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歷史的遺跡 當代藝術館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報導】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的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館的前身從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為當時台北市八所小學校之一的「建成小學校」,而到了一九四九年台灣光復,因同年成立台北市政府,首任市長接管「建成小學校」的建物作為市府辦公處所,將建築物原有的教育功能轉變為政治功能。到了一九九四年,台北市政府遷往信義計畫區的市府路新址,在民眾的共識下,這棟大樓正面建築就作為美術館使用,而在二OOO年這裡也正式命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主要是由藝術、古蹟、科技這三者做一個結合,這當中經由市府、社區、藝術家共同努力,把創意、藝術及科技帶進整個台北、社區以及這棟歷史建築的新生命裡,讓大家見證台北人文變遷的老建築。館長賴香伶說:「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成立和運作是『藝術、古蹟、科技』三者完美的結合,未來仍將持續以充滿機動性的活力,透過一些藝術展演,刺激國內藝術的創作火花。」台北藝術館的未來將發展為多角度的總體規劃,以藝術來表達未來城市的景觀,實驗各種都會景觀的新情境,達成以城市主體特色為對話基礎的前瞻理念。賴香伶也表示,現在全球化的現象已在許多的領域出現,像是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等,這種跨文化的豐富對話,將有助於拓展視野,而且本館又以古蹟作為展演場域,即具有將文化歷史與當代藝術並置的張力。...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給予懷孕青少女更多的關懷

【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國中未成年少女懷孕到底對還是不對?花蓮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蕭昭君說是一個難以判斷的道德問題,但台灣社會的傳統觀念下,懷孕的未成年少女常常被剝奪她們受教育的權利,像是學校會柔性勸說,希望她們可以辦理休學,許多人因此這輩子再也沒機會回到學校。蕭昭君以自己同學阿英的例子,訴說懷孕青少女的心聲。阿英在國二因為懷孕結婚而休學,之後便再也沒復學,丈夫是開理髮店的,所以阿英得一邊帶小孩一邊打點生意,蕭昭君當時常去店裡剪髮,阿英總說自己很羨慕她可以唸大學,因為自己連國中都沒唸完。但蕭昭君開玩笑說,阿英在四十歲就當奶奶,可是她自己卻至今未婚,所以每次回家鄉,鄰居都會開玩笑說:「是不是書唸得太多反而嫁不出去!」她也不知道到底是誰過得比較好。主講人蕭昭君說,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發展研討會之論文發表七-「處理國中小懷孕學生的性別教育觀點」,教育部統計二OO六年國中少女懷孕的件數就有三十九件,對象是同學的有六件,其餘為校外人士,而其中有一半以上是遭到性侵而懷孕。二OO七年截至四月底,光...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外籍勞工 弱勢中的弱勢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我有一個夢,那就是有一天,在台灣這片富麗的沃土上,無論是泰國的,印尼的,越南的,菲律賓的,馬來西亞的,蒙古的勞動者,將會和雇主環坐在兄弟相愛的桌前。」希望職工吳亞平在法扶會訊第九期的人物專訪中說到。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社工韋珊表示,新事是北台灣目前專門處理勞工職業傷害的機構。剛成立的時候,原本是關注勞工法律問題,直到西元一九九七年開始,目標轉變為勞工職業傷害。韋珊說:「因為看見了最基層的勞工,受傷後不知道該如何向雇主求償,或是再就業所遇到的困難,反而是最弱勢的部分」。外籍勞工無法組成工會,沒有團體的力量為自己爭取權益。韋珊說,外籍勞工牽涉到工作證與勞保問題,找工作本來就不容易,沒有工作證的外籍勞工,不可能有勞保的權益,更何況一般的外籍勞工,雇主也不見得幫他們保勞保。她表示,外籍勞工遇到職災,如果雇主不願意和解,新事就把案例轉給法律扶助基金會,由他們專門的律師團隊幫忙打官司。談到處理的過程,韋珊說,案例的來源包括行政院勞工局、醫院或是社福機構,只要有勞工職業傷害的個案,就會送來新事,再由新事處理後續動作。如果雇主不願意和解,面臨到打官司的地步,資金來源就靠各個社福機構與善心人士的捐款。對於職災個案,新事會先了解個案的家庭狀況和實際需求,韋珊說:「像是法律官司、再就業、心理輔導等,做一系列的輔導。」年初時,有個在工廠工作的勞工,一人擔起全家的經濟支柱,老婆是外籍配偶,家中有個三歲的孩子,受傷後,家庭面臨瓦解危機,家事了解之後,先幫老婆找到工作,再幫職災勞工找...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工藝的奧妙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導覽】工藝作品對於現代的民眾來說可能只是一個裝飾品,當你看到一件作品時或許你只知道很好看,但卻不知它的精髓以及它好看的地方在哪。一個陶瓷作品是如何從一堆陶土經由一點一滴的雕塑,再經過高溫的燃燒而製成的,在台灣這麼多的博物館中就有許多有關陶瓷陶藝的博物館,讓你能真正了解陶瓷藝術。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一個希望透過陶藝工作營、陶藝研習班以及中、小學陶藝教師研習課程及教學資訊來做教育的推廣,並引導觀眾體驗世界現代陶藝、台灣現代陶藝以及彩繪陶藝等陶瓷的多元性,以激發大家對陶瓷的興趣及情感的博物館。裡面展示著不同年代的陶瓷藝術以及收藏品,例如在上寬下窄的陶器身上用水墨繪畫的技法,來描寫台灣民間信仰的儀式與熱鬧歡騰的節慶氛圍,廟前張燈結綵,供祭大豬公及各式豐盛祭品的廟前喜事以及現代陶藝的刻紋彩陶經瓶。或者也可以到在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中,陶瓷藝術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水里蛇窯是台灣現有最古老、最具傳統代表性的柴燒窯,蛇窯窯身長達百餘台尺,以木柴為燃料、柴灰落在坯體上面,在這網站內還有一些有關陶瓷藝術的小遊戲,讓參眾能夠透過遊戲對陶瓷更有興趣。如果想認識陶藝的歷史,則可以參考新旺陶藝紀念館,主要是介紹一些較於古老的陶瓷器具,像是利用石膏特性及拉坏旋轉成型兩種方法結合的古代製碗機以及以機械衝力將原料土高壓衝模成型的五十年代腳動高壓成形機,內也有不同陶藝的教學及介紹。另外,釉之華─活的陶瓷教育館則是一個以兒童教育為軸心的陶瓷館,教導兒童如何製作陶瓷,網頁內野展示了數多有關於現...

