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0年7月29日 星期六

苦勞工作站 堅守崗位關懷勞工

【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任何服務性質的團體,一定要先有組織、後有媒體才能對社會提供服務?當我們已經漸漸對正種思維感到習慣時,『苦勞工作站』的成立或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不同思緒的啟發。「『苦勞工作站』就是一個網路工作站,我們是在『苦勞網』成立、發揮一定力量之後,才被別人當作是一個團體來看待。」『苦勞網』的實際負責人孫窮理,一語道破『苦勞網』成立以來所經歷的無奈與現實。「誰說媒體一定要有廣大的讀者群,才能發揮力量?」孫窮理表示,『苦勞網』在當初成立時,並沒有考慮到要替自己的未來多做規劃與安排。「因為我們這些人只是想到要做,然後就真的做了。」孫窮理說,『苦勞工作站』剛成立時,雖然表面上一共有十幾位工作人員,但真正切實在負責行政的,包括孫窮理在內也只有三個人。既然如此,何必要用WWW的介面成立『苦勞工作站』?「一方面是想藉由網路在我們內部形成討論,二來也可以藉由WWW將我們的看法傳達給一般大眾。」孫窮理表示,在『苦勞網』成立之後,大家的生活也漸漸的「網路化」,就是成員兼彼此的看法與經驗,對內都可藉由WWW與其他人進行交談與分享,無須找個時間把大家集合在一起,這樣工作比較機動、效率也可以同時提高。「其實我們內部的工作分屬也不一定有個準。」孫窮理表示,由於『苦勞網』在成立之初靠的就是簡單的硬體跟人力,所以許多的工作,無論形式或範圍,都是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像簡報這種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我們大夥十幾人,每人按照自己的時間與狀況,用排班的方式『擠』出來的。」孫窮理說,『苦勞網』其實沒有收入,...

2000年7月27日 星期四

資源不浪費 愛心不打烊

【生命力記者/石宗仁報導】台北市的夜晚逐漸沉寂,在國泰醫院工作的陳滿足一下班,就急忙到麵包店領取當天沒賣完的麵包,分裝兩大袋後,就緩緩地騎著自行車到延吉平戶內的一戶人家。這裡就是食物銀行的大安分行。自從晚上九點半後,就陸續有志工將麵包送到這來,進行分裝,在隔天清晨七點,就要送到延吉平戶內有需要的住戶手中,這些居民多為經濟較差的老人或單親家庭,有時對一些孤苦無依的老人來說,這些愛心麵包,是他們精神上的一大支柱。財團法人中國青年和平團,自八十六年九月起,秉持「資源不浪費,愛心不打烊」的精神,號召熱心的廠商們,把即將失效或過季,但仍有用的商品捐贈出來,經由他們的聯繫與處理後,在結合志工的運送,把這些物資送到育幼院、老人院,及其他需要的個人或團體,讓資源獲得最有效的分配與使用。中國青年和平團的專案招集人陳大德說,在從事食物銀行的工作,首先要開發捐贈單位,目前的捐贈單位多為一般的麵包店,將來希望能與義美、統一等食品公司連結,或與家樂福一樣大型的購物中心進行加盟。陳大德說,其實麵包店本身在一天的營業之後,必定會留下賣不完的麵包,有的麵包店會針對這些麵包作銷毀的手續,以免又流入市面,或是在隔天又將沒賣完的再拿上售貨架。這都是消費者不樂於見到的,因此我們的志工在與業者達成共識後,業者多半會欣然同意,在一天的營業結束後,讓志工能到各個據點收回麵包,並且在店家貼上與食物銀行加盟的標誌,其實這個標誌就充分表示麵包永遠新鮮不過夜。目前已加入捐贈的單位,有惟客爾、聖瑪莉、意盧、丹妮、吉田及和泰興,這些麵...

