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3日 星期二

人人加一腳 讓原音路更寬廣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原住民音樂在近幾年的音樂市場中,漸漸地展露頭角,諸如張惠妹、郭英男等原住民歌者,在流行音樂市場,或是非流行音樂市場,都有著良好的銷售成績。再者,今年的金曲獎中,原住民工作者的音樂備受肯定,陳建年、紀曉君的得獎,都是對原住民音樂的一大肯定。但是,在傳統的原住民音樂方面,是否也如此受到肯定,或是原住民工作者的努力,真的有了豐碩的成果了嗎﹖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李宏夫表示,他們當然鼓勵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音樂工作者發揮才能,但是他也提到他們執行長曾說,希望那些得獎者不是因為「原住民」的名稱而得獎,是靠音樂本質佳或歌聲優美而得獎。

花蓮師院音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茂生也說,近年來台灣社會包括政府、民間都開始注重原住民地位提昇的問題,也有許多相關研究開始進行。宋茂生也樂於見到今年原住民音樂在金曲獎大放光彩的情形,他認為原住民音樂被壓抑很久,也該出頭了。因為原住民音樂不論是對漢人或世界其他各地的音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目前台灣歌壇流行原住民歌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原住民的音樂。而對於原住民音樂近來流行化的趨勢,應該讓其順其自然發展,尊重多元文化才是比較重要的。

乾坤唱片總監李明德表示,目前原住民在音樂上的創作有兩大類,分別是傳統的原住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而現今唱片市場中以流行音樂為主,民族音樂則相對較少,不過卻各自有一些問題。

在傳統的民族音樂方面,雖然是用原住民的母語發音,一般的聽眾可能聽不懂,但是音樂的特性就在於沒有國界,即使是單純的音符律動都可以感動人心。但是在音樂的著作權問題上,就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性,因為新聞局的政策規定是先發行的人就擁有該歌曲的著作權,所以會發生一個漢人因為收集原住民傳統音樂並發行,而擁有這些原住民傳統音樂著作權的情形,造成法令規定與實際運作的落差,對原住民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揚造成阻礙。

在流行音樂方面,因為卑南族歌手張惠妹的成功範例,造成許多唱片公司積極到原住民部落中發掘人才,也形成目前唱片市場上常常標榜某歌手具有原住民血統的狀況。但是李明德說,原住民歌手所創作的歌曲,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真實誠懇的表達情緒,雖然文字很淺白,但卻都是對生活的體認與感想。

而原住民音樂工作者胡德夫認為,台灣的原住民音樂,是世界上很少能具有多元豐富的音樂元素以及能展現旺盛生命力的文化資產,而它最珍貴的特質,就是能將日常生活中喜怒哀樂的表情和語言,經由音樂詠嘆出來。「詠嘆本身就是生命的表現,原住民的歌謠已經超越音樂的境地了」。

對於當前台灣原住民音樂的推動發展,胡德夫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單單只是將原住民音樂的一些旋律、曲調點綴式的放入音樂中,那只是很敷淺地迎合現今唱片市場的流行趨勢,當這股原住民音樂熱潮一退燒,眾人很快就會遺忘當初這些音樂所帶給他們的感動。

「所以要從教育做起」,胡德夫說,教育部在國中、國小的音樂課本裡都能放進許多外國的民俗歌謠,那為什麼不能多收錄一些台灣原住民的歌曲呢?讓國人能更早就認識這屬於自己在地精神的音樂與文化,就要從小透過教育的方式開始培養起,才能對它產生認同與喜愛,也才能激發更多人想把它繼續保存、傳頌下去的念頭。他期盼政府能有負起傳承原住民文化的重責大任,而不是被動地讓民間團體、人士在背後督促著。「這不是人口多寡的問題,而是地理環境與歷史文化的價值因素。」他以驕傲的口吻說著,原住民音樂應是最能代表台灣在地文化與人文精神的指標,不僅要讓國人明白,也要將它推展到世界各國去。

另一位原音工作者高子洋也表示,現階段的目標,希望能結合有志保存台灣文化的人士,他說﹕「組織一個跨族群傳統文化協會,讓各族群的國寶級人物不致凋零後無法將他們的經驗傳承。」

此外,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的網站負責人何昇華說,希望利用網路將原住民音樂數位化。畢竟現在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雖然原住民音樂在文字上的記載已經不虞匱乏了,但是將書面上的資料資訊化卻相當缺乏,所以希望透過網路,讓更多的人得以好好的認識原住民音樂。

原住民音樂要發揚光大,並不是單靠一時的熱潮,而是需要政府、民間組織及許許多多的原音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互相搭配得宜,才能將原住民音樂真正的推廣到社會上,再加上網路科技的發達,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的到原住民音樂的魅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