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同志據點遭排擠 彩虹天堂被迫搬遷

【記者陸家豪、鄭孟蕎/台中市報導】原本位於台中市一中西門町的同志健康文化中心「彩虹天堂」,成立以來一直為同志族群服務。不料在日前遭到當地社區管理委員會列為不受歡迎店家,要求彩虹天堂撤出社區,使台中希望成為「性別友善都市」的願景矇上了一層陰影。記者陸家豪、鄭孟蕎/製作彩虹天堂為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旗下的機構,為了服務中部地區的同志族群,在二○一○年二月正式成立。成立目標是為中部地區的同性戀族群設立一個友善的交誼環境,同時也成為一個資訊收發據點,讓平時難以取得同志相關資訊的人不再苦惱。彩虹天堂為了顧及同志朋友的身心健康,除了提供同志心理諮商外,也有定期的匿名愛滋篩檢服務。不但造福許多同志朋友,更在今年九月得到行政院衛生署防疫獎的肯定。不料在營運短短三個月後,一中西門町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居民生活公約,其中第十條指出為了維護當地居民的安全與寧靜,不歡迎同性戀俱樂部進駐社區。為此,彩虹天堂發起了「睦鄰計畫」,其中包括要求同志朋友在交談時音量減小、主動幫助維持廣場整潔、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等。為了改善一般人對同志的刻板形象,彩虹天堂也訂定了「彩虹公約」,規範進入健康中心的同志必須行為得體,避免讓其他居民留下負面印象。但是管委會仍在二○一一年十月要求一中街一一六巷九號的房東不得與彩虹天堂續約,讓彩虹天堂的工作人員們十分憤怒,進而發起了一連串的抗議活動。「在彩虹天堂出現後,自己才真正的被拯救。」彩虹天堂志工小童(化名)說,在彩虹天堂成立之前,自己的情緒沒有地方抒發,甚至還產生了傷害自己的念頭。...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梅嘎莨農場 不畏風災轉型有機

【記者楊仁翔、楊璨瑜/新竹縣報導】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梅嘎浪共耕有機農場今年邁入第六年,由泰雅族梅花部落創立,目前約有六戶農家以及新竹後山的鎮西堡部落和星光部落參與其中。以互助和農場共有的方式經營農場,用有機的方式生產高麗菜等高山蔬果,不僅增加部落內的工作機會更能夠改善生態的破壞。二○○四年的艾利颱風曾重創位在新竹縣的梅花部落,毀壞原本種植李子和橫山梨等水果的農田,居民頓時失去經濟支柱,孩童也一度中斷就學。國際世界展望會長期關注梅花部落的學童就學問題,發現家長安定的經濟來源是讓小孩穩定上學的根本因素,因此便與梅花部落的長老教會以及族人們一同決定在二○○五年創立梅嘎莨共耕有機農場,並藉由有機產業不破壞土地、修復生態的性質,重建梅花部落的農業,更提倡泰雅族人互助的精神。推動者之一的吳志德表示,在這個農場裡沒有誰是老闆,自己也只能算是推動的人而已。泰雅族傳承著一種「godomegan」的精神,意思是同一張桌子、祖先是同一個人,在農場成立的時候也將這個文化視為宗旨之一,希望農民們在沒有金錢的壓力下能夠互相幫忙。梅嘎莨共耕農場在四年前得到有機認證,主要出產短期葉菜、高麗菜和當季蔬菜。吳志德表示,最初將近四十戶的居民投入其中,但農場的產量和收益仍然偏低,許多家庭無法單靠這項工作維持家計,只好繼續在都市工作,所以梅花部落的共耕農民到現在只剩下六戶,吳志德的太太林桂香說:「很喜歡這個工作,但是真的很辛苦,所以才會越來越少人要做這個工作。」吳志德補充,現在的規模只是為了將來奠定基礎,希望創造部落內更多的就業率,讓年輕人回鄉工作。因為市場和契作廠商在人力與量產的需求較高,梅嘎莨農場開始協助其他部落種植有機農作,目前鎮西堡部落和星光部落都相繼加入,但由於每個部落到新竹市區的路程距離都不同,加上颱風時必須要搶收蔬果,因此在三個部落的中心點設置一個集貨中心,從部落中運送過來的蔬果都會在此進行品質把關和分級,每天早晨六點出貨。目前梅嘎莨農場出產的有機蔬菜以「一粒種子一個希望」是為商標在許多大賣場販售,部分有機商店如圓鄉生活館、碧蘿村等也都能購買到。逐漸打出知名度後,梅嘎莨農場的農民共同設計了「祝福有機農場」的品牌,但目前礙於經費不足無法獨立生產包裝袋,希望明年開始可以使用自己的包裝袋。...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悅讀園 親子共讀的園地

