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佳隆/台北報導】「眼前的黑不是黑,妳說的白是什麼白?」一句歌詞,點出了盲人朋友們心中的世界,在台灣,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過馬路更是盲人的困難,到了路口,沒有路標,看不見現在是紅燈綠燈,更不知道路口間的距離及剩下幾秒鐘。由北台灣科技學院電子系學生賴昱勳、葉峻利、曾紀凱和周子皓所設計研發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與無線電盲人輔助系統」,於教育部主辦的第三屆數位訊號處理創思競賽六十七組參賽者中,一舉奪得松翰MCU應用設計組冠軍,研究成果將大大地降低盲人過馬路時的危險與不便;此項研發主要將導盲系統移植入手仗中,時時告知盲人所在路名、前方紅綠燈號誌、路口兩側距離及即時剩餘秒數。這種新式盲人手杖的設計,主要是利用手杖中的感應器來偵測預先埋設好電子標籤(Tag-it)的導盲磚,並將電子標籤碼轉為語音路標,之後再透過耳機來告知盲人所在位址,達到定位的功能,指導教授張獻中表示此種系統將來也可用於幫助色盲分辨燈號,使重度色盲者可以考駕照;而此項研究仍在研發階段,尚無打算上市。過去的盲人手杖設計,利用雷達與超聲波僅能探測稍遠的物體,準確性不高,無法知道路行的方位和資訊,而過去的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定位不適用於室內的缺憾,也可以使用RFID技術來補足;但此項系統尚需仰賴電子導盲磚的鋪設與否,研究學生曾紀凱表示,目前市區內即使有鋪設導盲磚的地方,還是常常可以見到被機車佔據的情形,是發展此系統的困難,也曾經有交通部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