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由根山居 讓智能障礙者有所居

【記者游凱翔、陳琬婷、王藝霖新竹採訪報導】座落於新竹馬武督的由根山居,是智能障礙孩子的終身安置的場所。由葉由根神父在一九八三年構思,經過長達二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在二零一一年八月落成,收容了兩百位身心障礙的孩子。葉由根神父從大陸到台灣,一直都關注當地人的需要。當他被派到新竹服務時,看到了一個智能障礙者在街上閒晃,於是激發他發展華光智能發展中心。華光開辦時是以入塑的型態服務,但因為當時傳出了多宗智障者家庭發生悲劇,引起家長恐慌,擔孩子在自己離世缺乏照顧,所以葉神父決定建立一個智能障礙者永久的家。經過葉神父和家長們多次的開會,他們成立了依各籌備小組,負責尋找適當的土地和募集經費。經過多次的挑選後,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山居的的所在地馬武督山頭。另外,在這二十二年的募款中,一共籌得三億多台幣,再加上政府的補助,作為買土地,建房子和設施等等的經費。「華光是一個給孩子終身教育的地方。」華光執行長吳富美說。除了日常的吃飯,睡覺等生活外,我們還會按情況給予工作、復健和休閒。我們也提倡這些孩子與社會人士接觸,所以開設咖啡屋,雜貨店等給他們實習的機會。以後還會開設山莊給大專院校學生露營,除了希望他們能融入社區外,也希望社區來融入我們。歷經二十二年的籌備,由根山居終於落成。現在已經住進了兩百位智能障礙的孩子。為了配合智能障礙的孩子,華光的設備都是經過特別設計。例如:無障礙空間,運動休閒器材,多功能活動中心和水療等。希望能按照孩子的需要和社會的參與作多方面的...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獨立記者楊虔豪 深入研究南北韓

【記者蔡佩穎、簡夢嫺/台北市報導】 楊虔豪目前就讀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同時也是名獨立記者,長期關注朝鮮半島相關議題,如近期的韓國媒體罷工事件,深入觀察並採訪電視台公會。楊虔豪並將影音新聞和最新資訊、採訪心得放在自己的部落格「MIRUKU的世界24時間」,以中文書寫報導韓國相關事件,希望讓更多台灣人能了解南北韓正在發生的事情。楊虔豪從小時即對北韓感到好奇,高中時期也常關注北韓相關事情,但中華圈相關資料甚少,因此幾乎是靠自己力量去找尋相關資源。二○○八年三月推甄上大學後,開始自學韓文,寒暑假時便居住在韓國首爾,並親自採訪從北韓逃離的人民,也就是所謂的「脫北者」。楊虔豪說:「因為脫北者是我們目前比較能夠迅速、有效率地了解北韓裡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對象。」剛開始韓文不是很流利時,採訪時是透過翻譯,但原意很有可能會在翻譯句中流失掉,所以更要注意表情跟一舉一動,再試著跟翻譯討論問題。學了韓文後,雖然訪問過程中多少還是會碰到語言問題,比如說問答之間要思考跟組織,但彼此間的溝通障礙已經減少許多,也更...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春一枝冰棒 吃出在地關懷

