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5日 星期三

慈濟捐髓活動 需要您的加入

【生命力記者/林師民報導】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在全國各地舉行捐髓驗血的活動。所謂的捐髓驗血,就是把自願者的血液經分析檢驗後,存至資料中心,以供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作HLA(人類白血球抗原)比對的工作。

擔任慈濟義工的陳芳文先生表示,骨髓資料建檔很早就開始做了,不過早期是由政府委託台大來進行,但是當時只有三千多人加入,成效並不顯著。後來,政府單位意識到這樣子的一個活動,必須要靠較具規模的民間團體來帶領,於是就找上了慈濟。民國八十二年十月,「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衛生署的支持下,成立了國內骨髓捐贈者資料庫。

陳芳文說:「以前國內的技術和經費不足,必須將病患和捐贈者的HLA送到國外檢驗,會有比對不徹底的情況發生,因此常發生移植失敗的例子。現在國內的技術、設備已經有了,各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了。」他並說明,HLA相符合是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關鍵,而HLA中的因子有八個,捐髓者與受髓者的這八個因子必須要一樣,才能成功地移植。因此,配對成功的機率是非常渺小,大約只有萬分之一。從這裡可看出建立一個龐大、完整資料庫的重要性。

目前,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裡,已經有將近十九萬人的資料,而經過配對,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成功的例子也很多。陳芳文指出,現在台灣資料庫的規模在世界上已是第三或第四大,甚至有別的國家的病患會向台灣求助,希望能找到適合移植的捐贈者。例如大陸非常缺乏捐髓者的資料,病患轉向求助於台灣,並成功地移植了骨髓。他也提到日本的狀況,日本雖然是先進國家,但現在的資料庫仍然只有一萬多人而已。

「我們不會為了救血液疾病者,而讓別人受到傷害,怎麼可能做這樣的事!」陳芳文語氣堅定地說。骨髓移植是從捐髓者的骨頭內抽取骨髓細胞,並非神經、及俗稱龍骨水的脊髓液,此外,移植過程只抽取捐髓者百分之五的細胞,並不會影響原來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捐髓者十天後就可以恢復了。

目前捐贈者資料在量的方面已有不錯的成果,但未來還得在質的方面加強。據義工指出,有些人雖然願意接受抽血的檢驗,但並不表示將來如果真的有病患需要他們的骨髓捐贈,他們就會真的答應動手術。

陳芳文表示,很多需要作骨髓移植的血液疾病者,長時間在等待適合的捐髓者,如果有一天醫生告訴他找到了可以進行移植的對象,但是這個人卻不願意動手術,那麼醫生就只好告訴病患,這個適合捐贈的對象不願意,這是給了他希望,卻又讓希望破碎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