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暑假花路米 帶兒童探索世界

生命力記者/賴柔蒨報導 

有鑑於國內兒童節目多以日本卡通為主,缺乏多元性,二OO二年暑假公視推出「暑假花路米」,藉由播出國外兒童紀錄片,帶領小朋友探索各國文化,培養國際觀。製作人舒逸琪說,「我們希望所有小朋友可以在暑假多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生活方式。」

公視兒童節目「下課花路米」播出後廣受歡迎,因此在二OO二年暑假推出了特別版「暑假花路米」,將花路米系列延續一整年,到今年暑假是第三季。

「暑假花路米」與下課花路米不同處在於國際多元文化探索,舒逸琪指出,藉由買國外兒童的紀錄片,趁著暑假播出國外小朋友的生活,「讓國內不能出國的小朋友也可以看到國外的生活。」今年暑假首次推出「兒童人權」系列,舒逸琪說,「這個單元讓小朋友多了反思的機會。」因為內容是第三世界國家兒童的生活狀況,舒逸琪表示,第三世界的小朋友生活都比較困苦,和國內反差很大,希望藉由影片讓小朋友去思考。為此系列,製作單位舉辦了「如果我是他」的徵文活動,舒逸琪說,「從小朋友的心得發現他們都很震撼,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其他國家的小朋友是這樣生活的。」

有一集介紹今年十三歲住伊索比亞的小米,十歲時就被父母要求嫁給一個比她老很多而且從未見過的人,小米努力的改變父母的想法,最後說服雙親不要逼她結婚,讓她繼續唸書。目前,小米非常用功的讓自己保持在全班前幾名,她希望自己可以進入大學並得到夢想的工作。

徵文活動中,「有個孩子說假如他是小米,就希望自己快點長大。」舒逸琪表示,他的母親看到小孩的想法,感觸很多,因為小朋友會天真的認為只要長大,就什麼事也沒有了,「他的媽媽很感謝有機會能知道孩子不同的想法。」

兒童人權系列由丹麥製作,在歐洲曾得到多項「兒童國際影展」的大獎。「兒童國際影展」藉著播放世界優秀的兒童影片,可讓本國兒童瞭解他國文化,擴展國際性格,更能促進各國文化交流,讓世界認識自己國家的文化。

今年四月公視舉辦了第一屆臺灣「兒童國際影展」,除此之外,國內只有少數地方性的兒童國際影展活動,例如宜蘭兒童電影節。反觀世界各地的兒童國際影展規模、參與度以及重視度都是臺灣應該學習的。

以北美的「芝加哥兒童影展」為例,有兒童的坎城影展之稱,每年有上百位來自世界各地關心兒童領域的影像工作者到場,彼此交換工作經驗。影展設有「兒童評審團」,讓小朋友自己選出喜歡的作品,當地小朋友對於影片中不懂的文化情節,更可以直接和導演面對面交流。全美的兒童學校響應這項活動,老師帶小學生參加,使得場場滿座。

此外,更有「兒童製作的短片或動畫」的播映,有些是由大人協助拍攝完成,有些則是小朋友親自掌鏡導演。對於小朋友自己拍片,孫芳鵑表示,這是是全世界的新趨勢,由小朋友自己發聲,國外的小朋友會自己做、自己拍,台灣需要培養、慢慢來。

國外對「兒童」這層收視群的重視,相較之下顯出國內兒童節目的缺乏,國內的兒童國際影展推廣不夠;兒童節目類型少,只引進日本、美國動畫卡通;自製節目更是稀有。處在這樣的環境裡,下課花路米的製作人孫芳鵑表示,其他電視台因為有「商業考量」,雖然有在做,但還是有限制,也沒辦法以此來苛責別人,只能期待其他台可以多花一點心力來自製兒童節目,「公視不遺餘力的支持,對我而言這樣的理想性還蠻夠了。」

舒逸琪和孫芳鵑皆表示,國內兒童節目環境要更加油,自製或國際合作的兒童節目要更多。孫芳鵑說,「我們會繼續努力下去。」她表示,製作兒童節目要以更加兢兢業業的心情,表現出好的生活觀和珍惜的態度。期待她們的努力和堅持能使國內的兒童看到更加多元化的節目。



延伸閱讀:

1.臺灣國際兒童影展

2.第17屆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觀影報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