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0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興華國小環境教育 寓教於樂

【生命力記者/吳信晴報導】台北市文山區興華國小從民國八十一年開校以全校學生為對象實施環境教育,著重寓教於樂,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連結,讓學生置身於實質環境中進行教學。環境教育的定義,簡單的說,教育工作者,關心環境,將各種環境問題納入教育設計,培育學生環境倫理的觀念與環境保護的情操,增進學生認識自然資源及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了解人類與自然生態的相互依存關係,培養其致力於改善環境並提高生活品質的價值觀。該校環境保護小組教務主任闕蓮瑞表示,環境教育讓學生從小認識環境,愛環境。國小生的可塑性大,越早給予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性,越能落實推展環境教育。她並表示,興華國小開校以來獲得全國十大環保學校表揚等各種關於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的獎章,可是環境教育真正的成果應該是在學生的生活表現上看出來的,興華國小的學生愛護植物,不會亂丟垃圾。建設之前已考慮環境教育的興華國小,擁有很美麗綠化的校園,樹木圍繞著整個校園,在三棟校舍每個走廊與窗戶旁邊都有植物。校園所有的植物、動物、昆蟲、及天氣都是環境教學的好教材。興華國小設計校內外教學步道,校內教學步道讓學生隨時可以觀察校園的環境。學校附近設計的校外社區步道包括景美溪、台北市立動物園、木柵垃圾焚化廠、木柵觀光茶園等,增加學生在校外直接學習環境的機會。 興華國小融合環境教育內涵在現行國小各課程中,而在教學活動方面著重寓教於樂的原則,在一個學期大概有四、五次的環境教育活動裡多使用遊戲與影像,給予學生感官的愉快與情感的滿足。六年級學生林思齊與林家瑜說,喜歡玩遊戲,去參觀博物館、植物園,去爬山,也不討厭學習有關環境的事情。名稱:台北市興華國民小學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一二五巷六號...

關懷骨髓移植病人

【生命力記者/王思芹報導】「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是一個關懷骨髓移植病人與家屬的全國性公益團體。協會是於民國八十八年八月一日,由台大醫院骨髓移植病友、家屬與醫院腫瘤醫學部的相關醫護人員們組成的。目前協會約有二百位會員,基本會員為已接受骨髓移植的病友和家屬。協會的常務理事兼輔導組負責人楊育青說,目前協會主要是為已經完成以及即將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病友,提供有關骨髓移植和居家照顧等經驗上的分享。輔導組是由曾經接受骨髓移植,目前情況穩定的志工與病友家屬組成的。在成為志工之前,他們會先接受訓練課程。每逢星期一、三、五的門診時間,志工們會在門診部為病友解答有關醫療性之外的問題。 此外,志工們也會與病友家屬們聊,教他們在家裡如何照顧剛接受骨髓移植的家人。例如,在飲食方面,病友們需要依照醫生的指示不吃人參、靈芝及其他強調增進免疫系統的食品;當病人沒有食慾時,則建議他們讓病人吃一些他們比較覺得吃得下的食物。現年十八歲,已接受哥哥的骨髓移植的白血病病友洪士堅說,有些病友在做完骨髓移植之後會擔心自己的病情可能會復發,他覺得醫生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諒解,對病人來說是重要的。「醫生假如對病人有信心,病人自己也會有信心。」洪志堅說。協會執行秘書彭貴麟說,病人做完骨髓移植之後需要待在無菌室一個半月,至於甚麼時候才能出院與外界接觸,則要視乎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各方面身體狀況而定。在出院之後,病人每一星期至一個月需要到醫院接受追蹤覆診,康復情況好的病人大約一年後就可以重新投入工作。自從成立以來,協會已舉辦過多場座談會,...