【記者趙敏、彭敬婷/臺北市報導】「春一枝商行」成立於台東鹿野高台,台北人李銘煌熱愛旅行,他在體驗台東的美好風光與純樸民風時,卻也發現當地農民種植的水果面臨生產過剩、被低價收購或過熟而無法進入市場等問題。為了幫農民解決生計問題,他嘗試將水果結合冰品,創立「春一枝」公平貿易品牌,讓原本可能被丟棄的水果有機會進入都會區販售。春一枝台北門市的牆上掛著一幅台東鹿野高台大草原的相片。李銘煌指著照片說,這片大草原以前是茶園,但WTO開放,外國茶引進,本地茶價格被壓低,失去競爭力,茶園荒廢後,農民改種水果。「踏入春一枝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李銘煌說。他在花東旅行已有十五年,經當地常造訪的一家製茶民宿老闆介紹,他在高台買了一間茶葉工廠兼住家作為渡假用地,附近鄰居都是農民。外出回來時,常看到門口放了很多農民送的水果。他發現,這些農民辛苦種植的水果若過熟中盤商就不願收購,吃不完還會被丟棄。為了幫助農民解決經濟問題,因而在二○○八年暑假創立「春一枝商行」。李銘煌的本業從事塑膠製品加工,對食品完全外行。會選擇以冰棒呈現,主要是因他認為冷凍是最單純的保存方式,可將水果的價值延續。他與幾乎面臨失業的茶葉師傅,同時也是隔壁鄰居的阿貴合作,把台東的渡假別墅一樓當成廠房製冰棒。製作初期,因為完全沒有經驗可依靠,購入設備與研發過程花了不少成本。李銘煌以與大盤商相同的價格直接向農民收購水果,不必透過中間商層層剝削,農民獲得適當的利益後,也可持續生產高品質的農作物。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春一枝冰棒堅持純手工、原產地製作,從嚴選水果、削皮、製冰等都使用大量人力,為台東農民增加就業機會。冰棒中也不加安定劑或其他化學添加物,製作素材採用煮開且過濾的水、台糖的砂糖與新鮮水果。透明的冰棒封套以安全印刷品牌字樣,讓顧客可以直接看到內容物的優劣。李銘煌將本業塑膠加工結合冰棒,設計出既環保又有紀念價值的精製冰棒棍,如與鶯歌陶瓷博物館、中正紀念堂、板橋林家花園合作,冰棍上雕有合作單位的代表圖案,吃完後還可當成水果叉。禮盒能做成面紙盒或雜誌收納盒,發揮再利用的價值。員工高小喻說,有些人可能只看到春一枝華麗的表面,認為包裝很漂亮、冰棒很貴,但背後的每一顆水果都是跟辛苦的農民以中盤價格收購,讓原本可能被丟在地上的水果重新以冰棒形式進入市場,春一枝一直默默在為台東這塊土地付出。創立春一枝一路上都在摸索,「但是這個摸索的過程其實也滿多樂趣。」李銘煌說。因為不斷在挑戰與解決問題,得到許多成就感,「認識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是讓我覺得最大的收穫,讓我的幾乎快要退休的生活更豐富。」春一枝冰棒常態口味有釋迦、鳳梨、百香果、洛神、脆梅與檸檬,並採用各地水果配合季節推出限定口味;冬天則販售蜂蜜醋、仙楂美人果、紅茶等。李銘煌說,未來將繼續拓展經銷點,和不同活動、市集合作;目前也規劃在台東成立「冰棒故事館」,讓觀光客可以瞭解春一枝冰棒與背後果農合作的故事。延伸閱讀春一枝。新鮮天然...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愛兒早療教育 體現生活中

【記者李芷萱、傅婉芸/新北市報導】因為有些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好,所以他們會用尖叫、拍打自己或是扯頭髮等行為,來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像是座在馬桶上如廁、拿剪刀剪東西、撕紙等動作,對於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們來說,是非常困難,有些家長因此不帶他們的孩子出門。但是這些情形都能過早療治療改善孩子的情況,並重建家長的信心。隸屬心路基金會的愛兒兒童發展中心,是由台北市政府於1991年委託心路基金會辦理。針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孩子,提供早期治療的教育,以及親職教育,透過生活化的教育學習,讓孩子學習一般的生活技能,以及基本教育;愛兒中心也會針對家長的部分,辦理親職講座,並有社工介入,協助家長重建心理、走出陰霾。愛兒中心組長洪芝苓表示,心路基金會底下的早療機構,與其他早療機構較不同的是,他們將訓練與生活結合一起,並將每項訓練活動都賦予意義。比如說,要訓練小朋友的精細動作,他們會在午餐時,請小朋友自己「撕」麵包、「撕」午餐包裝紙,或是讓他們嘗試著自己把午餐的肉片「剪」碎。每個班級的老...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泰山娃娃館 巧手賦予娃娃新生命