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羅盛龍 用腳畫出一片天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好幾次我都想放棄,」口足畫家羅勝龍說:「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經鼓勵我的人,怎麼也放不下畫筆。」從小肌肉萎縮的羅勝龍說起學畫的點點滴滴,臉上看不到怨天尤人,反而感恩一路上曾經幫助他的貴人。羅勝龍從小就罹患脊肌萎縮症,但他不自暴自棄,學習以口畫畫。「因為身體的關係,從小就不喜歡念書,不過很喜歡照著課本的插圖畫。」因此親戚跟學校的老師就鼓勵他去學畫,「到土城學畫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他表示,學畫最困難的地方不在技巧,而是離開爸媽的羽翼,生活在陌生環境中的不方便。為了方便習畫,羅勝龍與患有相同疾病的弟弟羅勝華跟其他一同習畫的殘障人士住在一起,那裡殘障人士很多,卻沒有足夠的義工可以照顧他們。羅勝龍說,畫畫不但要忍受用嘴咬筆的不舒服,還要忍受飢餓和不能排洩的痛苦,「我最長有一個禮拜都沒有上大號。」為了不要讓自己代謝太快,他往往都只有吃五分飽,「但畫畫的時候也很消耗體力,有時候畫一畫肚子就餓了。」「當然,用嘴巴畫畫也很困難。」羅勝龍表示,一開始的時候是用門牙咬住畫筆,但總是無法操控畫筆,大約一年後才漸漸抓住訣竅,改用比較有力的臼齒固定住畫筆。而為了克服作畫時的困難,他還發明了T型畫筆跟電動畫筆,「只要有心,沒有什麼是達不成的。」羅勝龍與羅勝華於一九九九年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發的熱愛生命獎章,是該獎項唯一得獎的兄弟檔。不幸的是,弟弟在四年前過世,「弟弟與我從小就一同奮鬥,若他還活著,我們一定互相鼓勵、一同奮鬥。」羅勝龍臉上帶有淡淡的哀傷說。羅勝龍表示,一九九九年與弟弟一...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玩具診所 教導學童惜福愛物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玩具壞了不要丟,新莊市新泰國小這裡有「玩具醫生」專門治療玩具。為了讓小朋友懂得珍惜,培養愛物惜物的觀念,新泰國小特別推動「玩具工坊」,讓退休的銀髮族成為「玩具醫生」,為小朋友修復玩具,甚至創新升級,賦予舊玩具新生命。台灣趨向高齡化社會,為了要讓銀髮族風華再現,新泰國小配合師大教授洪榮昭的計畫,將社區的阿公阿媽培訓成「玩具醫生」,在固定時間到「玩具工坊」上班,還有掛號、看診、批價、開處方箋等流程。這些醫生就像是一般的診所,每週在固定時段替小朋友的玩具看診,讓退休銀髮族有生活重心,貢獻人生智慧,增進他們的社會參與感和自我實現。此外,藉由玩具修復的過程,讓學生親自參與珍惜玩具、送醫修復的體驗學習,一舉數得。畢竟因為少子化的環境,學童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自然也就比較不愛惜物品。但是有了「玩具工坊」,透過玩具由舊換新的過程,讓小朋友知道壞了的玩具不應該隨意丟棄,養成感恩惜福、愛物惜物的好習慣。新泰國小「玩具工坊醫生」湯秋賢就拿出彈珠台說,「這零件斷了,所以不會動,可是只要利用竹筷子複製零件,就又可以繼續玩。」像這樣的實地教育,可以讓孩童從小就種下良好觀念。但是千萬別以為這些阿公阿嬤,只會幫玩具看診,他們可是臥虎藏龍,有的會做紙黏土雕塑,有的還會用廣告紙做菜籃。他們就利用閒暇時間,互相傳授技能,還能交到朋友,所以彼此間都有很強的歸屬感。「玩具工坊」指導老師陳春滿笑著說:「教室明明就很小,可是大家都不願意去其他地方聚會。」而且新泰國小不但有「玩具診...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新泰國中打造蘭花校園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心理學家杜威曾說:「想要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一語道出「還境教育」的重要性。新泰國中校長沈炳煌以及學務處主任林鑫助便秉持此一理念,將超過一千株蘭花種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希望蘭花「謙謙君子」的形象影響同學,並讓同學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沈炳煌自從當新泰國中校長三年多以來,一直在思考要如何改造校園。林鑫助說:「建造蘭花校園完全是機運。」大約一年前,沈炳煌偕同林鑫助及四健會社團的同學一起到南部作校外教學。參訪雲林古坑農場時,沈炳煌被農場裡種植的蘭花深深吸引,而當地的花農聽了校長的構想後,也被校長的誠意打動,因此就免費送了一千株蘭花給新泰國中。回到學校後,在四健會同學及工友的齊力合作下,將蘭花一一移植至校園的大樹上。沈炳煌說:「希望校內的每一株樹都能綻放美麗的花朵。」而首次栽種的蘭花也不負眾望,在今年四月開花了。