【記者陳宣尹、黃佳涵/新北市報導】悅讀園繪本故事館位在莒光國小裡的一隅,園區裡種有許多果樹,除了是夏天遮蔭的好地方,也結合生態讓來到這裡的小朋友認識各種樹木。除此之外,也有木棧道圍繞,以及攀岩板與木造平台可供小朋友玩耍,而擺放繪本的故事館則是溫馨可愛的小木屋建造,整體的規劃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悅讀園繪本故事館在二○○八年十二月由新北市幼兒教育資源中心創立,提供新北市有立案的公私立幼稚園借閱服務,只要填寫申請單,就可以讓幼稚園老師借閱館內繪本,用於教學;此外,悅讀園也會定期舉行活動,推廣親子共讀。悅讀園繪本故事館是以新北市幼兒教育資源中心的目標任務之一,「整合運用幼教資源,促進知識分享交流」為宗旨,期待藉由悅讀園,能讓更多的小朋友看到繪本。館內依《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的收集與分析,將許多繪本分為不同主題,如古典童話、台灣風俗、自然認知等,藉由這樣的分類方法,欲借閱繪本的幼稚園,就可以依照不同的教育主題來選擇適當的繪本。館內的繪本除了逐年採購外,也會有國小各班的圖書櫃捐贈汰換掉的書,此外,...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簡明山 活出身障者精彩的人生

【記者陳怡雯、趙以寧/新北市報導】簡明山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乘坐著電動輪椅在辦公室來回穿梭,簡明山用同理心和專業知識,來幫助全北市的身心障礙者擁有穩定的工作,因為本身也是身心障礙者,他更能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不同的個案,透過他的幫助能帶來身心障礙者及他們家庭的改變,是簡明山最開心與驕傲的事。 陳怡雯/製作簡明山在一次意外中罹患了小兒麻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在人際關係上的受傷和體認,讓他發誓「絕不與兩隻腳的人相處」,但他懂得自我思考,在高中畢業後,決定要往助人、志工方面發展,他拿自己打工的錢去補習,刻苦己心的在隔年考上實踐大學社工系,一方面開始他半工半讀的大學生活,一方面參與「振興社會服務團」與身心障礙者的朋友一起做社會福利,在參與「振興社會服務團」的期間,是他人生的轉捩點,簡明山看到了各式各樣的身心障礙者,雖然他們大都跟簡明山一樣是小兒麻痺或脊隨患者,但因抱持態度的不同,悲觀及樂觀可以造就出兩種人生,簡明山從此立志要成為不自怨自艾,與其痛恨社會不如改造會,為弱勢族群發聲的人。簡明山用優異的表現和真誠,替他爭取到許多工作機會,也讓他遇到許多生命中的貴人,他畢業後與政府進行抗爭,那樣的環境中,開啟了他的眼界,也讓身心障礙的朋友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透過這些身心障礙者團體,讓人權觀念在台灣社會逐漸被建立。永和社區大學在十三年前,成立了「社會關懷社」,但在成立的第一年就面臨廢社的窘境,第二年,永和社大請簡明山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用他自己親身的經驗分享和實作活...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Handy 創造真正的「全民」運動

