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育仁啟能中心給的是一技之長

【記者余惠文/生命力報導】「餓不餓,要不要吃塊麵包?」「小明,別再鬧了,快過來!」老師們對著他們那一班不太會管理自己的學生嘶叫著。二十幾個年齡從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辦公室嘻鬧、四處走動,也有的在怔怔發呆。這就是育仁啟能中心下課的情景。

育仁啟能中心所收容的是一群智能不足的「大孩子」。他們和一般人一樣需要學習,只是所學習的內容很不一樣。育仁希望它的學生能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就業,得回生存的自尊。於是,在課程設計方面,有生活教育課和戶外教學,帶學生到郵局,教他們寄信、存款或到圖書館學借書以及教他們從事各種日常生活的活動。另外,育仁為了讓他們將來有謀生的能力,因此設有職業訓練課程,教導他們製作抹布、編織和做陶藝。


曾經有個中度智障的學生,接受育仁支持性就業輔導,在老師的陪同下到麥當勞工作。在過程中,學生因為學不會和克服不了生理狀況,而一度很洩氣,但是老師仍不放棄地在旁協助他,給他鼓勵和指導,後來他慢慢熟悉了,才讓他獨自工作。育仁的老師徐秀貞說,由於在其他方面這些孩子沒法與一般人競爭,加上他們本性也比較敦厚,因此只好以工作態度取勝。育仁要求他們注意工作品質、守信用、工作要專心。

育仁的學生所做的工作,以清潔、餐廳和超商等工作為主。此外,對於一些工作能力較差的學員,育仁則安排他們到龍山的庇護工廠去工作。庇護工廠主要生產抹布,也有向外面的工廠、公司代工,那些工作能力較弱或家人無法照顧的學生,就留在庇護工廠裡工作和學習。

另外一位育仁的老師陳怡菁表示,由於市場上適合智障朋友的工作較少,加上一般大眾對於智障者不了解,因此會產生排斥的心理。有時雖然有工作機會,但是因為交通、學生的情緒和家長的配合度等原因,導致沒有適合工作的學生。她說,在輔導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起伏較大,有時愛發牌氣,耍性子,老師也難掌握。這就是育仁啟能中心所遇到的因難。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