「蘭花雖然不好種,不過只需要偶爾澆水,很適合校園栽種。」林鑫助表示,平時四健會的同學會依據天氣狀況澆水,至於施肥、汰換、移植等比較複雜的工作就由學校的工友來執行。四健會是一個服務性社團,除了蘭花以外,校園裡大大小小的盆栽也是由他們細心照顧。四健會成員李茹暄說:「四月的時候看到全校蘭花同時開會很興奮,因為是我們自己親手照顧的。」另一位成員陳怡妏更表示,蘭花可以紓解繁重的課業壓力,「看到自己種的植物心情就很放鬆。」「小孩子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長,不過其實種植蘭花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他們的氣質」林鑫助說,四健...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關曉榮 國境邊陲的記錄者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報導】在紀實攝影家關曉榮的作品中,許多位在國境邊陲的原住民部落,雖然沒有高科技的文明,但有樸實的人們、喧鬧的祭典、充滿生命力的歌謠,以及部落面臨的問題,都顯示關曉榮對原住民的了解之深,若不是真在部落生活過,絕對拍不出部落之美。關曉榮先是做過工人、當過老師、開過計程車,他是在當老師的最後一年,才開始接觸攝影,「開計程車的時候就到處亂拍,有一次到新竹的山腳公園拍老人聚會。」沒想到這組照片成為日後進入雜誌當攝影記者的契機。關曉榮在屏東霧台採訪的經驗,讓他印象深刻至今。他在路上碰見一群要參加豐年祭的原住民青年,他們已有幾分醉意,幾句話的交談,立刻成為熱情的朋友,他們堅持關曉榮退掉原定的住處,立刻搬到他們的家。當晚,大夥兒痛快喝酒,儘情歌唱。「隔天早上,我想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就熱情的向他們打招呼,但他們回覆的卻是冷淡、陌生的臉孔。」關曉榮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關曉榮覺得原住民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酒精使他們越過漢人和原住民之間平常積累的不信任和挫折,就像漢人跟外國人相處時,都有...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維護按摩事業 保障視障人士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民眾如果為了身體健康想要按摩的話,一定要找專業的按摩師。」台北市視障按摩業職業工會理事長呂鴻文說,根據勞基法規定,為了保障視障人士的工作權力,凡是掛有按摩兩字招牌業者,所聘用的按摩師都必須是專業視障按摩師。按摩工會成立於一九五五年五月二日,至今已有四十八年的歷史,主要維護並爭取法律上對視障按摩師的保障,並落實身心障礙維護法。像是法律規定按摩是視障人士的專屬權力,這也是工會主要積極維護的目標之一。志偉(化名)是台大農機系畢業的,因為高度近視造成視網膜剝落失明,本來服務於待遇很好的大公司,因為失明而無法繼續工作被迫離職,少了收入,家中還有妻小必須扶養,他毅然決然去日本盲學校接受教育,回來台灣後,因為不放棄的精神被肯定,呂鴻文邀請他到台北市視障按摩業職業工會中當任在職進修的講師,主要教授按摩與經脈學,也讓台灣的按摩技能能夠更上一層樓。呂鴻文說,按摩工會位於林森北路上,也是台北市有名的燈紅酒綠地區,許多非法的商家掛上帶有色情行為的按摩招牌,吸引客...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台灣紀錄片 影像新勢力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導覽】紀錄九二一大地震的《生命》曾讓你哭乾面紙,感動不已嗎?《無米樂》中愛鬥嘴的逗趣夫妻崑濱伯與崑濱嬸是否使你不禁莞爾一笑?佳評如潮的《奇蹟的夏天》可曾讓你憶起年少的青春歲月?近十年來紀錄片成為台灣國片市場的顯學,題材選擇上也是五花八門,討論現今台灣在社會、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議題。然而不是所有紀錄片都有登上院線的機會,可能只在試映會、座談會甚至是電視上播映,因此,如何掌握第一手的放映資訊顯得非常重要。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串連力量我們可從此平台獲取紀錄片的相關資訊。中華民國紀錄片發展協會(TDDA)為台灣最專業的紀錄片影像發展推動團隊之一,一九九八年在多位影像創作者的號召下成立。網站內容豐富多元,除了新片上映、活動訊息等消息發布外,TDDA資料庫可搜尋相關紀錄片商品、作者、討論區的訊息。此外,可從紀錄片創作者專區搜尋喜愛的紀錄片工作者,並設有討論區可與其互動。由全景傳播基金會開發維護的紀錄片公園,全站使用WikiWikiWeb網頁,任何人都可以建立編輯網頁內容。此站更新速度迅速並能一目了然瞭解最新紀錄片放映消息以及徵件活動。透過站內的分享書籤能連結到他人的部落格,欣賞更深入的影片評析或是紀錄片導演專訪文章。