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愛的手鍊 回家的路在裡面

【記者洪瑋庭/台北市報導】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上,你可能會發現有那麼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盪著,挨餓受凍,眼神茫然空洞,他們很有可能就是協尋海報上那些,等著回家的失蹤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是家庭重要的成員,但是由於年紀增長使得身體機能退化、記憶衰退,漸漸地,他們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該怎麼回家。由於高齡化社會成形,老人議題開始受到重視,由各地一百多個老人團體組成的「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起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動失蹤成人協尋工作。然而,在協尋過程中,家屬的無助及迫切,讓老人福利聯盟發現,必須建立單一的協尋窗口,以便更有效率地處理老年失蹤人口的問題,於是在內政部的規劃下,二oo一年正式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希望能有效地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幫助更多的失蹤老人回家。

預防走失服務,是協尋中心積極推動的重點之一。預防走失的「愛的手鍊」就是在「預防多一點,失蹤就能少一些」的觀念下的產品。「愛的手鍊」是針對有走失之虞者所設計的手鍊,每一條手鍊都鑲有使用者編號跟協尋中心專線,協尋中心會在電腦中登錄每個使用者的詳細資料,「這樣一來,民眾在路上看見類似走失者,只要他手上戴有手鍊,打個電話通知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回家。」協尋中心主任楊美陵說,從一開始的急救手鍊、IC晶片辨識到最後的愛的手鍊,「我們不斷在想一個可以預防走失最好的辦法。」改善再改善,可以看出協尋中心對於預防走失的重視。

協尋中心表示,「只要失蹤者一天不回家,他們的家人就一天不能安心,他們的家庭就不能團圓。」減少失蹤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走失,只要能善用愛的手鍊,便可以將失蹤的可能減到最低,「愛的手鍊」連繫著走失者和他的親人,讓他們看見回家的路。

「我們不只提供失蹤老人協尋服務,其實只要是十八歲以上非自願性離家走失的案例,我們通通受理。」楊美陵表示,「不過目前,通報的案例屬於老人走失的,還是佔了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由此可見老人失蹤問題的嚴重性。

協尋中心運用了如電腦科技、媒體傳播或是社工等等,各式各樣的管道,將失蹤人口的消息發布出去。「我們這邊算是一個資料庫,由我們這邊發布失蹤案例的消息到各個管道上,進行協尋工作。」楊美陵說,而目前協尋中心尋獲人口的比例有七成,「我們會建議,家中若有親人走失,第一時間必須到警局報案,然後警局會通知我們中心建立資料,越快通報越快進行協尋,他們回家的機會越高。」

面對家中成員走失,最擔心的莫過於他的親人。楊美陵談到一個案例:有位老先生,他是在自家門口不見的。當時他妻子正陪著他,那位老先生吵著要妻子倒水給他喝,他太太便進屋去倒水順便上個廁所,不過幾分鐘的時間,走到門口卻發現,老先生不見了。「家屬通報我們中心幫忙協尋,但是人還沒找到,老先生的妻子卻因為過度自責,一個月後去世了」,楊美陵說,「這讓我感到難過」。失蹤人口成了家屬心中的痛,也是協尋中心的遺憾,但是,「這些遺憾,卻也成為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協尋中心除了給走失者家屬心理上的支持,也只有更積極地協尋來幫助他們的家庭重返幸福。

(宣導短片由協尋中心提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