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明目看世間 見證台灣的歷史

明目看世間 見證台灣的歷史 【記者姜彥竹、陳庭毅/台北市報導】藏身於溫州街的樹蔭下,沒有招牌,只有老闆手寫的一塊木牌證明其身分,外觀上與平常人家沒什麼不同,門前還略有些凌亂,若不仔細注意很容易就會與之擦身而過。它是從戒嚴時代就敢於販賣大陸書至今的「明目書社」。 http://youtu.be/h1f5pM5Z3_8 明目書社以提供文、史、哲類的學術材料為主要業務,目前除了簡體字書籍外,也發展德文、印度文學術書籍,並且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同時提供網路訂書服務。 要讓大陸學術教材 多到像垃圾 老闆賴顯邦在哲學系當研究生時,兼在大陸擔任翻譯,常受朋友所託從大陸攜帶簡體書回台灣,透過親友相傳,又有感於台灣書籍選擇少、簡體字書籍對開拓台灣學術文化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在台大校門口前擺起小地攤賣書,但因天氣等因素,導致有時無法擺攤,決定開設固定書店來滿足讀者的需求,於是在一九九O年成立了明目書社。鑒於戒嚴時代的台灣是一個封閉的學術環境,老師與學生的資料取得不平衡,對學生的學術材料提供不夠,使台灣教育相對國際間落後;大學生與研究生在做研究時,也需要一些相對冷門的學術教材,因此使賴顯邦萌生賣簡體書的想法。他開玩笑的許下理想:「要讓大陸的學術書籍充分進口,多到像垃圾一樣,讓學生到處都能買到,並使不同語言的書更開闊。」 明書店店內擺設 明目書社的成立與堅持 明目書店 客從遠方聞書來...

輪椅太極拳 打出生命的精彩

輪椅太極拳 打出生命的精彩(改) 【記者陳可嘉、黃桓瑜/台北市報導】星期六的下午兩點,走進建成國中的穿堂,看到空地上圍成幾個圈圈,每個人坐在椅子上,表情認真,他們是台北輪椅太極拳的學生們,因為身體上患有一些疾病,而導致生活上的不便,藉著打太極拳,不僅能夠活絡筋骨,也能讓心情平靜,努力克服自己身體上的障礙。 數位敘事  學員們專心聽著老師講解太極拳的課程,模樣認真。 輪椅太極拳 力與美的結合輪椅太極拳創辦人楊東興常常在公園裡面練習太極拳,一九九六年的某個早晨,結識了日本友人品川先生,品川先生坐在輪椅上,覺得太極拳打起來很美,但是因為自己行動不方便,無法打太極拳,於是他羨慕的表示,如果坐輪椅也可以打太極拳就太好了,並且詢問楊東興是否可以教導坐在輪椅的身心障礙朋友打太極拳,於是楊東興將原本太極拳的六十四式,把一些需要轉圈或是下半身的動作刪減,漸漸地發展出現在的二十四式輪椅太極拳。 一九九七年,由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和台北市肢體殘障運動協會共同推廣,楊東興一開始在振興醫院、林口長庚醫院,都有開班授課,現在負責授課的老師魏博南說:「但因為病患是流動的,沒辦法好好推廣,而且有些人意願不高,我們也不能強迫他們」,所以為了推廣輪椅太極拳,二○○九年他們成立了身心障礙輪椅太極拳協會。 協會的成立...