除了上述由民間團體架設的網站外,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籌畫,委託國家電影資料館企劃製作的台灣電影筆記從二OO一年開站至今已有六年之久。本站各單元規劃詳盡,以台灣電影、紀錄片、影展為主軸,邀請台港知名影評人撰寫影評以及設有台灣電影相關人物介紹,如導演、演員甚至...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台灣劇場面面觀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導覽】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重視藝文活動,根據文建會歷年所做的統計發現,台灣的藝文人口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而戲劇更是表演藝術中最多人觀賞的類型。可是你知道嗎?戲劇的種類十分多樣,以傳統戲曲為例,已知的中國傳統劇場就有三百多種以上,一天看一個劇種也要花上一年的功夫,要懂得全部戲場的類型有點不切實際,但如果知道劇場的主要類別,在觀看劇作時也會比其他人有更多想法。劇場與生活息息相關,戲劇的創作必須要和觀眾的生活相扣連,才能夠引起共鳴。一九九五年由彭雅玲成立的《歡喜扮戲團》,是專門招募五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所組成的口述歷史劇團,藉由長時間的劇場訓練所建立的信任感,將團員的口述歷史搬上舞台。由一九九六年持續至今的《台灣告白系列》,都是老人們演出自己的故事,而系列第四部「如果你叫我」講的是演員回想從大陸離家時,如果媽媽叫她留下的話,她就不會一走五十年無法回家了。在《我的看戲隨身書》中李立亨提到:「我記得演到這一段的時候,啜泣聲此起彼落在黑暗的觀眾席裡響起。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演出期間的每晚同一時間,台上台下都會為這種生命裡的遺憾一起落淚。」除了老人劇團之外,大家最熟悉的戲劇莫過於是音樂劇了,《果陀劇場》與《綠光劇團》是台灣以音樂劇為主的劇團,兩個劇團不同的地方在於果陀主要是改編國外劇作的創作模式,而綠光則是以原創音樂劇為主。《果陀劇場》除了以帶給觀眾最大娛樂享受為自許,也關懷社會上的弱勢團體,兩千年推出的《看見太陽》,就是關懷九二一災區原住民所發表的原創劇作。《綠光劇團》的劇作...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防制人口販運 台灣待加強

【記者鄒家彥/生命力報導】「人口販運不但損害國家形象,更是人權維護的一大威脅」移民署長吳振吉一語道破人口販運所帶來的危害。在「人口販運防治座談會」上,各方人士包括學界、宗教組織、社福團體以及檢察單位都是座上來賓,各界專業人士的踴躍參與突顯了人口販運議題極需解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人口販運指的是以性剝削、勞力剝削或摘取器官為目的,並以強暴、脅迫、恐嚇或詐騙等強制方法買賣國內外人口,其中包括運送、藏匿與擔任媒介等行為。從事人口販運的組織多以弱勢群體為對象,目標通常是兒童或年輕女子。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主任謝立功說,在某些南亞和東亞地區,因為男女人口比例失調,使得越來越多當地女子被以「郵購新娘」這類的買賣婚姻形式販賣到他國,成為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另一種人口販運的例子是「勞力剝削」,許多移民工人在經過合法程序被招募後常會遭到一些不人道的對待,比方強制勞役他們或控制他們的行動自由。二OO五年時,美國國務院的人口販運報告中認為,台灣雖然已經致力打擊人口販運行為,但並未完全達到消除人口販運的最低標準,遂將台灣的評等由原先的第一級調降成第二級;二...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愛河街頭文化 藝術零距離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為活絡城市開放空間之文化機能,積極推動街頭藝術展演為城市文化代言的火車頭。近年來,「街頭表演」正漸漸的盛行,在愛河畔當中有很多不比明星遜色的藝人在街頭唱著、跳著、畫著,盡情的為我們這些觀眾表演著。他們的共同目的不是為錢,而是有著強烈的表演慾,需要藉由街頭表演而抒發。 雖然他們沒有明星那樣的光鮮亮麗,但一陣陣圍觀民眾的掌聲也滿足了他們喜愛表演的心。雙人演唱組合「E.Z night」,成軍有十年之久,由主唱小蔣與合聲小傅組成,兩個人唱遍了高雄各文化景點, 只要有他們駐點獻唱,現場的氛圍就會自然輕鬆起來,一曲「如果」、「微風往事」最能勾起五年級觀眾的回憶,引來許多現場民眾共鳴與唱和。晚上在愛河獻唱對倆人來講算是一個很好的休閒活動,他倆表示,有時固然覺得有些累,但舞台的吸引力,群眾互動的感覺及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是他們走下去的原動力,也希望大家能繼續用掌聲與感動支持他們。