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荒野「炫蜂團」 教孩子尊重自然

【生命力記者鄧維湘報導】乍聽「炫蜂團」這個名字,很可能會跟卡通或是電影做出聯想,以為是類似「超人特攻隊」或「閃電俠」之類的英雄人物。成立於二○○一年春天,炫蜂團是隸屬於荒野保護協會的兒童環境教育團體,透過每月一次例行團集會,在野外進行生態遊戲、說故事、自然創作等活動,讓小朋友學習體驗及尊重大自然;不同於一般兒童團體或是夏令營,炫蜂團強調長期且常態地參與活動,且要求必須至少有一位家長陪同直至活動結束。

「炫蜂團的構想是來自於創會理事長徐仁修,他常把『老狗難改吠』掛在嘴邊,強調要改變一個大人很難,要改變一個小孩卻容易的多;因此,炫蜂團成立了,透過兒童教育將尊重大自然的觀念傳遞給下一代。」荒野保護協會義工,同時也是炫蜂團北一團的導引員陳瑜瑾說。「而炫蜂團這個名字,則是由總團長林耀國提出幾個適當的名字後,由大囤國小的學生投票選出。」她說。

炫蜂團的招收對象為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家庭中,國小三年到五年級之子女。截至二○○五年春,已成立有荒野台北炫蜂第一團、第二團汐湖團、第三團花新團、第四團北海團、荒野新竹炫蜂第一團、第二團、荒野台中炫蜂第一團、荒野高雄炫蜂第一團,共計八個團。主要目的即在野外透過生態遊戲、故事、唱跳、自然創作和生態劇等多樣且趣味化之活動形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循序漸進地導引開發他們的潛能,去發現自然、學習自然、從自然體驗中獲得啟示、逐步培養出自然觀察家的特質和能力。

「我們強調的是長期地與自然接觸。」陳瑜瑾說,「炫蜂團想要給孩子的並非知識性的傳遞,而是觀念的養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觀念。」

炫蜂團主要活動為每月例行集會,內容則是小朋友喜歡的遊戲、故事、唱跳、戲劇演出等。例如「自然創作」即是讓小朋友以大自然唾手可得的材料來創作,如利用岩石、枯枝、枯葉等自然物來作畫;「生態劇場」則是讓小朋友以肢體語言表達及分享他們得自於大自然的啟示與感動。小朋友可透過扮演昆蟲、植物等角色,展現他們對於自然界的觀察及體悟;而自然觀察是持續性的活動,小朋友選擇一項自然生物作為觀察對象,持續進行紀錄與觀察,然後在活動中發表其心得與感想。

今年四月九日、十日炫蜂團於陽明山舉行的大露營,在開幕式中他們宣讀了自己撰寫的「兒童環境宣言」,提出新世代孩子對於未來環境的觀點與期許,共同承諾將為保護大自然而努力。此外,尚有兒童宣言簽名活動、台灣生物多樣性大看板共同創作、各團晚會表演,以及包括如何因應京都議定書在內等兒童環境教育的遊戲。

炫蜂團強調觀念建立,而非知識傳遞,許多家長並不能苟同這種作法,總覺得炫蜂團既然接受了父母親的委託,就應該教導孩子知識性的東西,像一般幼稚園或托兒所一樣。陳瑜瑾回憶到:「我認識一家人,媽媽是大學副教授,爸爸則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小孩剛加入炫蜂團參與野外活動時,還會支解蚱蜢,與其他小朋友也處不好等,總之一家人相當自負,常常對團的運作表達不滿而與荒野產生許多不愉快。」但是經過荒野的洗禮及持續參與炫蜂團的活動後,這一家人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兩年後我再看到他們,爸爸媽媽變得相當配合,不再只會抱怨;而那個會支解蚱蜢的小孩子,在荒野近期舉辦的活動中竟會主動幫忙搬東西、顧攤位,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我想,這是炫蜂團最大的成就了。」陳瑜瑾說。

另一位荒野的義工,同時也是炫蜂團北一團團長林慧貞,不同於其他炫蜂團工作人員,她是在孩子加入了炫蜂團後,才慢慢加入荒野義工的行列。她談到了她的改變:「我也曾經是個只會穿著高跟鞋血拼的家庭主婦,但在投入了炫蜂團工作後,我有好多東西都希望與其他家長分享,交到了許多生命中的好朋友;也開始希望能夠給小孩子些什麼,所以變得常跑圖書館,充實自己,還買了許多有關自然生態的書,感覺自己多過了好幾個童年。」

「人都得要被丟到大自然中,自己體驗那份感動,那是沒有人可以教你的。」林慧貞說。

談到對於炫蜂團的期望,陳瑜瑾說:「我讓我的孩子加入炫蜂團,並非想讓他獲得更多知識;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建立起對生命及自然尊重的觀念,使他們懂得付出、懂得回饋社會。這就是我對炫蜂團及孩子最大的期許。」



延伸閱讀:

荒野保護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