默默耕耘的水牛 不只賣書的書店

默默耕耘的水牛 不只賣書的書店 【記者姜彥竹、陳庭毅/桃園縣報導】一進門,濃烈的書香撲鼻而來,不大的空間,正中間是原木長桌,兩側分別是兩面書牆,一邊是水牛出版社的新書和展示的絕版書,另一邊則是由店主及各方捐贈的二手書。這是由曾任立法委員和客委會主委、目前淡出政治圈回到家鄉桃園新屋陪伴母親、過務農生活的羅文嘉所開的水牛書店。 http://goo.gl/cRgWdH 社會企業書店 推動偏鄉閱讀 從政治人物到書店老闆,也許有人疑惑為何會有這個想法做這看似毫無關聯的工作,羅文嘉說以往雖處於政治圈,但大部分的工作業務也與文化、傳播相關;再者,因緣巧合之下,在二O一二年接下了彭誠晃先生交棒給他的水牛出版社,又因他從閱讀中得到了許多知識及樂趣,期望推廣鄉村兒童養成閱讀習慣,羅文嘉決定為沒有真正完整書店的家鄉開一家書店,圓了小時候的夢,它就是水牛書店。 和一般書店不同,水牛書店是一家非營利的社會企業書店、城市與鄉村交流的平台,利用賣有機米來支撐書店經營,它採用的模式是:在新屋圖書館借書滿二十本的十八歲以下學生,可以到書店選一本書帶走;帶一本自己的書來換一本店裡的二手書;或有能力的人可以購買的方式,而收入將捐給「我愛你學田」計畫。 「我愛你學田」計畫的有機米 店裡按出版社分類的二手書 店內展示的非賣品絕版書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初稿) 【記者楊婷華、謝佩珊/新北市報導】「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唱出莿子埤圳附近居民對開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的不滿;中科四期的建設,導致搶水、將使農田缺水而乾涸,不僅農民生計面臨困境,台灣更會失去一片生態豐沃的土地。農村武裝青年的音樂理念,正是用歌曲,迫使我們面對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數位敘事 受楊儒門影響  關懷農業為初衷農村武裝青年由主唱兼吉他手阿達、以非洲鼓為樂器的阿展,加上大提琴手俐君三人所組成。阿達是樂團中的靈魂人物,十六歲就開始玩團的他,就讀東海大學時參與創立了搖滾音樂研究社,後來因結識了剛出獄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且受其影響,進而關心農業;同時意識到,其實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這讓阿達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社會看見農村、了解到農民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如何才能回饋...

和樸幸福家園

和樸幸福家園 【記者蕭祺軒、江昱賢╱台中市報導】走進這喧鬧的市集,你會發現這裡的人們都很開心地互相交談,在這裡的攤位少了人與人的競爭,宛如來到一個大家庭,這就是位在台中的合樸農夫市集,和樸農夫市集於二〇〇六年由一群關切環境、農業以及社區互助的人創立,其中創辦者有靜宜大學的陶蕃瀛老師、東籬農園的陳孟凱先生、植物保護基金會秘書李美雲小姐、溪底遙學習農園的馮小非等人創立,邀請農友們或加工農友共同打造這片有機群聚,讓農民能與消費者面對面,透過這平台,讓彼此交流,也讓消費者更深刻了解農民市集的地產地銷模式,並且能安心地享用農民用心栽種的有機產物。 數位敘事 一步一腳印 互相扶持   和樸農夫市集雖在二〇〇六年創辦,但第一次市集是在二〇〇七年才開始,從僅限於農民間彼此的往來的交易,到現在能夠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時間與消費者互動,這其中靠的是農友們互相的扶持,在這裡的每個農友都是志工,較有能力的農友去幫助比較需要幫助的農友,靠著分享與教導,彼此的交流,讓這裡的每個農民都能漸漸找到自己的...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身障者接受水療 兼顧復健與運動

