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5日 星期二

世界宗教博物館 和平世界觀

【萬彥伶報導】 從沁涼水幕牆潔淨雙手開始,轉身踏入朝聖之道,「我們為什麼而生?」從投影文字及壁畫中,靜靜思考生命的意義。走到盡頭,在感熱牆蓋上屬於自己的手印,體會人獨一無二的特質。接著展示眼前的,是宇宙天幕及迷宮地雕融合的「金色大廳」,門口志工及導覽人員笑得燦爛前來迎接,進入下個體驗。這邊是台北縣永和「世界宗教博物館」,收藏世界主要宗教之歷史文化藝術,運用現代多媒體及廣闊的空間感,營造出有別於一般博物館的感覺。

在「生命的起源」展示廳,看到從出生到死亡過程中的各民族文物、服飾及雕塑;進入運用電腦科技的天幕劇場─「華嚴世界」中,看見歌德教堂的華麗高聳、清真寺廟的雄偉莊嚴、敦煌大佛的慈祥寧靜;而「世界宗教展示廳」更將十大宗教以及台灣特有民間宗教文物及共同展示。「我們希望推廣的是『宗教平等』,從不同的東西中找到相同的理念,並互相包容。」世界宗教博物館教育推廣員何佳瑞說。

「尊重不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上有太多戰爭是因為宗教上的誤解而引發。」世界宗教博物館秘書室主任范敏真表示,致力平等宣揚宗教知識,了解不同文化特質,培養廣闊世界觀,進而推廣「愛與和平」遠大理想,是博物館成立目標。世界宗教博物館近年來推動數次「回佛對談」活動,希望藉宗教外交來改進世界上貧困、弱勢問題,另外也實際進行救濟活動,南亞風災期間前往災區建造愛心屋給災民,用宗教的力量凝聚生命力。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在斷食閉關修行中體悟到宣揚世界和平思想的重要,對修行者而言,入世渡眾是一個回饋社會的表現,心道法師希望透過一個平台,讓民眾多認識多元的宗教。從這單純的想法開始,經過多方諮詢,演變至「成立博物館」的概念。「不像建醫院救人那樣效果可見,成立博物館的成效是潛藏的。」范敏真說。

范敏真表示,比起建寺廟,成立博物館更能接近一般民眾,用輕鬆休閒的方式使大眾認識宗教。不過這樣的想法卻成為創立初期的困境,由於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博物館實際成效在哪兒,因此在推動捐款及理念方面遇到不少瓶頸。

世界宗教博物館於二○○一年正式開館,期望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紮下善根。從展示品和體驗設備,讓民眾能夠自主性的選擇「要接受什麼訊息」,不只是「看」,更能用「心」去感覺;從「生命見證區」聽見不同生命經驗分享;從「靈修學習區」做不同宗教儀式互動,而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需求也做出許多設計,例如特設「奇幻獸兒童館」,讓小朋友從遊戲中了解生命的重要。

博物館除了常設文物展及多媒體展之外,也針對各地民俗宗教文物舉辦主題特展,例如山西泥菩薩展,從製作過程開始參與到成品展示,除了讓人了解藝術之美,更能感受到虔誠信仰深刻涵意,希望民眾從藝術得到啟發。館內等比例縮小的宗教代表性建築模型,不只外觀浮雕壁畫,連內部擺設都擬真精緻呈現,將各國宗教藝術傳播發揚。

「每份耕耘灑下的種子,雖然不能馬上看見,不過仍會有成效。」范敏真表示,基於這樣的想法,世界宗教博物館進行校園推廣。藉由「往下紮根」的想法,由志工組成,深入校園的「咪咪老師」,將人生各階段可能會遇到的挫折,用故事形式表現並給予正向鼓勵。以及邀請身心障礙小朋友,從互動遊戲體驗人生意義的「小天使專案」,都持續在進行。博物館也出版許多兒童繪本及教案,注重孩子教育,從小培養對生命的關懷。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