2000年7月26日 星期三

宏碁基金會 人文科技島的推手

【生命力記者/陳建志報導】現任宏碁基金會副執行長,同時也是第三波資訊董事長的王振容認為「企業從事社會公益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是要做什麼?」作為一家全球排名前十大的電腦製造商,宏碁在資訊科技和管理已經累積了相當成熟的經驗,因此如何將這些資源回饋給社會是宏碁所思考的。他說:「別人做不到或者別人不願意做,由我們來作。我們希望是給大家一根釣竿,教大家釣魚,而不祇是給你魚而已!」因此宏碁基金會將人才的培訓和科技管理的研究發展,當作是基金會業務發展的方向。「競爭力=價值除以成本,所謂的成本包括了人力、土地、廠房等硬體設施,這些成本的增加是無法改變的趨勢,所以宏碁想要開發無形的、軟性的智慧和技術,創造更大的價值,提升台灣的競爭力!」。王振容,說出了宏碁集團總裁施振容創立基金會的初衷。 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四屆的「龍騰論文獎」,就是宏碁最早投入的社會公益活動,這個獎項以鼓勵國內博、碩士之論文研究與產業及生活聯結,期望使學術研究成果,能真正為社會和產業所用。目前獎項分成「資訊科技」與「經營管理」二組,每年都有數十篇的作品得獎,對於促進產業的發展和鼓勵學術研究有相當大的助益。王振容認為「改變企業總經理以上領導階層的觀念,才是企業能否繼續成長的關鍵」。因此本著提昇台灣產業經營水準和競爭力,促進產業國際化的熱忱,宏碁基金會將原本的「宏碁經驗塾」(AIES)轉型為「標竿學院」,引進世界一流的講師,並在今年四月與全美知名Thunderbird (桑德博)國際管理研究所合作,培養企業國際化領導人才,以開創一個和過去以產製硬體為主完全不同的智慧型軟體知識產業。...

光寶文教基金會 讓社區種籽萌芽

【生命力記者/陳建志報導】「自古以來改變世界的就是那極少數人的工作,我們只要想辦法在過程中將這些極少數的人找出來,堅定的支持他們去做就成了。」現任光寶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張豫偉,短短的幾句話說出了基金會工作的方向與重點。「光寶文教基金會」是由光寶關係企業捐贈而成立,但是張豫偉秘書長說:「我們一開始就決定讓基金會獨立運作,不要讓別人覺得我們只是要幫企業做形象。」況且「企業回饋社會只是最基本的慈善,而不是一個偉大的慈善,因為這是企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所以雖然光寶是國內第一家發光二極體製造廠,並在全球擁有四十八個生產基地的高科技產品製造商,但是基金會並沒有將工作重點與本身的產業結合,而是致力於推動社區文教的發展。張秘書長說:「我們不喜歡做立即看得到的東西,而是希望做扎根的工作,所以我們不在乎別人知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他並舉了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例子,他說:「我們花費了鉅資,邀請三大男高音來台演唱,雖然不能說毫無價值,但是如果將這些經費拿去支持基層、草根的藝術工作者,可以讓幾十個團體生存好幾年,而這才是值得我們去推廣的!」「認輔志工團」的培養和訓練,就是基金會努力重點之一,因為基金會體認到兒童、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而預防性、教育性的輔導工作,要從可塑性最強的兒童時期開始,唯有他們能健全的成長,才可能有一個健全的社會。所以基金會在內政部及救國團張老師的幫助下,與台北市的民族國小、胡適國小、大直國中,及其他縣市約二十幾所的國中、國小輔導室合作,甄選愛心媽媽每週定期聚會,並加以訓練後組成認輔志工團,針對個案狀況展開團體或個別輔導...