嚴詠能踩著腳踏車載著他的打狗亂樂團,假日經常應邀在高雄愛河畔表演自彈自唱,與觀眾近距離互動。嚴詠能是一位音樂工作者一個喜愛台灣土地為台灣土地寫的歌的音樂人,十多年來,堅持用母語和音符台灣這片土地的價值和美麗,因此每開口唱歌總那麼動人,深深擄獲許多人的心靈。其實嚴詠能在愛河邊唱歌也是這兩年的事情,但不知不覺地已經成為市民週末的共同記憶。愛河在這兩年間經過整治,已經成為市民的休憩據點。一位蹲在音響旁的阿婆說,她是打狗亂歌團的老歌迷了,以前嚴詠能在文化中心的翠綠草坪上開唱,最近才到愛河旁邊來,而她也會一直在這邊聽下去。...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在愛河 遊覽港都城市故事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隨著高雄市政府和市議會遷移他處,原本連接高雄市政府中心的愛河中正橋與河西路一帶,從昔日的車水馬龍回歸寧靜。高雄市的愛河自從市政府積極整治,並進行沿河兩岸的景觀美化。愛河經過一番脫胎換骨,已呈現綠意盎然、水波蕩漾的全新面貌,河畔旁的歷史博物館、電影圖書館與高雄市音樂館,串聯起一個愛河文化流域的小型博物館聚落,可以讓市民與遊客在很短的距離與時間中,體驗各種不同的文化薰陶,更能享受河畔的悠閒時光。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位於鹽埕區中正四路上,前身為舊高雄市政府,建於一九三八年,由舊市府加以整建規劃後成現今的歷史博物館,修築後古樸之意依舊不變,風貌更顯明亮,座落於愛河邊,對高雄而言,宛若一處城市地標館內收藏許多高雄市珍貴史料,並設有會議室做為大型講演活動之場所。相關展覽說的多是高雄的故事,展覽主題都是文化,但展品相當多樣,舉凡影像、雕刻、繪畫、人物事蹟、古地圖等等都有,並以歷史脈絡為主題展出。博物館在二OO四年推出「打狗傳奇-高雄歷史常設廳」、二OO五登場的是「新生...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李容萍:小人物 大故事

【記者蔡妏雪/生命力報導】「不好意思,我遲到了!」李容萍邊匆匆忙忙地趕來,隨即坐下侃侃而談她個人跑新聞的經驗。她說,地方性新聞不像全國性新聞,就算是小人物的故事,只要溫馨動人,就可以登上版面。李容萍畢業於世新大學,曾在《台灣日報》短期待過,一九九三年考進《自由時報》,因為家住桃園就近選擇到桃園縣當地方記者,主要是以跑桃園市醫療、市政新聞為主,她說跑醫療新聞就要跟醫院很熟,醫院要是有新的治療或藥物的發表會會主動通知,要得到相關新聞也比較容易;市政新聞則就要和市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和密切聯絡,所以大多時間她都待在市公所。醫院裡溫馨的事情並不少,李容萍曾寫過一篇「一瓶母奶的故事」,主要敘述有位媽媽剛生下小孩,不過媽媽沒有母奶可以餵哺嬰兒,也沒有錢可以買奶粉,只能放任嬰兒在那邊嚎啕大哭。一位也才剛生產完的護士得知這件事後,感到非常心疼,便擠出自己的母奶給嬰兒喝,兩位素昧平生的媽媽恰巧在榮民醫院相遇而編織了這段感人的故事。讓李容萍得到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的作品是「梧桐樹下的約定」,七年前南門國小有一位老師帶著班上的畢業生,把自己的願望和想要說的話寫在小紙條上,再將紙條放進瓶子裡,埋在學校角落的一顆梧桐樹下,相約六年後再一起把許願瓶挖出來。三、四年過後,校舍改建,當年的梧桐樹已不復見;而老師也在一次不小心的跌倒之下,腦神經受到壓迫而變成漸凍人,前年提早退休在家養病。去年是約定後的第六年,當年其中一位畢業生的媽媽在兒子告知後,從沒忘記這個約定,當她得知老師的病情便發起召集令,想把當年的四十多位畢...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公民新聞的蓬勃發展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導覽】自從南韓《OhmyNews》集結眾多部落客的力量,每天發佈一、兩百則新聞,甚至成為南韓最具影響力的前六大媒體,讓許多人越來越重視集體報導的力量,也因此公民新聞就成了最近最熱門的風潮,而台灣,公民新聞運動也正要蠢蠢欲動。現在的海外新聞,多以美國及西歐等國家為主,《Global Voice Online》匯集了世界各地部落客的報導與資訊,提供網友們主流媒體所忽略的在地聲音,將各國文章譯成英文,以便各國讀者閱讀,而中文版的《GV全球之聲》讓華文世界的讀者更方便閱讀外,也希望華文世界的觀點,能讓全球都看到。《魅力台灣新聞網》是由魅力台灣推廣協會所推出的測試版,文章主要是網路導覽式的,透過多方向的連結,融會成一篇精華文章,主要是報導台灣的山、水、人、事、物,將台灣的魅力,在部落格上,一一披露。由數十位資深媒體人或是熱心於媒體改革者一同打造的《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在創刊宣言中就明白指出:「是份立志讓台灣生活變得更好的電子報。」