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8日 星期日

職能治療 幫助過動兒不過動

生命力記者/陳敏如報導

小朋友動來動去靜不下來嗎?跟孩子說話,他卻無法集中注意力聽你要說什麼嗎?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的「職能治療過動兒團體」,或許可以幫助家長解決以上的問題。

每個星期三下午的三點半一到,就會有許多小朋友在榮總的職能治療教室等候,他們是一群經由醫師診斷,判定為過動兒的小朋友,都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覺統合功能不足的症狀,只是情況的輕重不一。開辦這樣的團體治療,治療師羅崇文表示,過動兒普遍都有與人溝通不良、人際互動不好或動作不協調問題,讓小朋友有機會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和學習,經由治療師正確的引導思考,小朋友可以在團體中學到如何控制自己衝動的個性,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並且改善注意力渙散。

開始上課的第一天,治療師們就會開宗明義地說明,小朋友在團體中應該遵守的規矩,大家要努力邁進的目標,家長也會領到一本聯絡簿,裡面有記載每週目標,例如,這一週的目標是不對兄弟姐妹發脾氣,家長可以觀看裡面的注意事項和提醒,來協助小孩子學習如何與兄弟姐妹和平相處。下次上課,就會拿出聯絡簿來統計成績,就像學校一樣,小朋友的表現狀況要打分數,並且有累積制,最後治療結束後可以領到大獎品,以鼓勵小朋友積極表現和學習。


由於課程剛開始時,小朋友彼此都不熟悉,治療師會先在第一天玩認識遊戲,讓大家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之後,則進入治療師們所設計的課程,由於對象是小朋友,因此治療過程也多是以遊戲方式進行。羅崇文表示,一開始的幾週會帶小朋友們玩比較個人獨立可以完成的遊戲,後來則偏向在團體遊戲,例如,在教室的中間虛擬一條河,在限制的報紙張數內,將所有的人從河的一邊運到另一邊,由於紙張不多,每個人又都必須站在紙上,怎樣分配誰先過去或誰要帶頭就變得很重要了,從遊戲中,讓小朋友瞭解合群和互助的重要;有時候還會帶靜態的活動,像是畫圖或是看書等,讓他們學習安靜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觀察過動兒團體的教室,是一間由活動門所圍起來的房間,沒有任何的佈置,和一般印象中該充滿許多卡通和可愛的教室不同,這是因為小朋友很容易被一些牆壁上的圖片或是掛飾所吸引,簡單的教室可以讓小朋友不分散注意力,專心聽台上的人說什麼。羅崇文表示,小朋友的學習除了家長的配合和治療師的努力,也要注意小朋友活動和學習的環境,這樣才可以達到完整的治療。
過動兒的課程設定八到十週,羅崇文說明,透過適當的遊戲並藉由治療師的動作誘導,可以改善小朋友的動作、認知及遊戲能力;安排能提供感覺刺激的活動,透過小朋友主動的參與,挑戰他們處理感覺的能力,達到改善小朋友感覺統合功能的目的。過動兒教室旁邊有一個球池,裡面充滿許多軟球,可以將一些娃娃或是硬一點的東西放在底部,讓他們去觸摸、辨別這是什麼?這樣的活動過程,可以刺激過動兒的神經發展,而經由近三個月的團體活動,大部分的小朋友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都能有明顯的改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