2000年7月25日 星期二

高科技新思維 張老師的經營精神

【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對「張老師」而言,網際網路雖不是服務事業的萬靈丹,但卻可以替「張老師」的網路諮詢服務加入更多新的元素。除了將原有的網路諮詢系統改為語音輸入外,另外「張老師」也打算將目前位於高雄的「網路諮詢輔導站」再擴充,在台北另外再建一個功能更強、更完備的網路諮詢系統。「張老師擁有三、四十年的輔導經驗,若能把它建立成資料庫,讓一般人可以上網搜尋分享也是必要的。」「張老師」的諮詢輔導處副處長李詩鎮說。這個資料庫目前是計畫連同台北的網路諮詢輔導站,一起在九月時成立。「因為我們人員有限,無法時時刻刻都待在電腦旁邊。」李詩鎮說,若『張老師』可以將過去輔導的所有個案,一起彙整起來而成立一個完整的資料庫,未來一旦有個案需要輔導時,他可以先在網路上看一看,若可以找到與自己類似的輔導個案,他就可以自己看著這些個案諮詢經驗來調整自己的情況。除此之外『張老師』過去也曾在高雄舉辦過兩次的網路交流與經驗分享的座談會。其實辦這樣的座談會,原因之一除了基本的經驗分享談以外,其實還有一項重要原因:「畢竟『張老師』是服務事業,在進行網路服務的同時,我們就有可能忽略一些理論面或技術面的小細節。」李詩鎮說。所以,在推行網路諮商服務之後,『張老師』就覺得有必要邀請一些在網路科技與運用方面有經驗、有看法的專家學者們,看看張老師在進行這項服務時,有沒有哪些部分是『張老師』忽略的、或是可以補強的。在整個座談會討論出具體結論後,『張老師』就會將這些點記下來,作為下次服務的參考。同時『張老師』也計畫,將在網路上增加更多互動的效果以利諮詢輔導,同時也舉辦各種團體活動,透過網際網路的聯誼與交流,讓參加活動的人員不必因為活動的解散而失去彼此的聯繫。此外,為了擴大『救國團張老師』的其他服務品質,張老師也利用網路,提供全台各地救國團活動據點的客房服務。至於對網路上的經驗分享與交流,『張老師』則有它自己的一套經營哲學。「就網路諮詢輔導而言,只要軟硬體可以配合,我們甚至也不排除外來使用視訊系統來進行諮商的可能性。」李詩鎮表示,現在非營利團體間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尤其張老師在硬體方面很弱,所以我們在一些活動的企畫與設計上,就必須結合外面的電腦科技公司跟我們一起合作。」李詩鎮說,舉例而言,「張老師」網頁目前的捐款系統,就是「智邦」幫忙設計的;而在七月二十二日於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的「ㄆㄛ`ㄧㄡ鳥的希望森林」活動,則是由「張老師」提供活動點子,然後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負責活動網頁的規劃與設計、再由「宏碁」旗下的「宏網電子公司」規劃線上捐款系統。「其實我們都有自己背後的Idea...

2000年7月20日 星期四

北市動物之家成立 歡迎認養愛犬

【生命力記者/石宗仁報導】台北市動物之家坐落內湖區安康路324巷內,原來是內湖垃圾山下的一塊零點五公頃環保用地,設備完善,共可收容兩百多隻大小流浪犬。北市建設局長黃榮峰表示,這是全東南亞第一所由專業動物保護檢查員執行照料動物,是展現人類對動物尊重的動物之家。他並感謝行政院農委會贊助經費,環保局提供土地,十一名學者專家顧問群義務諮詢的共同成果。在動物之家偌大的空間裡,共有一百六十個籠子,能容納兩百一十三隻流浪犬,安置流浪犬的空間,具備水濂式冷卻空調系統,在屋子前後兩端,設置波浪狀鋼片,使清水從中流過。另一面牆設置兩座巨型電扇,當巨型電扇啟動,就能帶動空氣從水濂式的鋼板中吹過,如此不僅能帶動空氣的流通,更能保持常溫。 根據風動的原理,從上風到下風處,依序安置不同健康程度的狗,分有認養區、大型犬區、一班犬區、加護犬區、病犬區,如此分區安置能降低疾病的傳染,保持現場空氣衛生,處處都顯示工作人員的用心。除了照顧小狗的生活起居、醫療並設置小型遊樂場,讓狗兒能在健康及快樂中得到妥善的照顧。送來的流浪犬會先送到手術室施打疫苗,確保其健康,並加以醫治,就醫其健康程度送到不同的區域安置,等到完全康復了就會往上風處送到認養區,或是送到散佈台北共有70個據點的愛心小站,經由寵物商店或獸醫院,以提供民眾認養。動物之家收容流浪犬只是暫時性措施,原則上將依動物保護法,把捕捉來的流浪狗收容觀察七天,依晶片尋找主人,或等候民眾認養,七天之後,若收容犬隻超過容量,部分健康情形不良或較早來的流浪犬將以人道方式處死,再委由民間單位焚化處理。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所長林進忠說,我們當然都希望流浪犬能被領養,不過在領養的程序上我們必須評估認養者是否能夠勝任,我們會考量空間、食物、及其家人是否同意讓牠成為家中的一分子,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狗狗跟他是否有緣分。...

