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李金翰/台北報導】偶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定的圖像,無論是傳統的皮影戲、魁儡戲或布袋戲,都跳脫不了既定的印象,但是除了這些傳統偶戲之外,你還能想像其他的戲偶以後現代的意象形式演出嗎?「無獨有偶」結合許多中西不同種類的戲偶,期盼開創出偶戲的無限可能。
「無獨有偶工作室」坐落於台北市天祥路三號地下室,團長鄭嘉音當初因為喜歡偶劇而加入了兒童劇團,參與偶戲的演出五年之後,到了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戲劇所主修偶戲表演,苦學兩年回國後召集了一群同樣喜歡偶戲的好朋友,在一九九九年成立了這個工作室。
鄭嘉音認為:「台灣的傳統偶劇已經演化成一種劇種」。因為民眾對於傳統偶劇的刻板印象太深,所以在台灣要發展偶劇其實並不容易,她認為偶戲其實可以用其他概念或精神來做更巧妙的表達,為此特別提倡了「現代偶劇」這個名詞。現代偶劇的表演裡不僅可以看見平常少見的杖頭偶及懸絲偶,另外也融入了許多較為抽象的劇情,像是「無獨有偶」作品當中的「我是另一個你自己」,在整齣戲當中完全沒有使用任何台詞的呈現,更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情,單純的利用劇中複雜細膩的情感以激起觀眾對生命的深思。
在無獨有偶的發展過程當中,最常遇到的難題就是民眾的接受度,不少民眾認為偶劇只是給小朋友看的東西,以致於無獨有偶經常是一邊演出,一邊還必須重新讓民眾認識現代偶劇。但是隨著他們的推廣,風氣也漸漸傳開,從無獨有偶舉辦的偶戲教室裡就可得窺一二,以往會來上課的多半是想利用偶劇進行教學的幼稚園老師,但最近也有許多劇場工作者前來學習,而這對無獨有偶來說無疑是一種更大的肯定。
「我喜歡戲劇,也喜歡美術,而偶戲正好可以完整的結合這兩種要素」從小就對玩偶有特殊情感的鄭嘉音,在大學畢業前對於戲劇的接觸並不多,會特別喜歡戲偶,起因於小時候家裡是雙薪家庭,父母親長時間不在家裡,養成她從小慣於跟物品對話,或讓物品跟物品對話,也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鄭嘉音對於戲偶的熱情非常濃厚。
「戲偶並非只是戲偶,戲偶是有靈魂的」,這個認知在鄭嘉音心中是肯定的,鄭嘉音認為戲偶是有生命的,一個擅長操作偶戲的操偶師當然可以操控各種戲偶,但如果沒有與戲偶達成共識,在表演上不只綁手綁腳,在很多時候會察覺到偶會不受控制。這個說法其實其來有自,是她在一九八九年參加的「國際懸絲偶戲學苑」中的講師亞伯特‧羅瑟所說,這句話也在後來許許多多的表演裡對她造成很大的影響,她通常會要求團員們跟戲偶培養感情,當然非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培養,而是透過不斷的練習去體會偶的感受,進一步跟偶作更進一步的結合。
在未來發展上,無獨有偶在「創作演出」、「教育推廣」以及「國際交流」三方面上下了很多苦功,不只是每半年籌備一次的獨立演出,另外在出版品以及固定在國際藝術節上進行的表演他們也都各自得到不錯的評價。未來除了將會繼續以上的活動之外,也會將偶劇與許多表演藝術作更多層次的結合,期盼能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讓更多的民眾能認識到偶劇,也讓偶劇在台灣發展出一片自己的天空。(照片由記者李金翰拍攝)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