【記者陳可嘉、黃桓瑜/台北市報導】划水、踢腳、換氣,這些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游泳基本動作,但對身障朋友來說,都需要花一番心力才能完成。醫院中的泳池,並不是拿來給一般病人休閒娛樂之用,而是專門讓部分行動不便的病人復健。物理治療師武而謨投入水療已有三十餘年的時間,他每天幾乎都泡在水裡陪伴身障朋友,讓治療變成一項快樂的運動方式。透過水療 進行復健水療是一種在水中所做的復健治療,小兒麻痺、腦性麻痺、脊椎損傷等身心障礙者可以透過水的溫度、浮力、壓力、流速等特性來達到物理上的治療效果。由於身障者平時不像一般人一樣可以自由伸展四肢,但在水中他們的行動卻可以比起在陸地上來的自如。行動不便的患者可以透過無障礙設施進入水療池,他們在水中藉由浮力來輔助無力的四肢活動。水療的病患並不求馬上可以學會游泳,他們可以在水中做簡單的伸展運動來拉筋,藉此訓練肌耐力、柔軟度及心肺耐力。水療池可以提供病患身體良好的支持及保護,除了可減輕活動的疼痛感外,還可以降低肌肉張力,達到復健的效果。武而謨 投入水療十餘年物理治療師武而謨從事水療已經有三十餘年的時間了,他於一九七七年開始在台北市振興醫院服務。振興醫院前身是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原本是針對小兒麻痺兒童提供復健的場所。但一九八○年代開始,小兒麻痺病情逐漸被控制,病患開始減少,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轉型為一間多元發展的綜合醫院,同時也開始著重水中療育的復健計畫。在當時,武而謨剛好本身也喜歡水上運動,便開始全心投入對身障朋友特別設計的水療服務項目。武而謨幾乎天天都泡在水療池中,他笑說每當有人問他生肖問題,他都會回答自己是屬魚的。武而謨不只是水中的復健師,也是病患的好朋友。目前在振興醫院接受水療的病患還是以腦性麻痺居多,雖然腦性麻痺患者說話並不像一般人那樣地流暢,但武而謨都會耐心地聽完他們說的每句話,也會鼓勵患者要勇敢的下水練習。他說透過團體與個別的水療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病患的病情對症下藥。搭配泳圈等輔助工具與昇降椅這樣的無障礙設施,身障者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比較不費力的進到水療池中中做治療。由於水壓可以促進血液回流,與陸上運動相比,在做治療性的游泳時,心臟負擔較小,對病患來說也是相對安全的一種運動。循序漸進 水療不求快今年四十六歲的游勝旭從一九九二年就開始跟著武而謨做水療復健,過去二十年間從不中斷。游勝旭說自己當年在天母街頭散步時,被熱心的武而謨撞見,便開始了他的水療人生。腦性麻痺的游勝旭在接受水療的初期相當害怕,由於平時都坐在輪椅上的他,突然開始要靠自己的力量活動而沒有安全感。在經過武而謨耐心的指導與細心的照料下,游勝旭漸漸地不怕下水,也喜歡上在水中運動的感覺。在接受水療多年後,游勝旭在前幾個月前開始挑戰不用泳圈。一開始,他覺得又回到最初下水感到緊張的時期。雖然也因此嗆到水,但他抱著賭賭看的心情,與其他接受水療的朋友相互鼓勵,現在已經不那麼感到害怕,也對在水中的自己越來越有自信。他說自從接受水療後,腦性麻痺所導致的手腳肌肉張力已經有所改善,脊椎側彎惡化的速度也會趨緩,現在還可以自己把衣服穿好。透過水療,游勝旭說自己不但找到一個可以運動的方式,還與許多一同復健的大朋友小朋友成了忘年之交。而武而謨不僅是一位好長輩,更是他的好兄弟。參與水療...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原原不斷 原住民當代藝術展

【記者廖苡嘉、陳玟如/台北市報導】結合原住民十四族不同特色,設計出的鞋子概念圖;利用漂流木組合成的大型創作;以銅、鐵為原料創作出原住民圖騰的拆信刀。不論在圖騰的應用、色彩造型的搭配,或是材質原料的選擇,皆已突破以往的創作概念。由台灣文創平台舉辦的原住民當代藝術展,利用全新的創作、嶄新的理念,希望帶給大眾不一樣的視覺饗宴,同時對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能有更多元的了解。 加入新穎觀念 原住民現代藝術 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成立於二○一一年,主要為扶植台灣的文創產業,期望將台灣文化與藝術引領國際。總監洪兆宣說,當初在構想原住民藝術展的時候,是希望跳脫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思維,讓大家不再只是與琉璃、布匹、太陽等設計做連結,而是加入新穎、大膽的觀念,讓民眾參展時能夠對原住民文化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原住民藝術展共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共有二十位藝術家參與,展出六十多件作品。其中還特別邀請到來自澳洲的易安妮擔任策展人,與台灣文創平台一同環遍全台,拜訪各地的原住民藝術家,希望藉由這次的展覽活動,讓外界跳脫對原住民以往的既定印象,加入全新的明亮視野,讓更多人認識不一樣的原住民文化。 傳統文化與共生概念 參與此次展覽的藝術家雷恩,身為排灣族的他,創作概念為排灣族的神話故事。以銅、鐵為原料,搭配著琉璃珠、陶壺、青銅刀等排灣族文化標的所設計出的拆信刀,希望讓拆信成為渴望開啟與接收訊息的美好儀式。 雷恩...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綠領工作坊 建築業的健康維他命