網路諮詢 張老師用心溝通新世界

【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人與人的交流不只單限於電子信件的流通,包括BBS、網路聊天室、甚至影像視訊的傳播,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人與人在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上述的幾項網路工具除了可以傳遞簡單的訊息外,同時也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諮商與感情交流的管道。雖然乍聽之下很難相信,但是這一點,救國團張老師做到了。先知先覺 未雨綢繆 在網際網路剛以WWW的介面誕生於台灣時,『張老師』就已經意識到,網路溝通在未來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於是馬上就有了建構網路諮商服務的想法。「我們有累積三十幾年的經驗,所以我們有很充足的人才可以每年出去國外接受訓練,順便也可以帶回國外最新的資訊。」『張老師基金會』的副執行長、也是諮詢輔導處的副處長李詩鎮說。「網路諮詢服務的點子,就是這些人在美國看到後引進國內的一種觀念。」於是,『張老師』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一日,正式推出線上網路諮詢這項服務。 萬全的準備 確實的訓練  「當時吸引我們的,使網際網路它及時、便捷、隱密的特性。」李詩鎮表示,由於張老師從事的是青年輔導的工作,而個案輔導又必須十分重視被輔導對象的個人隱私,所以在網際網路問世後,張老師就覺得這是一項可以用的服務資源。「但剛開始做時,我們實在沒什麼錢。」李詩鎮說,當時張老師在推出網路諮詢輔導的服務之後,為了避免外面昂貴的線路租金,還必須向教育部申請使用較便宜的學術網路TANET,並且同時再向中山大學的美麗之島站申請空間,才能讓這項服務得以持續進行。「當然,在推出這項服務之前,我們自己內部也曾對這項服務做過評估。」李詩鎮說,當時『張老師』考量的幾個點,首先在線路方面,『張老師』共有二十二條線路,足以應付初期的網路流量。其次在人員方面,『張老師』也規劃出了一套排班制度,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都會有不同的特定人員在電腦前負責最新傳進來的輔導個案。「因為網路的服務很量大,而服務量一大,我們需要的人員就多。因此我們特別注意這一環節。」李詩鎮說。至於完整的資訊與場地,則是『張老師』在推出網路諮詢服務時一定要評估的環節。「當我們確定所有的硬體與軟體都能配合之後,才會向外表示我們有提供這樣的服務。」李詩鎮肯定的說。...

2000年7月13日 星期四

『崔媽媽』 編織經驗分享夢

【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在網站策略聯盟頻繁的今天,我們不時看到不同性質的團體,為了同樣一個議題而開始了合作。從新新聞與PC home成立的「城邦集團」,一直到最近中時網路公司與雅虎的策略聯盟,都在在顯示著台灣在網際網路方面,已經準備好要正視進入電子商務的時代。而非營利組織的網站群,彼此也正在悄悄的,進行一場結盟與合作的計畫。而『崔媽媽社群網站』,目前正朝著這個方向穩定的向前。其實崔媽媽社群網路在草創時期,並沒有馬上考慮到要替網路上的資訊經驗分享做好完整的計畫。「其實我們草創時期,就只有簡單的幾具電話、幾名義工而已。當時甚至是以手動作業來完成崔媽媽所有的業務。直到服務量越來越大之後,才隨著客戶的要求而漸漸新增業務機具。」鄭欣怡指出,其實『崔媽媽』在初創時期,並沒有馬上要做辦公室電腦化的計畫。現在所看到的設備,都是一步步慢慢「熬」出來來的。甚至『崔媽媽社群網站』的經營,也不過是最近四、五年的事。 「因為住的事不能拖。」鄭欣怡說,只要客戶一急著想要立刻租到房子,他們就會馬上要求『崔媽媽』提供更多的服務。而『崔媽媽』的成立本來就是為了提升無殼蝸牛的權力與服務,因此也就會順著客戶的需求,趕緊增添新的工作設備。然而,以崔媽媽初創時期的財力,根本無法負擔龐大的業務需求,因此崔媽媽所有的電腦設備,都是由『世華銀行慈善文化基金會』、數家電腦公司、與崔媽媽的義工所捐助的;甚至也有熱心的民眾會幫忙捐贈冰箱、辦公文具,讓『崔媽媽』得以正常替一般民眾進行服務。 當時的崔媽媽社群網路,就內容部分而言,只有單純的租屋與搬家資訊的整理,以及崔媽媽在溫州街大學裡社區所做的社區營造經驗筆記。基本上這些在網頁上可以顯示的資料,都是『崔媽媽』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總整理,因此崔媽媽也很希望可以藉由經驗的分享,讓社會上有更多的人或團體願意彼此相互交流。不過『崔媽媽社群網站』在草創時期,完全沒有可擴充的網路資源,同時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應付資料分享的所需。不過,這時南方電子報陳豐偉先生的一通電話,讓『崔媽媽』從此多了一扇對外的窗口。...