希望從部落格探討主流媒體最缺乏的公共議題,補足現在媒體所沒有的,為加強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不定期舉辦活動,像是《共創台灣好生活》活動,投稿錄用後,還可能獲得吳哥窟來回機票、或曹錦輝簽名球,獎品之豪華,令讀者無不心動。看似一個部落格,但其實是多個部落格組成的《啪啦報報》,十多位部落客一起共同經營,部落客所寫的文章同時發佈在《啪啦報報》及個人部落格上,議題為多元分類,文章種類多達二十五種,呈現豐富的面貌。最後要介紹的是由公視所推出的影音新聞交換平台—《PeoPo》,縮寫自People...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樂生院民抗爭歷史

【記者蔡妏雪/生命力導覽】樂生療養院成立於一九三O年,為全台第一間收容痲瘋病患的專門機構,早期痲瘋病被認為是無藥可救甚至會傳染的疾病,日本政府採取「強制收容、完全隔離」政策,將全台痲瘋病患者強制住進這小小的山坡地上,一旦住進去終其一生就在裡面,過著有如監獄一般的生活,與外界完全隔離。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沒有太大變化地獨自過了幾十年,直到一九九一年捷運局規劃新莊線完成;一九九四年十月行政院核定規劃報告,環境保護署通過環評報告,新莊機廠的設置從原先的輔仁大學後方改到樂生療養院,需徵收樂生療養院的部分土地,捷運局和院方的任何簽約、款項以及詳細內容完全沒有告知院內居民,而馬上同意簽約賣地,好像樂生療養院就這樣「賣」給了捷運局。二OO一年三月樂生療養院函請台北縣政府勘查其建物是否可列為古蹟,當時縣政府表示提出申請時機已無法受理。二OO二年六月捷運新莊線開工,七月立委羅文嘉質詢樂生療養院的保存事宜,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召開樂生療養院保存緊急協調會,十一月台北縣政府由縣長蘇貞昌做出樂生療養院不指定為古蹟的決議,並函報文建會核定。二OO四年二月「青年樂生聯盟」成立,隔年三月「樂生保留自救會」也相繼成立,前者是由一群反捷運、存樂生的熱血青年所組成的,後者則是由痲瘋病患者為自救所組成的,學生們開始搶救樂生療養院,病患們也開始捍衛自己的家園,相隔了十多年,漸漸地有人注意到這群弱勢者,並開始為他們發聲,爭取他們的權利與保障。二OO五年十一月院民與青年樂生聯盟到總統府前靜坐抗議,十二月行政院文建會依文...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病友互動網 網住林碧芳的心

【記者江詩筑/生命力報導】糖尿病齡已屆七年的病友林碧芳,是獲得衛生署「95-96年健康資訊網站評獎優良網站」獎之糖尿病友互動網的駐站義工,會擔任互動網的駐站義工,她笑說「都是誤打誤撞的」,在網站的工作就是提供她的經驗與心得來回答其他網友們的問題。因為她是病友,加上有懷孕生子的經驗,倒是有許多人會因此寫信問她在懷孕期間該注意些什麼,不過她也說到,病友會向外尋求其他支持的,多半是已經走出來了,「如果自己心態不轉變的話,再多人勸都沒用,但只要心態改變,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話都會是推向自己走出來的話」。糖尿病友互動網上除了有駐站醫師和專業的衛教團隊,如衛教護理師、營養師等,為網友們解惑,還有分門別類整理過的新聞或是文獻,互動網還會不定期的舉辦活動讓病友們參加,還有許多病友們會互相分享心得和經驗,林碧芳便是其中之一。現年三十歲的她是位鋼琴老師,她在二十三歲那年發病,中間也曾面臨憂鬱症與厭食症的侵襲,也經歷了他的人生大事-結婚、育子。而現在她的鋼琴教室上個月才剛開幕,她仍與她的第一型糖尿病和平共處。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新陳代謝疾病,林碧芳罹患的是第一型糖尿病,她提到,第一型通常是胰臟功能全失,所以要完全依靠打針來補充所需的胰島素,她說她目前是以「胰島幫浦」來控制血糖。回想起二OOO年,她因酮酸中毒就醫,到院掛急診後,醫生告知她得到糖尿病,當時她嚇了一大跳,「想說這樣的老人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之後的她,經歷過一段低潮,罹患了憂鬱症和厭食症,體重一度只剩三十一公斤,但是因為受到人間衛視主播楊玉欣的「罕見天使」這本著作的影響,不論在心態或是對事情的看法上,漸漸改觀。她說想到像楊玉欣罹患的是罕見「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這種無藥可以治療的絕症,對平常人日常生活來說很簡單的動作,楊玉欣都無法靠自己來完成。但是楊玉欣還是很樂觀,而她反觀自己,林碧芳認為她四肢健全,至少都還聽她指揮,「只要吃藥就可以控制狀況,為甚麼要在自我的痛苦中轉圈圈,還鑽牛角尖讓周遭的人一起不快樂?」由於受到啟發,林碧芳也不想讓家人再繼續擔心下去,所以對疾病的態度也轉變為較積極,她說「就像想想癌症病患的辛苦和痛苦,再想想自己的狀況後就會覺得自己是生活在天堂的人」。她還樂觀的說「人沒有十全十美的...

