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芯」動奇「跡」 玉兔鉛筆學校

【記者趙以寧、陳怡雯/宜蘭縣報導】一群遊客小心翼翼地排著木板,小孩子們則比賽釣鉛筆遊戲,體驗前人製作鉛筆的艱辛,另一面則是情侶為彼此寫上甜蜜與媽媽替孩子刻上金榜題名的DIY鉛筆製作。黃桿紅帽的鉛筆與黃桿藍帽的原子筆,延續著台灣數代人的情感及回憶。鉛筆的芯,台語稱「緣」,代表著緣分的傳承與延續。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玉兔鉛筆學校,以觀光工廠之名、傳承文化之實,將老牌鉛筆發揚光大,讓我們不忘珍惜鉛筆,也珍惜緣分。

記者趙以寧/製作 記者趙以寧/攝影

玉兔鉛筆學校,在第二代接班人唐鏡川與經理應佩華的規劃與帶領下,由玉兔工廠轉型成為觀光工廠,從製造業走進文創觀光產業。在老牌鉛筆見證了一甲子的刻劃後,轉型後的玉兔以全新面貌要將鉛筆的文化發揚傳遞。曾任教師的應佩華說:「寓教於樂,輕鬆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鉛筆有趣的文化,學習到美與環保的概念,是我們的宗旨與努力的目標。」

玉兔公司於一九四七年創立,創辦人唐懋信、唐懋良、唐幽蘭三兄弟為上海人,同時也從事教育業,從大陸進口鐵釘,製作釘書機、大頭針等,開啟了玉兔的文具企業,更成為台灣文具業的老品牌。隨著國民義務教育的推動,書寫工具的重要性提升,鉛筆的便利性高於毛筆與鋼筆,一九六四年,玉兔開始生產鉛筆,黃桿紅帽的鉛筆從此牽繫著台灣數代人的回憶。一九八○年代,大量的外銷也使玉兔成為文具業最夯的代名詞,一九九三年的高峰期,每月更是量產一百四十五萬支。

大陸改革開放後,工廠的遷移與技術移轉至東南亞,再加上台灣不產木材,使得成本相對過高,台灣的玉兔工廠式微,鉛筆訂單也不復從前。在日落西山的窘境下,唐懋良的兒子唐鏡川開始構思替玉兔轉型的方向。早年曾在德商赫斯特( Hoechst )化工公司任職過的他,某次參觀歐洲生產棒球手套的老工廠,看到工廠結合觀光概念吸引遊客創造商機,再加上宜蘭縣政府與公部門的大力推廣觀光工廠,為玉兔帶來了新契機,決定轉型為觀光工廠。

「剛開始同事們都反對只有我一人贊成,我於是整理了鉛筆製造過程的有趣點,以及值得學習的文化與價值,和廠長唐鏡川一同規劃將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應佩華說。在宜蘭縣政府的支持下,應佩華根據二十多年來的經驗及工廠現況做規劃,成功將玉兔翻新成為玉兔鉛筆學校,同時也將玉兔鉛筆改革成少量多樣的客製化鉛筆,滿足了消費者希望與眾不同、量身訂做的慾望。

轉型為服務業的玉兔鉛筆開始為學校、公司服務,各企業舉辦活動甚至是結婚,都能享受像鉛筆喜帖、鉛筆名片、紀念鉛筆、畢業鉛筆等客製化的服務。例如結婚紀念鉛筆就是由新人挑選喜歡的一句話印製在鉛筆上,由於鉛筆沒有保存期限能長久保存,筆芯稱「緣」的意義更能透過鉛筆延續下去。

玉兔鉛筆學校還設計了一連串的參觀活動,結合以前製作鉛筆的過程,讓民眾可以更了解鉛筆的文化。釣鉛筆是由於太平山砍下的木材須由蘭陽溪運送到工廠,必須用釣木材的方式打撈木材,而排木板則是因早期泡在水裡的木材剖成片後需人工曬乾,排成八卦狀,這些活動不僅讓大家體恤前人的辛勞,更教導孩子珍惜與環保的觀念。玉兔鉛筆學校的解說員楊孟達說:「除了釣鉛筆、排木板、DIY鉛筆製作等活動,我們還發展出許多競賽,讓民眾從樂趣中學習。」

玉兔鉛筆學校為玉兔轉型的第一期「開放參觀鉛筆工廠」,目前還未邁向第二期「玉兔原子筆學校」。近期玉兔開始籌措規劃明年的設計師展,希望玉兔能與設計結合,也希望設計師展從宜蘭開始,帶領玉兔走向國際。應佩華說:「以往宜蘭被稱做好山好水好無聊,玉兔的轉型讓旅遊休閒更有樂趣,不僅讓觀光更有深度,也提升了宜蘭的價值。」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