【記者林穎、張方瑄/新北市報導】你知道芭比娃娃的故鄉在哪裡嗎?在泰山。五○年代,芭比娃娃的生產重鎮位在泰山區的美寧工廠,甚至有「泰山等於娃娃製造」的形象。工廠撤廠之後,為保留泰山當地文化產業,成立泰山娃娃產業文化館。娃娃館成立於二○○四年,除了展示美寧工廠的歷史外,娃娃產業文化館內最有特色的展示就是芭比娃娃身上的娃衣。解說員傅玉香表示,館門口前展示的特色娃衣,是社區媽媽結合環保概念,利用資源回收的材料製作服裝的娃娃,讓民眾看到不論是張糖果包裝紙、雨傘布或是菜瓜布,只要運用創意就可以和娃娃變化出新的樣貌。林穎、張方瑄/攝影「每個禮拜來看這些娃娃,怎麼看都不會膩」傅玉香說,因為喜歡娃娃,她每個禮拜五下午都來擔任解說員,對她來說,這是精神生活的一種。 走進娃娃產業文化館,可以從「時光走廊」看到當年泰山的產業變遷的歷史介紹,並了解娃娃文化產業的源頭──美寧工廠的歷史。館內展示了各式娃娃,包含台灣第一次上市的娃娃、社區媽媽設計裝飾的娃娃。娃娃產業文化館在社區營造上,是一個推廣的窗口,常有不同的展覽,能讓旅客了解泰山當地的特色。泰山推展娃娃文化產業與五○年代的泰山產業史和生活史有關,一九六七年製造芭比娃娃的美寧工廠在泰山設廠,從物料、製造、包裝到上櫃,主要都是在美寧工廠完成的,直到一九八七年撤廠。二○○四年,泰山區為復興娃娃產業,舉辦娃娃設計營、種子教師培訓,擔當產業文化館的經營及教學的任務。...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媽祖田土地爭議 盼司法正義

【記者劉于瑄、江珩臻 /新北市報導】「這裡是有兩百年歷史的聚落,它應該被保留,而不是成為殯葬區!」文史工作者李榮台堅定地說著。媽祖田一帶是清朝時期原墾戶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地方,佔地約莫三百甲,有許多歷史文化的景觀,還有在都會區難得的自然美景。位於媽祖田的普安堂,現在正努力地打著與慈佑宮的土地官司。文史工作者李榮台、李長俊在整理普安堂之後,發現有許多具有文史價值的遺跡。普安堂創建於1914年,早期為居民聚落所,隸屬於台灣齋教先天派。1961年接任第五任住持的李應彬是位藝術家、從寺廟彩繪的工匠出身,還曾入選日治時期的「府展」。李應彬在當時居住於普安堂,除了潛修,還教當地的居民讀書,大家不叫他李住持,而是稱他「李阿伯」。有天晚上他睡覺時,從山上滾下了一顆大石頭,把普堂的後牆打了一個大洞。住持害怕會再度發生大石滾落,因此在距離舊堂不遠的地方打造了普安堂新堂。新堂中的大型地藏王菩薩是李應彬親手以水泥雕塑的,堂中的壁畫及雕刻也是他一手設計的。媽祖田是靠近市區的淺層森林區,龍泉溪貫穿整個山區,溪水清澈,生態豐富。走進貫穿媽祖田地區的龍泉街,緩緩的上坡越走就越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再走下去,竟然見到台灣藍鵲、飛鷹等生物。步行約三十分鐘就可以到達桐花季的舉辦地點,滿山的雪白桐花讓人不禁讚嘆自然美景。媽祖田在清朝時稱為「媽祖田庄」,兩百年前就來到此地的原墾戶,原本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日本剛接管台灣時,派出軍隊攻打媽祖田。當時因媽祖田位處山區,居民熟知地形,而居民組成的義勇軍也在一次戰役中將...

