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北市大同高中給你「伊通大不同」

【生命力記者陳玉慈報導】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在二○○三年底開始推動社區服務學習計畫「伊通大不同」,期待透過「伊通大不同」服務學習方案的各項活動設計,鼓勵學生認識及關懷學區中的社區,並且使學生擁有從事服務學習的正確觀念與技能,更加認識及關懷自己的社區。同時,也透過「伊通大不同」各項活動的設計,喚起社區歷史記憶,逐漸凝聚建立地方共同情感,以作為合力邁向營造社區的基礎。

擔任「伊通大不同」的指導老師,中華社區厝邊頭尾營造協會秘書長李智華表示,有鑑於高中生和社區的互動很陌生,所以就挑學校門口大家最熟悉的伊通街作為活動的主題。而伊通街充滿文化、藝術氣息,又是咖啡館群聚之地,此外沿路有兩座公園,有書店、有市場、有歷史,同時也是大同學生上下學必經之道,以此街道作為學生深入社區的學習,是最好的服務學習教材。

李智華說,由於「伊通大不同」計畫中主要以「伊通風情話手冊」呈現成果,利用編撰伊通街導覽手冊的方式,來宣揚伊通街有趣的事物,並且讓民眾或遊客對當地社區更加了解。李智華表示,這本「伊通風情話手冊」是以仿造「木馬屠城記」的「滋滋蟲屠城記」故事為全書脈絡。學生設計的「滋滋蟲」在總司令的帶領下,一群「滋滋蟲」兵拿著「藏寶圖」,也就是伊通街的周邊街道圖,對以伊通街為背景的虛構城市進行尋寶計畫。

尋寶的過程中,士兵總是需要一些補給站,所以地圖上就標示著一些商家和餐廳讓士兵補充元氣。此外也有一些資訊站、士兵站等特殊地點,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鄰里長辦公室和警察局等地點。學生運用創意和想像力,將死板板的地圖故事化,用尋寶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伊通街,一探伊通街的各種寶藏。

學生花了半年的時間製作,完成了最初的目標,李智華說,他們特別辦了一場全社區服務學習地圖成果分享會暨成果發表嘉年華會,讓學生辛苦的成果能夠和社區民眾一同分享。發表會當天同學到現場與社區民眾互動,並且辦了像闖關活動、搓湯圓、社歌社舞表演欣賞、伊通寶寶選舉大賽,選出裝扮最有特色的小朋友等活動,以增加社區民眾的參與感。而擔任總編輯的鍾佩紋,看見印製五千本的導覽手冊除了分享給各學校學生之外,在活動當天竟被大家索取一空,心裡相當有成就感,她也希望未來繼續為社區居民多做些貢獻。

曾獲二○○四第五屆SOC(保德信人壽)青少年傑出志工獎,擔任伊通大不同社區報總編輯的大同高中高三學生鍾佩紋表示,在她高一時就曾參與學校社區服務地圖的製作,再加上自己有參加光鹽志工團隊,長期都在做社區服務工作,也因此對當時大同高中推動這個方案很感興趣。鍾佩紋指出,參與「伊通大不同」和過去的光鹽工作隊的服務團隊感覺很不一樣,因為這次的伙伴都是同學,製作過程更有參與感,鍾佩紋說:「跟同學一起做服務是很快樂的事,很棒,很團結,很美,不像大部分的同學只是聚在一起逛街、唱KTV,參與這樣的服務工作更有意義多了。」

這次帶領學生一起完成了「伊通大不同」的方案,李智華表示,對於學生的用心給予肯定,只是學生推動社區工作其實是很困難的,到現在也還沒做好。李智華說,由學生帶動社區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因為社區工作需要長期的做,必須辦有很多場的說明會、晚會,透過長期的溝通和合作來推動,而只做短短的一個案子是不夠的。

而一般公立高中學生都比較重升學率,礙於時間有限,只有社團時間的幾個小時和週末可以用,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去補習,根本不可能很深入的走進社區。此外家長也不太支持學生去做社區服務,因此有升學壓力的學生很難做好社區服務工作。相對於公立高中,李智華表示,一些私立的高職學校反而有比較多的心力和時間去推動社區服務工作。

對於大同高中一直以來都在推動服務學習計畫,李智華表示贊同,只是學校並沒有計畫性、長遠的推動社區服務這塊,像是學校沒有常設社團,定位不夠明確,就很難一直帶動學生的社區服務風氣,李智華深表可惜。李智華期許不只是大同高中,希望更多學校、學生都能投入社區服務工作,不僅是協助地方發展,更能帶給學生一個不同的學習經驗,透過服務學習把學習領域從校園延伸至社區。

延伸閱讀:

光鹽少年社區工作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