2007年7月9日 星期一

聖安娜之家 折翼天使安樂窩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報導】今年三十二歲的達達(化名)是個中度智能障礙者,從小在聖安娜之家長大,曾經是個有語言表達困難的院生。達達在永明發展中心學習讓他成長許多,不僅智能有顯著進步,會的辭彙也越來越多,也變得很有自己的個性。他偶爾會和工作人員鬥嘴,雖然有時候他的態度讓工作人員很傷腦筋,但看到達達的大幅成長令他們感到欣慰。現在達達在行政院主計處做清潔打掃工作,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紅磚砌成的美麗教堂,教堂旁有一棟三層樓高的建築就是聖安娜之家。座落於台北天母的聖安娜之家是由荷蘭籍的白永恩神父創辦。白神父於一九六七年來到天母,起先在石牌創辦聖母堂進行傳教事宜,之後他有感於許多有先天性智能障礙及殘障的孩童遭到棄養,無法受到妥當的照顧,遂有興起設立教養機構的念頭。在教會與善心人士的贊助下,於一九七二年成立聖安娜之家。聖安娜之家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三十五年,現有四十四位院生,主要收養患有唐氏症、腦性麻痺、多重智障以及重度智障的兒童。院生年齡小至五歲的兒童最大者為三十八歲的成年人。聖安娜之家行政人員胡啟秦...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因文學相遇 由文字拉「拉」手

【記者李明潔/生命力報導】兩個六年級的女人,宜蘭同鄉、喜愛閱讀,由於「文字」相遇、相熟,進而選擇她們最熟悉的「文字」,注入柔軟又深刻的女性基調,表達對女同志的認同與關懷。集合出版社社長小玉談起女同志文學作家祐希時表示,祐希一直很持續在非主流創作上,不過小玉也不忘開玩笑自誇:「也要剛好有這麼有勇氣的人敢出版」。聊起一開始創作的動機,祐希說是看到一本寫關於女同志的書,內容並沒有真實呈現女同志,太多污名、誤解,於是氣憤之下就公開在上發表創作,讓真實的女同志世界被看見。祐希與小玉的集合出版社合作六年,不同於其他女同志文學描寫情愛的晦澀,在她的創作中,反而是赤裸呈現真實的情與慾。說到情慾描述如何不流俗,祐希認為文字必須藉由一些意象包裝、自然實物的隱喻,寫性愛畫面,必須自己要先有感覺才寫的出來。祐希的創作成了小玉集合出版社的第四本書「愛上薇諾娜」,二OOO年成立出版社至今,累積四十七本女同志好好小說系列,由於不會強烈以市場銷售與否為出書前提,認為各種題材、類型的書都值得被閱讀,多元意見、觀點才能...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環保志工 你也來試試看

【記者馮牧群/生命力導覽】環保志工是由一群有愛心,具服務熱忱,肯撥出業餘時間為公益活動付出心力的人士所組成。隨著國內環保的觀念越來越發達,各種不同性質的環保志工,例如慈濟、社區環保志工甚至是到國外服務的環保志工,也正蓬勃發展,協助進行環保工作,宣導正確環保觀念,謀求環境優雅整潔。地方性的環保團體像是「恆春海洋環保志工隊」,成員都是恆春當地潛水、浮潛、遊艇等從事海域活動的業者,目前已有一百多位參加志工隊,大家共同意識到海域資源需要好好保護,才能永續經營,不但可以為未來觀光資源打下基礎,也可為將來子孫留下珍貴資源,同時也復育漁業資源。保育珊瑚礁生態和社區觀光永續發展是志工隊努力的目標,志工隊希望能成為台灣各地海洋保護的標竿,也能提昇海洋生態旅遊的品質。全國性的組織像是慈濟基金會目前在台灣各鄉鎮社區都設有回收定點,投入環保志工將近三萬名,而海外各國慈濟分支會的志工也與台灣同步,在當地推動資源回收、社區環保等工作,屢獲當地政府表揚肯定。此外,如果你想到國外做環保志工,「澳洲環保志工計畫」是不錯的選擇,這是認識澳洲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致,與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環境的絕佳方式。此計劃提供國內外熱愛自然、喜好野外活動的人士,到澳洲各地參與各項環保計畫的機會,每年有上千名國際志工前往澳洲參與環保活動,在推動環保工作的同時,他們也開擴國際視野,結交異地朋友。在官方組織的部份,台北市政府也正在招募「社區環保服務團」的志工,希望能推動落實北市各項環保政策,減少違規環保事項、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及進一步達到環...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原始的部落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導覽】原住民可以說是最早居住在台灣的族群,而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在都市化、人口移動、小家庭化等的種種變化中,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已經逐漸地消失了。不只是居住於都市的原住民面臨這樣的問題,而是整體在這個環境的時代,已經逐漸迷失了自己的定位了,忘記自己族群原有的傳統及特色。結合遊樂設施與原住民文化的九族文化村,裡面介紹了台灣原住民的十一個族群,在原住民部落的生活部落區裏面介紹著各各族群的居住建築及生活習慣。像是各族群中最會織布技術的泰雅族,他們族群裡有紋面的習俗,以表示男子善戰,女子善織。以及和泰雅族一樣有紋面的習俗的賽夏族,矮人祭是該族最神秘的特殊祭典,每二年一次小祭,每十年一次大祭。另外,網站內的互動式教學則是以圖片來介紹原住民們的一些傳統技藝,像是原住民的傳統織布、原住民木雕以及原住民的舞蹈教學等,讓你知道一些傳統原住民的生活特色。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除了介紹著較常聽見的十一個族群之外,還介紹主要分佈於花蓮的撒奇萊雅族以及太魯閣族,在台灣原住民導覽內就有這十三個族群的簡介及各族群中較為特別的習俗、習慣介紹,像是屬於母系社會的卑南族以男子入贅於女方家為原則以及女性擔任巫師等等。有頭目、貴族和平民之階級區分的排灣族,主要是以住屋及器物上雕刻的百步蛇紋、宇宙神圖等圖案或服飾衣著來區分。在這網站內最為特別的是在典藏民族學藏品內,裡面典藏了各各族群衣著服飾、織物配件、日常用具、祭儀禮器等的油畫,水彩作品,不僅僅以照片讓觀眾欣賞,還有以文字敘述著作品的特色地方以及作品如何製作,都有一一詳細的介紹。以排灣族的占卜壺來說,它就很詳細的將占卜壺主是要運於祭祀或者是聘禮用的陶壺,排灣族語bina...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制定專法 消滅人蛇集團

