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1日 星期二

邵族人:鑿牙齒很美 杵音歌悅耳

【生命力記者/何柳楓報導】每逢過年的時候,邵族除了載歌載舞的表演慶祝外,還許多的傳統儀式,其中鑿牙齒和杵音歌便是其中兩項重要的儀式。在近來原住民間斷性的舉辦募款音樂表演活動後,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留意到邵族的杵音歌表演,但邵族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傳統儀式,那就是「鑿牙齒」,有著一段既美麗,又富有人情味的故事。

鑿牙齒Parunipin

新年的時候,村子裡的小孩們都會在慶典的時候集合在一起,舉行一種傳統習俗-鑿牙齒。鑿牙齒是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習俗,陳姓的邵族人扮演負責替人鑿牙齒的角色,根據祖先流傳下來的意思,凡是邵族的女姓都要將兩根虎牙鑿斷,這才稱為美。其中一個牙齒洞可以叼一根煙,另一個洞可以用來吐口水,可以看誰吐得比較遠。所以,這也是辨認邵族女性的一種方法,因為只有邵族女性才有這種傳統習俗。

就這樣,不曉得過了多少年,邵族裡一個最美麗的女子,要進行鑿牙齒的儀式,由於在邵族人眼裡牙齒洞越多就讓人覺得越漂亮,所以這女子就決定鑿三顆牙齒,這樣就會更漂亮了。由於在古代的時候,醫藥並不發達,邵族裡並沒有止血的藥,只是用火炭灰止血,這名當時邵族最美麗的女子就因鑿了牙齒血流不止而死去。日後,邵族人再也沒有舉行這種鑿牙齒的習俗。為了紀念這名死去的女子,每逢新年佳節,鑿牙齒的習俗還是繼續被列在新年的儀式裡面,只是已經沒有真正將牙齒鑿掉,也不再僅限於女性,而是全邵族的小孩,不分男女,陳姓家族象徵性的用鐵鎚和長長的釘子比劃而已。

杵音歌

已年屆七十六歲的劉秋香,小時候在母親樁米的時候,常會跟在母親身邊,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很自然學會杵音的音律,在她七歲的時候,有力氣拿木樁時便可以敲出杵音歌。在她年輕的時代,當時的邵族頭目毛老先常常帶著邵族歌舞團到日本表演,而杵音歌非常受日本人喜愛。

劉秋香搬出了表演杵音時需要用到的一根短木樁,當場就表演了一小段的杵音,節拍時快時慢,時重時輕,她表示這只是其中一支的聲音,若集齊七支發出的音律就是完整的杵音歌。所謂「杵音」,其實是婦女們在樁米的聲音。婦女將稻米去榖的方法是用木樁在石頭上敲打稻穗,在各家各戶同時敲打,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聽說這是因為當我們邵族人在樁米時,有個日本官員聽到覺得很好聽,叫我們的祖先表演給他聽,慢慢便發展成杵音歌了。」

杵音歌需要七支木樁,其中四支長,三支短,在石頭上樁打的時候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而每支木樁的節拍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站的站置都不一樣。在樁完米後會唱一首打獵歌。

「其實,打獵歌是男人們唱的歌,不是女人唱的,後來為了表演才唱的。」劉秋香笑著說,她解釋道,其實打獵歌是男人在山上打獵時,聽到女人樁米的聲音後唱的,主要是告訴女人們他們快回來了。

「新年的時候,我們也要表演杵音,不過不用唱歌。」劉秋香接著又說道:「這是我們新年其中一項儀式,在節慶裡可以男女不停換手,尤其是慶典最後一個晚上,這樣才不會累壞。」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