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用現代語彙 重建客家文化

78 【記者吳苡辰/生命力報導】「我用不同的媒材,把客家語彙表達出來,讓不同族群的人,認識客家,了解客家,喜愛客家」這樣的一句話,是由一位道地的客家人,也是一位努力推動客家文化的藝術工作者──黃子環口中說出。她,有感於客家文化的快速流失,認真地使用自己的方式,積極推廣客家傳統文化。

談起客家文化的流失,黃子環感嘆地說:「這是大環境的問題」。一來是因為地域性的關係:他認為北客家居山,不易與外界有較多接觸,但在內埔等屏東平原一帶的南客家,因為常與閩南及外省族群接觸,傳統文化早已因族群融合而流逝。
二來,也因為客家民族不知道自己文化的可貴,而把客家文化都「丟」了,黃子環舉例:像是客家的傳統建築「伙房」,大概在四O、五O年代時,便被新式建築所取代,能拆幾乎全被拆了。「母體養分在現代化的快速轉變之下,幾乎都被遺忘了」她說。

她認為,政府政策,也是造成弱勢民族文化難以保留的原因之一。在過去,客家學生在學校裡不敢講客家話,對自己的文化也沒有認同感,黃子環說,六堆這個地區,甚至在這四、五十來,都不敢說這裡是客家人。

整個屏東地區只有三間客家文化工作坊,其中一間便是由黃子環設立,「我比較不怕死」她笑著說,推動客家文化本來就很困難,工作室設立了三年半,營收直到今年才開始平衡,剛開始的前兩年,她幾乎投入所有的收入來支撐這間工作室。

儘管工作室一開始,經營的很辛苦,但她依然決定用她的方式推廣客家文化。黃子環說,她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用的到的東西,像是提袋、包包、項鍊,為的就是將客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若有人提著客家風的包包走在街上,其他看見的人便會知道那個包包是客家風,這也是推廣文化的一種方式。

此外,黃子環也是知名版畫家,她在創作的時間外,還會到社區作版畫教學,在她的作品中,常會出現客家傳統用物。她藉由一幅幅的版畫,將濃濃的客家風情傳遞出去。

「我們從母體養分裡面,尋找一些東西,在用現代的語彙重新呈現」黃子環說,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何謂客家文化,而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便是從已知的母體養分中,重新找尋並建構。黃子環說她並不擔心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會有衝突,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語彙,「能夠溫故,就能知新」。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