【記者夏嘉翎、張文玠/台北市報導】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興起,「綠建築」也成為友善環境的新指標,然而該如何打造與環境和平共生的舒適住屋,就成為建築業的新課題。面對這些難題,「綠領工作坊」以永續精神為原點,從陽光、空氣、植栽、木材到空調管線等,透過實務教學,不僅讓建築同業能再添一雙打造永續生活的厚實翅膀,也讓一般大眾有機會學習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台灣綠領協會 培育綠建築人才為了補充台灣建築界對綠建築的了解與應用,「台灣綠領協會」自二○○九年起,透過「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簡稱綠領工作坊﹞開設一系列綠建築課程。內容從生態系四十幾億年的演化史,談論建築生命周期的意義,也從永續建築的角度,由陽光、空氣、風、土壤和雨水的角度還原建築樣貌。不僅讓已經具備專業技能的建築師,能增添友善環境的綠建築思維,也能讓一般對綠能環境有興趣的民眾,從中了解該如何實用節能永續技巧。本身從事電子業的何建德,因為對能源與環保議題感興趣,在朋友介紹下參加了第二屆的「業主養成班」,談起印象深刻的內容,他舉例在「生態科技農業 生態科技生活」課程中,大家了解到二○三○年時,全世界將有五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都市中,但從生態學角度來看,單一物種興起與集中並非常態,科技究竟帶來了便捷,還是使人類走向滅亡?透過這些課程,讓非建築專業的他,增加了許多對環境議題的省思。知識經驗相融 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目前擔任麗明營造綠建築專案工程師的羅永盛,就是綠領工作坊的第一屆學員,他認為綠建築是一種整合的藝術,不僅只是蓋出一棟能遮風避雨的房子而已,還要從建築方位、水資源處理、通風等概念全盤考量。談起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堂課,工作坊請來「半畝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講「節氣建築」概念。所謂節氣建築並非創新概念,而是從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中,體會到人類生活應該順應大自然運行。例如觀察風怎麼吹、太陽怎麼跑,並了解房子的上風處在哪後,再決定最適合開窗的位置。綠建築所重視的「自然通風」,就是藉由較大的上風處開口讓空氣流入室內,而較小的下風處開口自然能把室內空氣抽出去,達成了類似「活塞流」的最佳換氣效果。這些學問其實早已包含在遠古的東方智慧裡,只是科技發達後,我們鮮少傾聽大地的聲音,而綠建築正是回歸到人與環境共生的根本重新出發。擁有土木工程背景的羅永盛,透過專案工程以及綠領工作坊的學習,不斷累積綠建築相關知識,他說:「因為我的工作就是做綠建築,所以這些知識能應用到工作中,但一般人來講他們能用在工作比較少,不過生活上卻時常需要用到這些概念。」他分享最近換屋在看房子時,就會注意陽台不能外推並且要深一點,因為陽台若外推,日照就容易射進屋內讓室內悶熱,反之陽台深度若大一點,陽光就能被屋簷擋住,太陽比較不會照進來,屋內也不會因為悶熱而需要頻繁使用冷氣,無形中節約不少能源。推廣綠領...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遠地就醫病童的第二個家