【記者衛暄昀、吳祖華/桃園縣報導】騎自行車,對一般人來說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對身障朋友來說,卻有可能是他們的夢想,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正義,為這些想要一圓夢想的朋友們帶來一道曙光,林正義親自設計的手搖車(Handy),不僅入選台灣設計五十選,更遠征日本、德國等地的通用設計大展,這台以雙手轉動為動力的自行車,只是簡單的改革,卻帶來重大的便利。手搖車的概念並不是新鮮事,早在兩年前美國、歐洲等地就已開始發展手搖車設計,但太平洋自行車的手搖車能如此特別,全因為它對使用者的瞭解,「要做,就要做全世界最好的Hand Cycle(手動式自行車)」,林正義說,Handy的使用者,腳也許不易使力,全依賴手的力量,因此座椅和輪子、輪子與踏板,不宜太相近,會帶給使用者壓迫感。而Handy比一般自行車的高度要矮的多,是為了讓使用者坐下時,手和把手維持水平,如此在長時間轉動把手之下,才不會為手臂帶來負擔,甚至連使用者需要跨越後才能騎乘的橫桿,都細心計算過高度及遠近,不讓使用者感到困難,Handy細心的地方還不只這些,分成高坐式及斜躺式,整體的重量、調整方式都經過設計、還能夠拆解放入客車車廂中,都是為何林正義的Handy不只銷售國內,還能夠吸引美國、歐洲等國外買家的原因。「通用設計的本意在於,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而設計,卻能滿足所有人。」林正義侃侃而談Handy的核心概念,Handy除了能讓身障朋友享受騎乘自行車的快樂,也能讓一般人做為運動器材使用,要讓Handy運作,除了雙手推拉的力量,更會運用...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手工竹蜻蜓 重拾童年回憶

【記者陸家豪、鄭孟蕎/台北市報導】竹蜻蜓是一種古老童玩,在現代發展的都市中,屬於竹蜻蜓的天空與回憶正逐漸消失。但在台北車站旁,陳茂盛老先生販賣的竹蜻蜓讓生活在都市的人們有機會重拾童趣。他採用傳統的手工技法製作竹蜻蜓,希望這種精緻古玩能夠繼續的保存下去。現年七十五歲的陳茂盛老先生,早年是以做水泥粗工為生。某天,他看到孫子拿著一隻塑膠做的竹蜻蜓反覆把玩,讓他興起了製作手工竹蜻蜓的念頭。經過許多的研究與嘗試後,陳茂盛在五十八歲時開始了他的竹蜻蜓生意。竹蜻蜓的製作過程相當講究,光製作材料竹子本身就有厚薄之分,加上考慮到黏著劑本身的重量與竹蜻蜓槳翼的砂磨修飾等,只要有一個步驟沒有顧慮到,竹蜻蜓就飛不起來。對此,陳茂盛非常自豪的說:「我做的竹蜻蜓,每一隻都很會飛!」除了製作竹蜻蜓本體以外,他也在葉片上做畫。舉凡是梅花、睡蓮、松柏等植物,或是瓢蟲、蝴蝶、蜻蜓等,都難不倒他的巧手,為樸實的竹蜻蜓添上一股童稚的風采。手工竹蜻蜓的生意並不固定,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三、四千塊,最少的時候卻賣不到六百塊。但對此陳茂盛卻不以為意。他說:「竹蜻蜓很少人在手工製作,因為太費工了,製作一個月的竹蜻蜓賣不到兩天,賣了也回收不了工錢。」陳茂盛表示現在製作竹蜻蜓已經是把它當作一種運動。陳茂盛從不吝於分享這項技藝,只要有人問他都會說,不怕別人學。曾經有人遠從宜蘭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在製作竹蜻蜓,但都飛不起來。陳茂盛便答應讓他們在旁觀看製作過程,一看就是一整天。也曾經有學校等單位高薪聘請陳茂盛教學,但他卻...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芯」動奇「跡」 玉兔鉛筆學校

