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吳逸驊 用鏡頭看美索

826【記者張巧萱/台北報導】自由攝影工作者吳逸驊,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攝影,也在偶然的機會下和位在泰國北部的美索鎮結下不解之緣。透過攝影,他找到先前未有的視野,也找到身為媒體工作者應有的價值觀。

研究所念的是行為科學,畢業後還曾擔任過一年半的輔導老師,後來到出版社工作,直到五年前出版社倒了才開始接觸攝影。吳逸驊特別拜師學藝,從最基本的攝影技巧學起。吳逸華認為可能是大學有念社會學的關係,對於觀察周圍的環境很拿手,所以總是可以知道自己想拍的東西是什麼。

三年前,吳逸驊受到朋友的邀請到了美索鎮一趟,之後便多次進出這個身為泰國和緬甸邊境城鎮中重要的經貿地區,從事攝影的工作。在美索鎮,吳逸驊看到許多緬甸人為了工作機會,冒著生命危險偷渡而來,生活困苦外還要受到雇主的剝削。他表示,旅途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自己受到影響開始關心緬甸地區,開始注意國際事務。

回憶起在美索鎮的日子,吳逸驊笑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食物很好吃,至少可以吃到三種國家的食物,而且當地的人很合善。」在攝影方面,他表示,過程並未受到太大的限制,想拍什麼就拍,如果被當地的人拒絕,就不拍。

儘管如此,吳逸驊心中仍帶有遺憾。有一天他和朋友經過了一片空曠的空地,看到了幾個人群聚在地上吃著白米配醬油,吳逸驊向他們揮手打招呼,而和善的他們示意要吳逸驊一同享用。他說:「在一個那麼大的空地中,只有一個簡陋的遮雨棚和棚內的幾個人,當下場景的對比帶給我一種震撼,可是我當時並沒有帶相機在身上。」

在捕捉任何畫面時,吳逸驊一向秉持「只要看到感動的事物我就拍」的態度。然而面對錯失拍攝良機的情形,他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說:「對一個攝影記者而言,沒拍到很可惜,但拍到就沒有故事了。」因為沒拍到,畫面會一直留在心中;拍到了,畫面就變成了事實。

從初學者到特約攝影記者,從台灣到美索鎮,多年的經驗讓吳逸驊開始反省。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究竟是誰在為底層發聲、任何媒體存在的意義。吳逸驊說:「傳播的過程中包含介質,意謂任何形式的報導都有可能因為介質,導致事實被扭曲。」他的理想便是找到傳播過程中不變的價值,並期許自己在攝影工作上,能用公平和正義的客觀角度去看世界。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