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北醫海外醫療團 深入非洲找幸福

生命力記者/黃瑜文報導

「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才是幸福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黃怡禎說。因為今年暑假的非洲馬拉威醫療服務之行,讓黃怡禎與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方敬霖更加確定了未來要在醫療救援的服務領域發揮所長。

今年暑假,台北醫學大學台灣海外醫療服務團與台北大安教會、iACT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合作,到非洲馬拉威為當地人民服務。主要的工作是在醫師身邊見習,並協助醫師,使義診的工作可以更順利進行。

黃怡禎表示,近幾年來,台灣對第三世界的救援觀念一直慢慢在改變,以前只是給這些國家我們認為他們所需要的,是單方面的給予;但是現在台灣對於他們是以「協助者」的角度,讓他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以後,再以合作的方式,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協助,雙方的立場是平等的,「我們要拋開同情心的想法,而是以同理心的態度來面對他們。」

黃怡禎說:「到非洲的最大收穫是使我的眼光放得更遠,讓我用其他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台灣。」她表示,因為小時候住在台中縣和平鄉,那裡是屬於醫療和教育資源都較平地缺乏的原住民山地部落,雖然後來全家人搬到了台中市區,但是她還是念念不忘以前的生活環境,想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資源與服務,使他們可以生活得更舒適。黃怡禎說,「醫學」是自己最好的工具,因為她可以運用自己所學,同時也實現自己為社會服務的願望,未來她將會更努力的充實自己,為弱勢團體服務。

對方敬霖來說,這是他第二次到開發中國家服務,上一次到泰緬邊界從事義診活動,是因為想「體驗」不同的文化差異,在那裡,他發現人民因為戰亂與貧窮,再加上沒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使得身體的健康狀況不甚理想,在受到很大的衝擊之後,讓他更留意開發中國家醫療的發展,進而想去非洲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方敬霖說:「兩次的經驗都讓我體驗到同樣的東西,那就是無奈。」因為我們無法實質的給予幫助,重要的還是這些國家要從基本的體制上改起。

方敬霖表示,台灣是歐美國家導向,對於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落後與貧窮,我們總是刻意去遺忘,「這次去非洲的最大收穫是讓我更有國際觀。」他說,台灣想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就要盡到國際社會義務,而協助這些醫療資源貧乏的國家就是我們最好的行動證明。

從二OO二年開始,台灣大專海外服務團於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辦研習會,主要內容以介紹適用於最貧窮地區的基本衛生照護學、文化人類學、開發中世界的簡介和熱帶醫學簡介,並培養學生在海外為開發中國家服務的意願。而台北醫學大學台灣海外醫療服務團正式成立於今年初,希望可以使台灣大專海外服務團的推廣活動進行得更為順利。

因為非洲的體驗,讓黃怡禎與方敬霖對醫學更有熱忱,希望將來可以發揮自己專長,為更多的人民服務,「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才是幸福的」黃怡禎說。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