心智障礙啦啦隊 躍動的小精靈

【生命力記者/莊曜聰報導】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主辦的「第八屆北區心智障礙者啦啦隊比賽」,二十六日在北市府廣場前溫馨登場。三十六隊來自基、北、桃、竹、苗的身心障礙者同台較勁,在喣喣冬陽下揮汗唱唱跳跳,雖然跳得很吃力,臉上卻始終洋溢著笑容。行動不便者則坐在輪椅上,揮動彩帶或彩球,觀眾都報以熱烈掌聲。去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北區心智障礙者啦啦隊比賽」,今年參加隊伍增到三十六隊,特別移師到北市府前廣場舉行,分為國小、國中、公開組,參加者的年紀從六歲到五十歲都有。 國小組啦啦隊員穿戴精心製作的彩衣及道具,有的還忙著將臉上塗得五顏六色。當天豔陽高照,家長忙著為孩子擦汗、遞茶水,有的還擔心孩子會曬暈。不過,小啦啦隊員可是無畏驕陽,認真地跟著老師跳跳唱唱,雖然難免忘了動作或轉錯方向,但是他們仍然樂在其中。幾個重度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在上場後有點怯場,站在隊伍中不知該怎麼辦,老師家長趕緊趨前鼓勵,表演結束後還不忘來一個貼心的擁抱。 在獲得特優的隊伍中,光仁國小和光仁國中在各分組中都榜上有名,成績十分耀眼,光仁國小帶隊老師高麗卿說,這都要歸功於長期的訓練和同學的努力。她說,光仁國小啟智班的孩子們,都是從生活中來學習,因此他們自理的能力比較強,加上一些校外教學,以及與普通班的融合教學,使得他們的適應環境能力較好,學習態度也比較熱切。 而國小組的首獎北市立農國小,則是由兩個啟智班及一個殘障資源班組成,特教組長簡美英說,他們總共有八位老師來負責指導孩子們練習,還有三個醫界的治療師提供專業輔導,強有力的專業團隊就是他們的致勝利器。「喔,當然也不能忘記我們可愛的小朋友們。」簡美英笑著說。...

新莊社區健康營造 輔大開跑

【生命力記者/黎烈芳報導】輔仁大學在五月底接受衛生署的委託,在新莊市進行社區健康營造的工作,主要是透過學校結合校內、校外資源來進行。醫學院老師、同時也是社區諮商中心主任陳惠姿說,現代人罹患的疾病有百分之五十是生活模式不當所引起,健康注重要從日常生活開始,社區就是進入民眾生活的基本管道。護理系老師尤姵文說,社區健康促進是想讓居民了解保健常識及自身醫療權益後,進而讓自己活的更健康。學校的角色是結合校內師生的專業知識及校外的醫療服務,像前陣子社區推行婦女乳房自我檢測,就是先由老師訓練一批媽媽學會自我檢查,然後這些媽媽就成為種子部隊逐漸將這個觀念推廣給社區其他婦女。「透過增加居民健康保健的能力可以加強他們的社區參與度,這也是社區健康營造的積極目標。」「學生、老師是生力軍,他們進入社區目的不是直接面對民眾,而是培訓種子志工。」陳惠姿說,健康營造包含各方面,陸續會推不同活動,像煙害防制、健康檢查,所需的志工在適時培訓後加入工作,人數多寡依活動而定,十月二十七日舉辦的銀髮族體能促進活動,就動員了大量體育系學生幫忙老人做體能檢測的工作。新莊社區健康營造工作涵蓋新莊市八個里,協辦者包括署立台北醫院、新莊市衛生所、新泰醫院等單位,輔大在爭取承辦中脫穎而出,陳惠姿表示,這是因為學校是中立學術單位,對社區民眾較有說服力,學校師生資源的豐富也是另一主因。目前輔大與民眾健康促進相關的科系課程包括,護理系的社區護理學、公衛系的健康促進、社區衛生。陳惠姿表示現在參與這項活動的有社工系的老師、體育系的師生、食品...

2000年11月29日 星期三

陳永龍 關懷原住民如家人

【生命力記者/楊貞莉報導】「阿龍」,原住民盲視者莫那能,用台語這麼稱呼陳永龍,他說,雖然自己看不見,但感覺上陳永龍就是瘦瘦的、皮皮的、活蹦亂跳,像「台灣獼猴」一樣,而且滿聰明的。喜歡爬山,從大學時代就加入登山社,現就讀台大城鄉所博士班的陳永龍,認為自己看待大自然的方式,與原住民相似。而從一開始的爬山認識,到後來的參與部落規劃工作,就這樣,他和原住民們的感情,越結越深。台灣各山區,以及全台一半左右的部落,都曾留下造訪的足跡,陳永龍說,而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在屏東的魯凱族、排灣族,以及花蓮太魯閣的部落裡,跑來跑去。 一時興起,或是好久沒看見老朋友了,就到上山訪友,和他們一起吃、一起玩,聊一聊近況,一起生活兩三天。陳永龍說,他也曾到田裡去幫忙收割,和原住民一起上山打獵。「是朋友,有些人則更像是家人,而我也是他們家中的一份子。」每次他回到三地門、好茶或太魯閣等幾個比較熟的部落,「就像是回家的一樣,而他們也覺得,家裡的小孩回來了」。從九二一之後,經常往災區跑,持續的關切部落重建事務,陳永龍目前在一份專為原住民災區發聲的「原聲報」中,義務性地擔任總主筆的工作,他認為,新資訊的流通與取得,對原住民部落的重建其實很重要。而在去年,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填掉竹仔湖,他連夜上山查看,看見在不過排球場大的溼地,卻有著材棺龜、台灣水韭及許多保育蛙類,「生物的多樣性就在裡面」,於是他緊急動員台大的學弟妹及親友,適時阻止公園的開發計畫。投入原住民及環境關懷運動,其實是基於親身對於生命的體驗,陳永龍回憶,自己的父...