堅持手感 前傳皮革傳承技藝

【記者陳孟婕、謝柏晟/台北市報導】前傳工作室不斷發出鏗鏘有力的敲打聲,不禁讓路人對裡面的一切產生好奇心。走進工作室內,木頭櫃子上陳列了一件件皮革製成的飾品,創新的設計感搭配低調的銀飾品,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有著設計師張書晏對皮革的熱忱。皮革製品的製作耗時費工,求學階段也不是學習工藝製作,一路上完全是靠自己看書找資料,才學會如何製作。張書晏說,自己以前工作的地方,也和現在製作皮革有關。曾經在服飾店工作,是為了瞭解自己穿著與台灣街頭品牌的文化背景,而皮革上的銀飾,也是自己玩過,認為較裝飾性,之後在雜誌看到銀飾能與皮革結合,進而接觸皮革這個領域。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玩過銀飾、拼布,也畫過網帽,工作室內展示皮革飾品的木櫃與木製擺設,這些都是張書晏自己花時間敲敲打打出來。只有自己動手做,才能作出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室。離開服飾店工作的原因,他說:「因為太綁手綁腳,而且商業感越多,自己發揮空間就越少。」一個單純的想法,皮革只需要一隻牛皮就能製作,更可以將所學利用的更完全,所以就辭掉工作,開始全心全力投入皮革工作。張書晏說:「文化是長遠,所以自己也愛上能夠用很久的東西。」設計的作品融合中華文化,引用四聖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概念。櫃上的皮夾清楚看見一隻鳳凰,旁邊雕有火團圍繞,為守護南方火的朱雀,這是張書晏皮革品牌長期的標誌。日本的皮革以龍、虎為主,美國則是老鷹,他希望大家以後看到鳳凰就知道是前傳出產。前傳,兩個字是因為皮革製品前衛。如他製作了iPhone4的手機套,吸引不少外國人詢問購買,...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高榮陂塘復育 重現在地自然生態

【記者盧易詩、曾冠瑜/桃園縣報導】越過一道鄉間小路旁的竹籬笆,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陂塘,鵝鴨在塘中自在游泳。一群手拿油漆刷的孩子們,開心地在陂塘旁的圍牆上作畫。不一會兒,原本灰禿禿的水泥牆面,被一朵朵色彩繽紛的花朵取代,與周遭特殊的陂塘生態相互輝映。古時候,居住在桃園台地的農民為了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興建許多蓄水灌溉用的陂塘。楊梅市高榮里,又稱高山頂地區,是全桃園縣陂塘數量最多的區域,當工商業發展越來越旺盛,農地漸漸開始廢耕後,許多農民將陂塘改建為魚塭、填平蓋房子,或是任由陂塘長滿雜草。有一次,學者林慶華等人在研究陂塘特殊的生態環境時,意外發現在高榮社區七三一號陂塘,發現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在社區及保育人士的努力下,七三一號陂塘被公告成為全台第十八個動物保育區。成為動物保育區的七三一陂塘,激起當地區民開始陂塘生態保育的動機。為了維護高榮地區的陂塘生態環境、保留地方特色文化,當地大家族黎氏一家人,特別將一處一百多年前就存在的十二鄰陂塘捐獻出來。從二O一一年十一月開始,與社區居民一同復育陂塘的水生自然生態。陂塘對高榮社區當地居民而言,是很重要的存在。高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黎燕星興奮地說:「記得小時候,我幫家裡放完牛後,都會來到這裡,把牛緊緊地綁在樹下,然後跳下陂塘游泳。」炎熱的夏天裡,一群小孩子在這裡玩的不亦樂乎,陂塘周圍常常充滿稚嫩的笑聲,是當地居民極為珍貴的回憶。目前高榮社區與楊梅高中賀華興老師合作,由賀華興定期帶領楊梅高中學生與當地居民一同復育水生植物。先將從各地蒐集而來的原生水生植物幼苗栽種於復育池,當水生植物成熟到一定程度後,再將牠們移植到十二鄰陂塘。在復育的過程中,移植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二O一二年初,居民與學生們在寒冷且下著雨的天氣裡,硬著頭皮、忍候寒冷的水溫,彎著腰用雙手將一株株復育成功的水生植物移植到十二鄰陂塘。但不久後卻發現,移植到陂塘的水生植物全都枯死了,之前的努力幾近白費,才了解到原來移植時的天氣狀況,對水生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黎燕星說:「復育成功後,許多人發現這些水生植物真的很漂亮,還跑來跟我要幼苗。」在復育的過程中,社區居民也見識到很多以前不會接觸到的事物,增廣自己的見聞。此外,社區居民只要有空,便會特地來到陂塘,幫忙整理環境、觀察陂塘的變化,並將從陂塘學習到特殊經驗,分享給家裡的子孫們。高榮社區社區規劃師黎正博說:「透過陂塘這方面的保育工作,有效地凝聚了社區居民。」除了景觀上的美化外,高榮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能將陂塘營造成一個兼具生態保育功能的休閒環境,讓專屬於桃園的陂塘文化得以延續。黎燕星說:「以後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陂塘,享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老人家坐在大樹下,一邊欣賞陂塘的生態環境,一邊回憶過去的種種,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傳遞給後代子孫。延伸閱讀桃園縣楊梅市高榮社區桃園縣的陂塘景觀拯救陂塘生態...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皮影戲博物館 從戲偶看台灣歷史