【記者趙以寧、陳怡雯/宜蘭縣報導】一群遊客小心翼翼地排著木板,小孩子們則比賽釣鉛筆遊戲,體驗前人製作鉛筆的艱辛,另一面則是情侶為彼此寫上甜蜜與媽媽替孩子刻上金榜題名的DIY鉛筆製作。黃桿紅帽的鉛筆與黃桿藍帽的原子筆,延續著台灣數代人的情感及回憶。鉛筆的芯,台語稱「緣」,代表著緣分的傳承與延續。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玉兔鉛筆學校,以觀光工廠之名、傳承文化之實,將老牌鉛筆發揚光大,讓我們不忘珍惜鉛筆,也珍惜緣分。記者趙以寧/製作 記者趙以寧/攝影玉兔鉛筆學校,在第二代接班人唐鏡川與經理應佩華的規劃與帶領下,由玉兔工廠轉型成為觀光工廠,從製造業走進文創觀光產業。在老牌鉛筆見證了一甲子的刻劃後,轉型後的玉兔以全新面貌要將鉛筆的文化發揚傳遞。曾任教師的應佩華說:「寓教於樂,輕鬆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鉛筆有趣的文化,學習到美與環保的概念,是我們的宗旨與努力的目標。」玉兔公司於一九四七年創立,創辦人唐懋信、唐懋良、唐幽蘭三兄弟為上海人,同時也從事教育業,從大陸進口鐵釘,製作釘書機、大頭針等,開啟了玉兔的文具企業,更成為台灣文具業的老品牌。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推動,書寫工具的重要性提升,鉛筆的便利性高於毛筆與鋼筆,一九六四年,玉兔開始生產鉛筆,黃桿紅帽的鉛筆從此牽繫著台灣數代人的回憶。一九八○年代,大量的外銷也使玉兔成為文具業最夯的代名詞,一九九三年的高峰期,每月更是量產一百四十五萬支。大陸改革開放後,工廠的遷移與技術移轉至東南亞,再加上台灣不產木材,使得成本相對過高,台灣的玉兔工廠式微,鉛筆訂單也不復從前。在日落西山的窘境下,唐懋良的兒子唐鏡川開始構思替玉兔轉型的方向。早年曾在德商赫斯特(...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愛樂活 用社群網站 幫助小農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新北市報導】「愛樂活社會企業」運用臉書粉絲專頁、Google協作平台、部落格等社群網站,客製化為部落小農量身訂做最合適的品牌推廣、產品銷售專案,並提供協助訓練,讓小農接手,達到永續運作,例如建立網站後,還會教導部落村民如何操作。除了幫助弱勢農民改善生活條件之外,更轉換部落青年價值觀,不一定要到大城市,留在部落也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製作愛樂活社會企業成立於二○一○年,黃海琳、張佑輔不只是共同創辦人,也是一對夫妻。原本黃海琳是商業分析顧問、張佑輔是IBM業務,平時就吃有機食物的他們,看到許多小農或小型非營利組織缺乏資訊科技資源、行銷相關人才,經過思考後決心離職,以自身專業背景,用資訊技術來服務小農,讓農產品能更被社會大眾接受和知道。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邦查有機農場,愛樂活拜訪後用Google協作平台製作訂購農產的網站和臉書粉絲專頁,讓農場與民眾可以在平台互動,不少民眾透過按讚、留言表示支持,例如「加油」、「與土地接觸的感覺無價,謝謝。」、「就是這個瓜,皮薄肉鮮清脆爽口,真是太棒了!」等。愛樂活並提供二手電腦、網站教學,讓部落農民可以自行接收網路訂單、隨時更新農場動態,使網站能持續運作。黃海琳認為,不只小農農產品,部落傳統文化也很值得推廣,於是愛樂活就為以狩獵文化為主的桃園縣復興鄉比亞外部落、花蓮縣瑞穗鄉奇美部落用Google協作平台製作旅遊網站,舉辦原住民部落參訪活動,外地人藉由體驗部落飲食、比亞外的泰雅狩獵陷阱教學行程、奇美的豐...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