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堅持手感 前傳皮革傳承技藝

【記者陳孟婕、謝柏晟/台北市報導】前傳工作室不斷發出鏗鏘有力的敲打聲,不禁讓路人對裡面的一切產生好奇心。走進工作室內,木頭櫃子上陳列了一件件皮革製成的飾品,創新的設計感搭配低調的銀飾品,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有著設計師張書晏對皮革的熱忱。




皮革製品的製作耗時費工,求學階段也不是學習工藝製作,一路上完全是靠自己看書找資料,才學會如何製作。張書晏說,自己以前工作的地方,也和現在製作皮革有關。曾經在服飾店工作,是為了瞭解自己穿著與台灣街頭品牌的文化背景,而皮革上的銀飾,也是自己玩過,認為較裝飾性,之後在雜誌看到銀飾能與皮革結合,進而接觸皮革這個領域。

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玩過銀飾、拼布,也畫過網帽,工作室內展示皮革飾品的木櫃與木製擺設,這些都是張書晏自己花時間敲敲打打出來。只有自己動手做,才能作出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室。

離開服飾店工作的原因,他說:「因為太綁手綁腳,而且商業感越多,自己發揮空間就越少。」一個單純的想法,皮革只需要一隻牛皮就能製作,更可以將所學利用的更完全,所以就辭掉工作,開始全心全力投入皮革工作。

張書晏說:「文化是長遠,所以自己也愛上能夠用很久的東西。」設計的作品融合中華文化,引用四聖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概念。櫃上的皮夾清楚看見一隻鳳凰,旁邊雕有火團圍繞,為守護南方火的朱雀,這是張書晏皮革品牌長期的標誌。日本的皮革以龍、虎為主,美國則是老鷹,他希望大家以後看到鳳凰就知道是前傳出產。

前傳,兩個字是因為皮革製品前衛。如他製作了iPhone4的手機套,吸引不少外國人詢問購買,他說,生活沒有的設計,他就會想要做出來。猶如故事的前傳,是一種衍生性的文本,讓大眾了解過去的歷史。傳統功法,則是藉由以前的樣貌,躍身一變,成為現在人使用的物品,如有著佩刀皮套的鑰匙圈。

張書晏選擇的皮革是植物樹皮鞣製,天然且實用性高,摸起來硬,但用久不會變質,顏色大多為黃、紅,用久顏色會變深。但鉻鞣是以金屬鉻軟化,養皮革,質軟、顏色灰,看似像塑膠皮,在空氣當中容易氧化。鉻鞣是經濟利益為主,由工廠大量製造,製程加工方便,但不容易放久。手工製品可以用三到五十年,修復力也高,產品的價值更久遠。

皮革材料來源,都是向台灣工廠訂購,因為台灣沒有生產植鞣皮革,必須向國外訂購。國際知名品牌皮製品都是做植鞣生產,不論是發展成熟的義大利、美國、日本,都選擇植鞣製作,耐用也放得久。製作皮飾品的時間也不一定,小的一天可以做兩個,長夾需要兩天,大包包就至少五天。

張書晏自己學習基本工法的方式,都是看書或瀏覽網路,有時候會逛商店或其他工作室,他發現特殊的製作方式,可以運用在不同種類商品。他說,現在自己有了工作室,可以為顧客量身訂做皮製品,老師傅不喜歡做是因為耗時,加上又要重新打版和畫設計圖,不合乎成本。他希望自己的品牌能紮實地打入台灣消費市場。

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情,張書晏的家人相當反對,特別是身為太太的蔡佩君也是抱著不支持的態度,她說:「一開始覺得想說做這些,未來的發展性不高,畢竟不是和所學是相關的行業。」

學習過程中,張書晏表現決心,張佩君開始覺得他至少有明確的目標,更願意付諸於行動實踐,轉而支持先生做皮革創作。陪著他從擺攤到成立工作室,一路上有說不出艱辛過程,但看著他努力過來而感到欣慰。

前傳自二○○九年底成立,起初張書晏將皮製品推銷給親友來買,但他們不見得會喜歡,也可能不知道其價值。久而久之,就必須轉向其他消費者,他說:「做這需要時間,一天不可能完成,所以要更專注投入。」二○一一年四月開始到西門紅樓擺攤,找尋合適的消費族群。

對未來滿懷希望的張書晏,摸摸手上的工具,他說,希望能建立、培養更多客源,慢慢打入國際,期待自己能像台灣到國外的設計師一樣,不只是工匠,更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


延伸閱讀

 前傳手作皮革部落格

 前傳手作皮革臉書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