2000年11月9日 星期四

釋悟泓 仗義執言的行動家

【生命力記者/楊貞莉報導】從八十一年出家,繼而進入「關懷生命協會」,釋悟泓自此一頭栽進社會運動之中,和身處弱勢族群的動物,定下不解之緣;而後來離開協會,和他的工作夥伴成立「動物社會研究室」,仍是在保護動物的路上,不遺餘力。國中畢業時想念軍校,瞞著父母一個人偷偷去報名,卻因為陰錯陽差而沒考上的釋悟泓,後來改念中國海專,畢業後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當過跑船船員,也在進出口貿易公司待過;直到出家時,才在佛學老師的引薦之下,進入關懷生命協會,正式接觸到關懷動物的事務。「他是一個不能用一般正常的邏輯跟他談的人」,和釋悟泓共事兩年的蘇珀琪說,當初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穿著僧服,講話很嚴肅,聽起來就是「大師」高不可攀,無法接近的感覺。然而後來和他熟了之後,才發現,他對自己的外表這些,竟然「完全沒有感覺」。「一大把年紀也有四十出頭了,卻有著一張娃娃。」和釋悟泓認識三、四年,從事環境信託推廣的陳瑞賓說,在關懷環境的圈子裡,很少會看到出家人,因為基本上社會運動帶有革命性格,在一般刻版印象中,不管世事的出家人,很少會從事社運工作的。以一位出家人的身份投入社會運動,剛開始確實遭受到不少質疑,釋悟泓表示,曾經有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業者,說他一個出家人怎麼不好好修行,反而去管野生動物的事。也有針對他出家人身分,對於專業知識的質疑,「但這方面我倒不覺得有什麼」他說,專業知識不斷的被挑戰、質疑,本來就是正常的,因為只有不斷的深入探討,才能了解問題的所在。和他認識將近十年的工作夥伴吳玲如則說,他是個不會停留在思考的階段太...

2000年11月2日 星期四

勞動檢查義工 期待你的加入

【生命力記者/陳其育報導】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氣體、粉塵等作業環境必符合安全範圍。「但是我們的人員編制,就這麼少,無法兼顧縣內所有的工廠。」台北縣政府勞工局勞工安全衛生課課員吳仁煜說。為了彌補我們人力上的不足,因此擴大招收安生衛生輔導員。吳仁煜表示,台北縣內中小型企業居多,小型的工廠特別密集,小企業的財力少,在安全衛生設施上,往往不如大型企業。再加上僱主為節省成本,大多不會主動改善工廠環境;況且,勞工普遍對安全衛生知識不足,即使健康受到威脅,也不自覺。有鑑於此,台北縣勞工局為了徹底執行勞工安全衛生法令,促使中小企業更加重視勞工的生命安全和衛生情況,因此要加強對企業工作環境的檢查,讓業者改善職場缺失,以減少工安事故發生,因此,特別招收安全衛生輔導專員。此次所招收輔導團成員,需持有勞工安全衛生乙級以上技術人員,或具有衛生現場實務經驗者。並且依造成員專長成立化學作業組、危險及特殊機械設備作業組和一般作業組。但由於輔導員是無給職制,因此有意擔任輔導員者必須具有服務的熱誠。吳仁煜說,安全衛生輔導團成立後,將針對縣內安全衛生紀錄不足的企業進行輔導,協助事業單位建立安全衛生機制,並向勞工宣導安全衛生教育,進而達到零災害的目標。「小型企業沒有工會,一定要靠政府的力量,」敬仁勞工安全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真瑋說。就連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安全衛生也不見得做得很好,何況是只有十多人的工廠,因此,非得要靠政府實際推動勞動安全檢查,才能確實保障勞工。此次安全衛生輔導團預計...

