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9日 星期四

釋悟泓 仗義執言的行動家

【生命力記者/楊貞莉報導】從八十一年出家,繼而進入「關懷生命協會」,釋悟泓自此一頭栽進社會運動之中,和身處弱勢族群的動物,定下不解之緣;而後來離開協會,和他的工作夥伴成立「動物社會研究室」,仍是在保護動物的路上,不遺餘力。

國中畢業時想念軍校,瞞著父母一個人偷偷去報名,卻因為陰錯陽差而沒考上的釋悟泓,後來改念中國海專,畢業後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當過跑船船員,也在進出口貿易公司待過;直到出家時,才在佛學老師的引薦之下,進入關懷生命協會,正式接觸到關懷動物的事務。

「他是一個不能用一般正常的邏輯跟他談的人」,和釋悟泓共事兩年的蘇珀琪說,當初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穿著僧服,講話很嚴肅,聽起來就是「大師」高不可攀,無法接近的感覺。然而後來和他熟了之後,才發現,他對自己的外表這些,竟然「完全沒有感覺」。

「一大把年紀也有四十出頭了,卻有著一張娃娃。」和釋悟泓認識三、四年,從事環境信託推廣的陳瑞賓說,在關懷環境的圈子裡,很少會看到出家人,因為基本上社會運動帶有革命性格,在一般刻版印象中,不管世事的出家人,很少會從事社運工作的。

以一位出家人的身份投入社會運動,剛開始確實遭受到不少質疑,釋悟泓表示,曾經有人工飼養野生動物的業者,說他一個出家人怎麼不好好修行,反而去管野生動物的事。也有針對他出家人身分,對於專業知識的質疑,「但這方面我倒不覺得有什麼」他說,專業知識不斷的被挑戰、質疑,本來就是正常的,因為只有不斷的深入探討,才能了解問題的所在。

和他認識將近十年的工作夥伴吳玲如則說,他是個不會停留在思考的階段太久,而是會去實際的去行動的人。舉例來說,他一度曾到處去鋪破損的馬路,因為在他的觀念裡,有些事情不應該被動的去等待,或是像有的人一直抱怨、等著別人去做,而是「應該思考可以用什麼方式去進行。」

「他的個性很真,也就是很直,而且很敢衝。」陳瑞賓回憶說,當初他們想參加環境評議會議,卻被阻於門外的時候,「悟泓他敢去衝撞警察、大門」,而這些他們都還猶豫不見得敢做。

蘇珀琪表示,他是那種勇往直前、仗義執言,看到不平的事絕對毫不遲疑去說的人,而且,「幾乎所有的事都是這樣。」比方說他看電視新聞時,看到某個電視記者說了一句不太該說的話,他一定馬上想到,要寫一封信去告訴那個記者,你不可以那樣說。而「不要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他真的會行動。」因為他覺得有些時候,不應該明明覺得不太好,卻還保持沉默。

「悟泓的頭腦非常的清楚」,陳瑞賓表示,他們合作的團隊,是屬於「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的類型,會從現實的角度,也就是由政策面介入問題的核心,像是為流浪動物植入晶片、人道安樂死,與繁殖場抗爭等等,而台北市現在整個流浪動物的政策,可以說是從他們草擬的「流浪動物白皮書」出發的。

「一件事情的好壞、成敗,都有它很多的因素,也就是佛法中說的『因緣』。」釋悟泓認為,許多事情的背後,往往有它的歷史脈絡與社會背景,因此,他不覺得,推動的事情或組織,有什麼特別值得欣喜驕傲的。吳玲如說,他對動物的感覺也是平平,不會特別覺得收養的流浪貓狗是「寵物」,但因為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他還是會去照顧這些「同居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