【記者林穎、張方瑄/高雄市報導】 全台唯一 的皮影戲館,位於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內,館內展示了皮影戲的歷史發展和現況及戲偶製作方法,並利用科技技術,將傳統藝術結合數位,利用小電視及投影設備,讓傳統以現代方式呈現,讓民眾能從平面與數位了解影戲的知識。走進皮影戲館,就可以在牆上看到影戲的歷史介紹,還有戲偶的製作過程,並展示製作的工具。特別的是,館內展示的各區都設有小電視,播放戲團表演後台的訪問及介紹,既有靜態的展示,也有動態的影像配合,讓人能更加了解影戲的歷史及影戲的表演方式。皮影戲又稱「影戲」,台灣則稱「皮猴戲」,因戲偶臉部側面形狀像猿猴。台灣的皮影戲,據《臺灣電影戲劇史》所記,是在同治初年,由閩南傳入臺灣。另一說法是,從廣東潮州一帶傳至臺灣南部,擁有廣大的農民觀眾,成為民間重要戲劇形式之一。日據時代,台灣皮影戲曾遭到殖民政府的壓抑與控制,館員施郁芬說,遭禁演的情形讓台灣民族意識慢慢抬頭,就算被禁也會偷演。光復後恢復盛況,五○年代中期受到電視、電影的影響而衰退。皮影戲主要於節慶、婚喪喜慶時演出,而且都在晚上表演,因為藉著燈光將偶的顏色、輪廓凸顯的更清楚。劇情多採自歷史傳說與民間軼事。在傳統農業社會,皮影戲是民眾最基本的娛樂,皮影戲的劇情多是可以教化民心的忠孝節義類故事。施郁芬說,以前的社會比較封閉,且沒有開化,這些傳承了兩、三百年的傳統藝術,也給台灣人民一種心靈寄託,讓民眾在觀賞影戲的演出時,有國泰民安之感。皮影戲館致力於校園戲團的扶植,除了補助經費,還提供設備、戲台,並請專家學者直接指導。每年會舉辦全國性皮紙影比賽,今年三月卅一日將在高雄文化中心舉辦「...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百歲攝影展 用鏡頭記錄一世紀

【記者游凱翔、陳琬婷、王藝霖/新北市報導】「活到了百歲的人瑞,對他們來說到底是一種福氣,還是一種折磨?」 現在就讀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四年級的張國耀,說出了記錄台灣一百位人瑞半年來的心得。 張國耀是從馬來西亞跨海來到台灣求學的僑生, 從大一下學期的時候開始學習平面攝影,至此之後便開始了紀實攝影。而畢業作品《百歲Centenarians》,記錄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百位人瑞,正是他四年來學習攝影的成果,同時百歲作品也刻畫出了人瑞在歷史過程中行走的痕跡。毅力與執行力大三下學期準備思索畢業作品主題時,張國耀找尋了各種題材和線索做為主題的來源,而他希望自己的畢業作品,能夠與過去學長姐有所不同,具有議題性和充滿人文關懷。當時剛好恰逢民國建國百年,因此引起了他的思考:「什麼樣的主題最能夠符合民國百年?」與指導老師黃建亮討論後,就決定開始找尋台灣一百個人瑞來拍攝。但問題面臨的是:人瑞要去哪找?以及在台灣,他並沒有交通工具,也不會講台語的困擾。黃建亮認為,記錄台灣人瑞的主題並不稀奇,因為在過去已經有人拍攝過。但《百歲Centenarians》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張國耀想記錄「一百個」人瑞,這是一個必須具有執行力和毅力的行動,才能夠完成的主題,用耐心去實踐一個並不新鮮的構想。與死神賽跑根據二〇〇〇年的重陽節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目前共有1399位百歲人瑞。而要在一千多位的人瑞當中,挑選出一百位做為拍攝的對象,除了面對家屬的同意外,人瑞健康狀況也是一大考驗。張國耀認為,在拍攝過程中,就像「和死神間的競賽」,...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