台北綠化志工隊 社區環保之星

【生命力記者/楊琇晶報導】台北綠化志工隊的志工陳媽媽說:「起初參加是想說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出來幫幫社區做點事,想不到這些訓練的課程並非全是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程,而是對於自己個性、人際關係、甚至日常生活都會用到的課程,例如膽量訓練、肢體語言等,用錢都學不到的寶貴經驗,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穫真是想不到的多!」台北綠化志工隊是由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台北縣政府農業局及財團法人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所籌劃,並委託財團法人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管理的民眾志工隊。為了培養具有專業綠化素養和知識技術的志工,讓對都市綠化有心的市民也可以為社區的綠化盡一份心力。台北綠化志工隊是在今年七月正式成立的,雖然成立短短的不到半年時間,但是民眾的踴躍,讓志工隊已經逐漸步入軌道。顧名思義,志工隊所招募的人員,都是自願來參加的,所以進行的相當有效率。志工隊分為兩個小隊,蕨類及多肉植物俱樂部,以及大安公園賞樹俱樂部,以不定期的導覽解說活動,讓志工們親身體驗大自然,在休閒之餘也能了解專業的植物知識。綠化志工隊為了使組織更為專業,並不是每一個加入志工隊的人都可以馬上成為志工,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訓練講習課程,才可以擁有志工資格。依專業程度和個人能力的不同,志工隊內又分為志工、輔導員、指導員及講師四種不同階段,當然越專業的人員,也就必須經過更長時間和更嚴格的課程訓練了。課務組組長劉宗玲表示:「現在志工隊的志工和輔導員們都還在訓練和自我了解的階段,所以現階段的重點是舉辦一系列的課程來讓志工和輔導員們增加更豐富的專業知識,等...

2000年11月1日 星期三

有機農業 重建武界

【生命力記者/郭玟芩報導】武界社區重建關懷站於十月二十三至十月二十六日在武界社區活動中心舉行社區營造講座,與當地區民進行互動式的座談,並邀集從事社區工作有成的工作者與社區民眾進行互動式的座談,討論重點將擺在於農業型態的革新上。武界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武界社區重建關懷站是由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在武界社區所成立的工作站,工作站內只有兩名社工,工作人員的不足已不是重建工作推行困難的主要原因,原因在於社區居民對重建的參與度更是不足。 武界站的社工馬志強表示,目前部落的農產品多是以青椒、敏豆與甜柿為主,仍屬於傳統型態的農作物,但未來在加入WTO之後,傳統農作物必然受到很大的衝擊。為了提昇競爭力,必須得加大差異化,所以未來的變革將會朝向有機農業的方向邁進。馬志強說到對於規劃武界社區的重建藍圖,近程先由推動有機農業做起,當有機農業產品的產銷到達一定的成果時,便可在各地組成專賣有機農產的合作社,再藉由合作社的推廣與宣傳,使大家好奇原住民的有機農業產地,再配合觀光景點的維護與開發,近而帶動產地的觀光事業。馬志強說除了藉由有機農業的推動之外,還要積極鼓吹、遊說地方政府規劃森林遊樂區。就拿東埔鄉與廬山的溫泉觀光事業來說,這些土地原本多半都是原住民所有,但是因為缺乏整體規劃與計劃性的發展,導致多數原住民都將土地出售給漢人,結果漢人將這些地方營造成溫泉觀光景點,而這些原本擁有土地的原住民卻在溫泉旅館中當清潔工。這些例子讓武界的重建工作有了前車之鑑,因此,鼓吹公部門規劃森林遊樂區對於重建工作而言是有其必...

輔大資源教室 身心障礙學生的家

【生命力記者/周昱良報導】輔仁大學焯炤館一樓一一六室,寫著「資源教室」四個字。它可不是負責鐵鋁罐、保特瓶回收工作的場所;它是民國八十三年教育部補助成立的輔導教室,協助進入輔大的身心障礙學生,幫助他們在生活、學習、職業等各方面的適應。輔大資源教室現有三位輔導老師,輔導全校就讀於二十八個不同系所,共六十七名身心障礙學生,其中包括視障生、聽障生、腦痲生、肢障生等;並成立「身心障礙學生輔導小組」,由各行政單位及收有身心障礙學生系所的輔導人員組成,負責協調規劃校內身心障礙學生的輔導事宜。輔導老師黃思維說,開學之前,他們會個別對身心障礙的新生及家長做電話訪談,瞭解學生個別差異及狀況,並召集將收有身心障礙新生系所的系主任、助教及老師,展開先前的輔導準備工作,讓系上的老師、學生,或是課程安排、輔助器材等方面做充分準備。黃思維還說,開始上課後,資源教室會依學生適應的不同差異、實際需要及問題類別,採定時或不定時的個別或團體輔導方式,給予必要的協助;另外也會舉辦同樂會、聯誼性座談會、自強活動及成長研習營等,給身心障礙學生正當的休閒活動及學習一技之長。課業及人際關係,是身心障礙學生最常有的問題。黃思維說,有的學生只會讀唇語,偏偏老師一直面對著黑板講課;或是老師說話太快、講話不清楚,使得學生聽得模糊,老師也以為那位學生不專心上課,造成雙方的誤解。「我們會請老師講課時速度儘量放慢,上課面對著學生,讓這位同學可以讀到老師的唇」黃思維說道。在人際關係上,一般生不太願意接近身心障礙學生,說是因為害怕傷害他們。黃...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