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假日農夫 自己種菜自己吃

85_2
田間實作
【記者廖芷妍/台北報導】炎熱的太陽下,有一群人正樂此不疲的在農園裡種菜、翻土,他們是新莊社區大學「社大農園,大家一起來種菜」課程的學員。儘管農園附近工廠林立,路上來往的都是貨車,也澆不熄他們對有機作物的熱情,每隔一週就到位於泰山鄉中港西路的這塊「綠洲」耕耘。

踏著碎石子走進農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叢叢綠葉,這裡是農園中的「生態園」,裡面擁有各種豐富的植物、動物,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也為農園引來許多蝴蝶。再往裡面走,則是一畦一畦劃分整齊的菜園,每塊地都由一名學員認養,學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或觀賞植物來種植。菜園的後方還有一大塊佈滿芒草的荒地,講師林俊育表示,那是他們之後的目標,必須慢慢開墾、整理,把它納入菜園的一部份。

林俊育投入有機農業耕作至今已有二十年,除了在新莊社大開課外,他也與主婦聯盟合作,在陽明山的生態農園裡教課。十堂室內課程,加上隔週八次的田間實作,這門課就是理論搭配實務,吸引大家來種菜。

室內課程大部分都是教授純理論,帶領學員認識蔬菜、肥料的種類及栽培要點等,讓學員在正式栽種前,先有初步的知識。學員李水勝表示,林俊育常常看大家聽不懂理論,都會簡化內容,從頭說起,對於學員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指導。

另外,由於都市人對農耕沒有經驗,所以林俊育對於農耕實作有他特別的教學方式。一開始他會先教大家基本耕作,告訴學員要如何開始、怎麼開始?「要先挑起學員對農耕的興趣,不讓他們在起頭就太勞累,這樣才能順利把他們騙進來投入這個工作。」林俊育笑說。

接著他讓學員自行認領一塊地,每個人種植不同的蔬菜、水果及花卉,種植過程中遇到困難,他都會進行個別指導,只要一有時間,他也會帶領大家互相觀摩每個人的種菜情形,分享他們的種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讓大家從分享中學習,從分析裡累積經驗。「目前最高紀錄是一塊約一坪的土地同時種十三種以上的植物,希望他們種得越多、越豐富越好,這樣菜比較不會生病,也能免除病蟲害。」林俊育說。

種植有機蔬菜,土壤及肥料很重要,因此每學期課程必定包含製作有機肥料。學員陳永宗表示,由於外面購買的有機肥料成分自己無法掌握,很怕買到含有重金屬的有機肥,所以老師在學期開始都會教大家做堆肥。

做堆肥也有大學問。首先,先將木屑、米糠及豆粕調比例,再把乾又輕的木屑倒在最下面,最重又濕的豆粕或咖啡渣放最上面,就像三明治一樣,一層夾著一層,這樣比較容易混均勻。接著將水倒入原料中,一邊均勻潑灑,一邊不斷翻攪,直到肥料有溼度又均勻,最後再覆蓋塑膠布就大功告成。但除了上述步驟,在塑膠布覆蓋過程中,必須每隔兩星期就翻一次原料,大約要經過三到六個月發酵才能使用。

除了肥料天然,他們也強調不灑農藥滅蟲。林俊育表示,蟲能抓到就抓,如果抓不到就只能放任牠們去吃。但比較能夠放心的是,這座農園就像一座迷你型的生態園,除了有大家種植的蔬菜,農園裡也有許多青蛙、蟲與各式各樣的生物,所以一定能達到生態平衡,讓它們自由淘汰。

菜園裡,大家一邊揮灑著汗水,一邊努力的種菜、拔雜草卻沒聽見有人喊累。陳永宗滿臉笑容的說,會有務農的想法是因為自己工作不順利,身體也因為長期工作而越變越差,來學種菜不僅心情變得開闊也能鍛鍊身體。未來學得一身技藝後,想自己開一座農場自給自足,可以種菜、送菜給鄰居,也能提供親朋好友一個假日的好去處。

李水勝則表示,他本來就常在自家頂樓種菜,來到這裡學習後,「腳踏實地」的感覺更令他有成就感,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初和老師、學員一同開闢這座農場,割芒草、撿石頭,從無到有,大家都很感動。

「每個人在農場裡做的很苦、很累,但是也很高興。」林俊育笑說。未來他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人能將農業納入大家的生活,可以把農場當成運動、休閒的場所,也能「自己種菜自己吃」。

攝影:廖芷妍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