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蝙」織生命 「蝠」務生態

060511 【高林壕報導】「台灣蝙蝠學會」成立於二○○四年三月,是亞洲唯一對蝙蝠研究的正式機構。「台灣蝙蝠學會」是由一群熱愛蝙蝠的人,把研究十餘年的成果和大眾分享,藉著對蝙蝠的專業,望改善蝙蝠的生態環境,讓大眾對蝙蝠有「真正」認識。

學會秘書長徐昭龍表示,學會網站提到,其實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中,因「蝠」與「福」同音,產生許多如「五福臨門」、「天降鴻福」等等吉祥話,因此在我們傳統文化中,蝙蝠是吉祥之物。但因西方文化進入,將蝙蝠與鬼魅聯想,視蝙蝠為恐怖不祥代表,帶給大眾對蝙蝠錯誤印象,也因大眾不了解蝙蝠習性,所以造成的誤解多於認識。

徐昭龍說:「一隻家蝠只有三至四克,但一天晚上卻可進食數百至上千隻蚊蟲,因此,蝙蝠可維持昆蟲在食物鏈數量平衡。」他也表示,新聞曾報導「森林得到傳染病」,蝙蝠就可防止森林的傳染病,像台灣葉鼻蝠會吃天牛,可讓天牛對森林傷害減至最低。

近代對環境破壞與現代化建築的需求,蝙蝠棲息地大大減少。徐昭龍表示,由於人類的探險,使得與人類作息不同的蝙蝠受到打擾或更進一步地離開棲息地,但棲息地卻是蝙蝠主要繁殖場所,可能造成蝙蝠生存危機或滅絕。他也說:「雖然沒有明確數據可說明蝙蝠越來越少,但在蝙蝠洞看不到蝙蝠卻是最好的答案」。

學會多次於北濱瑞芳蝙蝠洞舉辦活動,在當地招募志工維護環境。學會志工組組長胡伯齊說:「志工招募以據點為主,維護據點環境為目標,招募情形都有不錯反應。」他也表示,活動大部分是家庭為單位參加,年齡小的人較易接受蝙蝠,年齡大的人對蝙蝠則較難接受,原因可能為年長者對蝙蝠所聽所看的多,對蝙蝠誤解也較多,以致有此結果。

此外,學會也與中南部學校合作,在學校內建立蝙蝠屋,用一般鳥巢箱,但巢箱出口在下方,方便蝙蝠居住。徐昭龍表示,只要學校老師提出設立意願即可,像台中新民高中、雲林水林國小、城鎮國小都有設置蝙蝠屋。未來學會將在中小學推出「蝙蝠教育光碟」、「手冊摺頁」以及「舉辦營隊」,推廣蝙蝠保育以及教育功能。

在國內,學會與科學博物館、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以及國家公園有密切合作;在國外則與澳洲蝙蝠協會、日本、歐洲匈牙利以及中國科學研究院動物所有密切交流,希望藉此努力為蝙蝠開啟一扇生存之窗,更為生態保育做最大的努力。

延伸閱讀:

台灣蝙蝠學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