科技形塑社會 理想與能力的拔河

【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隨著科技的日益提升,許多人現在幾乎已經相信,在未來的世界裡,或許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將會從實體的環境中搬移到虛擬的世界裡去進行。有人已經在網路上創立國家,也有人在網路上架設自己的社區。有人為了達成自己的訴求,用電子郵件灌爆對方的信箱,也有人藉著一人一信的方式,促使當局改變讓他們不滿的措施。而這些網路上風行的現象,的確也在非營利組織經營者的腦海中,掀起一陣漣漪。但是,非營利組織是否真的有可能,光靠著網路消息的傳播就有可能產生社會力量呢?答案是:「有可能,但是很難。」『崔媽媽服務中心』的秘書長呂秉怡就舉出崔媽媽自己的例子:「我們曾經在98年的基層里長選舉時,連同綠黨與都市改革者組織,用網際網路與電子郵件,來進行一場聯合的里長政見會。」呂秉怡回憶道,當時是由崔媽媽與綠黨、還有都市改革者組織一起在台北市北、中、南三區租下一間工作室,先由專業的都市改革者組織撰寫里長選舉時有關社區營造方面的新聞稿,然後傳給崔媽媽,再由崔媽媽豐富的通路管道來替都市改革組織向眾多媒體發表。「因為我們擁有共同關心的議題,所以這一次的合作才有可能實行。」呂秉怡說到,雖然『崔媽媽』曾經有過這一次與其他組織聯合引發社會話題的經驗,但這對目前的非營利組織而言,並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問題還是一樣,非營利組織什麼都缺。」呂秉怡表示,網路科技現在雖然很發達,但是對非營利組織而言,他們畢竟不是靠網路起家,所以網路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對外發生的管道而已,並沒有想像中好像要讓網路在未來的非營利組織裡擔任...

非營利組織 尚待政府立法

【生命力記者/石宗仁報導】非營利組織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s),顧名思義,就是在組織的運作上,以實現組織內成員的共同理想為目的,而非以營利為最大的目標,就以全民為重心的公民社會而言,是一種社會上不可或缺的機制。促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是台灣亞洲基金會的首要宗旨。台灣亞洲基金會的前身是美國亞洲基金會,美國亞洲基金會自一九五零年代,即在台灣以透過獎助的方式協助社經發展的工作,隨著台灣在民主、經濟發展的日漸成熟,美國亞洲基金會原擬於一九九零年代中期,停止在我國的會務運作。然而經由歷年受贈人的努力,與美國亞洲基金會達成策略聯盟,共同在我國繼續推動這個以台灣為主導的非營利組織。台灣亞洲基金會繼承美國亞洲基金會在台灣四十年的基礎,繼續以促進非營利組織部門的發展,為主要的成立宗旨。台灣亞洲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琪表示,Npo在美國早已是社會中的一股力量。有別於政府(第一部門)、企業(第二部門),進而形成所謂的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除了組織本身要非營利外,還必須要具有透明度及責任治(accountability),在內部的業務上,必須具有公開,肯負責任的態度,以受大眾監督,對社會負責。經由各非營利組織及團體的串聯,就能形成一股民間力量,在遇到了政府或企業來不及因應的狀況時,能先作出適當的處理。在促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上,亞洲基金會以舉辦研討會的方式,與各界學者討論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以及相關的議題。在去年不僅與國際社會交流,力促政治大學法學院正式成立「...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