【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人口販運的問題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台灣八O年代的雛妓事件、九O年代被炒熱的慰安婦事件,都是早期人口販運的典型例子,然而隨著時間流逝,現在台灣人口販運是以大陸及外籍女子為主,這些人成為台灣色情市場的新主流。由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主辦,二OO七人口販運防治座談會系列演講之一的「如何從人口販運議題-從法律及政策面探討」,講者人權律師王清峰表示,台灣人口販運問題相當嚴重,從西元二OOO年到二OO六年的媒體報導中,有五件是台灣未成年少女到日本賣淫或拍A片,三件是台灣女性被騙到日本賣淫,二十二件外籍女子受虐或被賣淫,五十六件大陸女子人蛇事件,七件官員風紀問題。從這些資料可看出,台灣女性被騙到日本賣淫的例子也不少,所以台灣不單是輸入國,也是輸出國。王清峰說,長期的經濟不景氣,不肖業者在報上刊登「赴日餐聽打工,短期獲高薪」等廣告,容易誘拐年輕女性應徵,以輕鬆借款或是招待機票為誘餌,吸引婦女上當,等到了日本,業者隨即扣押護照、機票,限制行為自由,強迫受害女子賣淫,若被害人想要返台,...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新移民福利 媽媽說故事班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妳喜歡說故事嗎?身為媽媽的妳有福了。中華救助總會為新移民媽媽們所舉辦的「快樂媽媽說故事班」訓練課程已經開始,課程完全免費,只需要妳有顆想學習的心。中華救助總會承辦人丁昱晴說,「說故事基礎班」活動時間從四月九號到六月十一號,每週一下午兩點到四點,共十堂課的教學,進行方式是一次說故事、一次繪本,希望不擅言語的媽媽,也能透過畫畫,與小孩溝通。師資部分,請到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專業老師,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媽媽們按部就班慢慢來。擔心家中有小孩走不開,中華救助總會也提供免費託兒服務,讓媽媽學習無負擔。丁昱晴說,去年曾經辦過媽媽說故事班,裡頭有位來自陜西的學員孔靈芳,原本就是國畫老師,手繪書「過年」,獲得第四屆貓頭鷹愛家手繪書比賽-新台灣媽媽特別獎的殊榮;學員中,還有位台灣媽媽的參與,讓新移民媽媽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與台灣媽媽互動,更了解台灣的文化背景。今年課程更多元,採用系列性課程教學,包括「說故事基礎班」、「說故事進階班」、「讀書會」以及「社區服務」。說故事班分階...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唬爛三小 看台客兄弟情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報導】「即使我們都漸漸成長,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愛唬爛的本性。」年少輕狂的求學歲月想必都會成為每個人心中難易忘懷的回憶。紀錄片《唬爛三小》從台南一家泡沫紅茶店「自在軒」揭開序幕,紀錄家銘、玉龍、天尊、傑仔、冠龍和阿堯六名高中死黨歷經數年變化的「唬爛」人生。一九九八年十月,《唬爛三小》的導演黃信堯第一次拿起攝影機學習拍攝紀錄片,而第一個拍攝的畫面就是在「自在軒」與好友喝茶閒聊。他表示,起初的構想只是讓自己學習運用攝影機,將自己與朋友玩樂嘻鬧的點滴紀錄下來,如同家庭錄影帶一樣,一路從一九九八年拍攝至二OO五年。然而,二OO二年的秋天,傑仔突然驟逝,黃信堯於是整理影帶,剪一支片子告訴他這群愛唬爛的朋友這幾年的生活,順便一同回味過去的時光,送給傑仔,也對其他好友履行他剪片紀念傑仔的承諾。故事從位於台南市自在軒泡沫紅茶店開始說起,黃信堯與他五個高中同窗好友閒來無事喜歡到自在軒聊天打屁,點杯大杯綠茶,數落一下朋友,唬爛自己的現況。五個好友,各自面臨不同的人生際遇。看家銘,唬爛...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Vdesign超越障礙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你能想像重度和極重度的殘障人士可以出產出許多精美的書籍和期刊嗎?在Vdesign視覺設計中心裡,不管是排版、編輯等工作都是由殘障人士一手包辦,其中包括了許多英文專有名詞和需要無數次校稿的難度極高的專業論文。勝利身心障礙發展中心在台灣已經有四十五年的歷史,主要是針對小兒麻痺和腦性麻痺在做潛能發展訓練。六年前在台北設立了北部發展中心,第一個服務部門是做建檔的部分,「許多大銀行的建檔工作都是委託我們在做的。」Vdesign視覺設計中心是隸屬於台北市私立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的其中一環,裡面十三位 的成員都是經過面談、社工晤談、擁有電腦基本的能力和測驗後,再經過九個月的訓練,學習許多專業的設計軟體,才能成為其中一員。主要服務項目有,POP海報設計、DM、型錄設計、編排、期刊、印刷等等。張英樹表示,為了克服身體、行動、心理種種的不便,Vdesign要讓這些重度和極重度的殘障人士可以在家中做居家工作,電腦成了唯一可以突破身體限制的工具,所以Vdesign就開始從事平面及美術方面的工作,也透過電腦的遠距教學,達到技能學習。「我們都是靠口碑的,因為我們訓練出來的員工,做出來的產品都是有一定的水準和品質的。」張英樹說,擁有專業的技能,在未來才可以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桌上滿滿的書籍都是出自於秀秀﹝化名﹞之手,編輯專業的程度都是許多人讚賞有佳,「許多客戶都不知道她是極重度殘障人士,只能在家中作業。」張英樹說,因為許多人都礙於身體的不便,所以經過訓練後,都會在家裡作業,剛開始會幫忙接案子給他們做,之後,口碑做出來了,廠商自然而然就會自己聯絡他們了,「這就是品質保證!」張英樹認為,庇護工廠是要訓練身心障礙人士可以出社會工作,庇護工廠只是短暫的「休息站」,所以訓練手法與計畫就很重要,所預期身心障礙人士達到未來出社會可以順利工作的目標,施以訓練,這才是庇護工廠最重要的職責。「庇護工廠就像是一個...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