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1日 星期六

師大人獨創的人文社區地圖

【陳玉慈報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每年十月到十二月都會舉辦「人文藝術季」,在前年第三屆人文藝術季的時候,一群師大北基同鄉校友會(簡稱北友會)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製作了一張屬於師大人獨有的「師大周邊地區人文社區地圖」。

負責整個人文藝術季的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秘書王心蕾表示,人文藝術季除了給學生一個社團、學會成果展現的機會,更透過人文藝術季的系列活動,吸引附近社區居民參與,進而拉近與師大社區居民的距離。而人文藝術季每一年都會有一個活動主軸,像去年第四屆是「師大人的文化構圖」,而再前一屆的主軸是「師大人的文化座標」,王心蕾說,根據這個主軸他們規劃了一系列師大校園及周邊社區導覽,以及從自然觀點認識師大周邊植物等活動,讓學生和社區居民對師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王心蕾表示,製作人文社區地圖的靈感來自荒野保護協會的綠色生活地圖。其實原本王心蕾打算讓學生製作一張師大周邊的綠色生活地圖,但因緊鄰師大的區域綠色植物並不多,因此才改製作「人文社區地圖」,沒想到效果遠比預期的好。

師大國文系三年級現任北友會會長魏映晴表示,會由北友會來製作師大周邊地區的人文社區地圖,除了王心蕾是北友會前任指導老師之外,過去北友會固定每年都會介紹台北基隆的一些重要景點給來自其他地區的學生認識,而先前製作師大人文社區地圖,一方面可以讓師大學生回頭重新認識師大,藉此拓展師大人的生活圈,另一方面也讓住台北基隆的師大學生有機會更深入認識學校周邊的環境,加強對師大的認同感。

擔任北友會人文地圖製作負責人,師大社會教育系社工組三年級林郁珮表示,在王心蕾提出這樣的計畫後,她將北友會十個家族分成七組,依照師大周邊的七個里(古莊、錦華、錦安、龍安、龍泉、龍坡、古風),一一找出該里的人文特色,包括特殊建築、公園、機構組織、及特色人物等。各組先去接觸里長,對負責的里有基本的認識之後,再分頭進行實地的探查。林郁珮說,原本計畫將每組畫的四開地圖拼成一張大地圖,但因為每組的特色和風格不同,後來由另一位北友會成員,師大社教系新聞組三年級廖廷娟將各組的地圖統整,並且清楚標示里名、路名、圖例等。廖廷娟笑說,大概是他畫得太精美了,這張人文地圖還曾在地圖學的課堂上被老師當成範本給同學觀摩。

廖廷娟說,她負責的龍安里的特色在老樹保護計畫,還有許多日式老屋、綠色隧道等景點。而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龍安里的青田社區強調「五教融合」,社區內不但有回教清真寺、天主教聖家堂、臺灣基督教協同會、道教青龍宮等,而且還有蒙藏文化中心,社區的多元和豐富讓廖廷娟驚嘆。而其他的像古莊里最大地標就是師大;龍坡里有著名的文人聚會場所紫藤廬以及公務人力發展中心;錦華里則以老樹聞名;龍泉里有以眾多美食出名的師大夜市及泰順市場;錦安里則涵蓋了師大的教育學院、錦安市場、基督教頌主堂、基督教錫安堂等;而距離師大較遠的古風里有龍泉市場、福聖太子宮及寶血教會等人文建築特色。

而魏映晴表示,藉著人文社區地圖的製作過程,讓她有機會在師大周邊「走透透」,也因此發現平常不會去注意的建築其實大有學問。魏映晴說,像她就發現中華民國紅十字分會就在師大附近的某一棟大樓裡,平常完全沒注意,一抬頭看招牌,才發現原來學校附近藏了這麼多寶。
人文地圖製作完成後北友會曾貼出展示,魏映晴說,展示期間很多社區民眾看到都會上前詢問,不但對於師大學生的創舉表示肯定,同時也很驚訝自己居住的區域原來有這麼多資源。而王心蕾對於學生的成果也很滿意,學生的表現遠超過她預期,只是第一次難免經驗不足,這次的人文地圖其實還不夠深入,王心蕾表示,除了一些有特色的建築和機構之外,師大附近社區中還有很多耆老都是寶藏,因為地緣關係,師大附近住了很多學術界人士,包括很多已退休的大師級人物等,以後應該會計畫加強人文地圖的這個部分。而王心蕾也說,沒想到人文地圖效果麼這麼好,能夠引起社區居民的重視,下一屆的人文藝術季會在這個部分繼續努力,加強師大和周邊社區的互動關係。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