【記者陳敬言、楊兆元/台北市報導】去年七月,當時麥當勞叔叔之家準備落腳台北市錦安里,遭到部分社區里民的反對。在召開公聽會、透過當地的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及市議員的協調下,成功化解大家的疑慮,於是麥當勞叔叔之家終於順利成立據點,也已經在今年五月十五日開幕,更募集到一百位志工及一百萬元的捐款,當時強烈反對的里民如今也成了志工。親子套房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病童,居住地點醫療資源較缺乏,若要到大城市就醫,將要花費許多金錢在住宿及醫療上。考慮到這些因素,麥當勞叔叔之家成立親子套房,提供遠地就醫的病童及陪同的家長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去年六月親子套房住進一名來自越南的病童,小安。因罹患白血症,經過越南的醫院志工介紹後,與父母一同輾轉來到台灣就醫,住進麥當勞叔叔之家的親子套房。目前小安已經接受骨髓移植,評估現階段復原狀況後,目前小安已經在今年六月回到越南了。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副理李雅惠說:「小安在這一年當中長大許多,目前已大致康復,基金會的志工們也都很開心。」與地方合作永康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不僅幫助麥當勞叔叔之家順利落成,還搶當地一號志工,他說:「自己能夠做到拋磚引玉,募集更多人的愛心,讓社會大眾都能夠參與。」結合社會大眾關懷的力量,不僅募集到資金和人力,並且計畫與三家鄰近的永康商圈餐飲業者合作,為癌後化療的兒童,設計了三套愛心菜單,讓病童可以吃到衛生又營養的餐點。永康商會理事長李慶隆將捐款支票交給麥當勞叔叔之家麥當勞叔叔之家第一座於二○○七年於內湖落成,麥當勞叔叔之家設置了廚房、洗衣區、休憩區等。更規劃了三十二間房間,房間內有子母床及獨立空調,避免交叉傳染。希望能讓病童家庭擁有一個真正出門在外的家。 二○一三年,麥當老叔叔之家...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重刑犯的心靈輔導師

【記者楊兆元、陳敬言/新北市報導】提到監獄裡的重刑犯,大眾一般聯想到的不外乎是殺人放火的壞人。然而這群關在監獄中重刑犯的心靈輔導老師王長利說:「不要把他們當成流氓,當成一般人看待就好。」教誨師的緣起現職為總統府導覽員、風水老師、社區大學講師的王長利,因為人生經歷豐富、博學多聞,在一次聚餐中認識了任職於臺北看守所的李典獄長,受李典獄長邀請來到監獄中講課,擔任榮譽教誨師。他說:「有時講課到一半,犯人在底下一言不和就打起來了,剛開始會比較害怕,久了就知道怎麼處理了。」教誨師主要的工作是輔導受刑人及評定受刑人分數,作為假釋的依據,受刑人分為五個等級,開始為五等,假釋分數累進後到下一級,需要到二級才具有假釋資格。王長利表示,然而一個監獄僅分配四個教誨師,導致常常有人已經服滿刑期或是移監,教誨師還沒有輔導到受刑人的窘況。王長利從十七年前開始,每週進入台北看守所輔導受刑人。他說,自己曾自問在死之前有沒有成就、有沒有做過什麼善事,若是有的話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好的榜樣。於是決定進入監獄幫助受刑人,盡自己力貢獻社會。隱式故事開導王長利說:「這些犯人通常不會聽話,所以直接對他們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於是他想到了利用隱喻的故事,藉由說這些具有啟發性的故事給受刑人們聽,傳達做人處世、勸人向善的觀念。他曾說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一生中娶了四個老婆,分別用來比喻人一生中的心、金錢、名聲、以及時間。若是第一個老婆能夠維持長久,一個人才會過的平順,也就暗指人要先把心顧好。這個故事是告訴受刑人,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名利,而是自己的良心。輔導相長王長利說,這十三年來,幫助這些受刑人的同時,無形中也讓自己累積了很多故事。對於他導覽、教學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幫助。在長時間接觸過這麼多重刑犯後,王長利表示,犯人假釋出獄或是刑期服滿後,仍有八成的回復率會在犯罪回到監獄。他認為,防治犯罪應該從根本做起,也就是教育。他認為應該在國中到高中這段時間,將人導向正途,最重要的就是讓人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延伸閱讀心靈導師王長利...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用心揉出好品質 台灣唯一手工墨

【記者廖苡嘉、陳玟如/新北市報導】走進三重三和路三段,陣陣墨香混合著中藥味,從巷口緩緩流出。目前七十歲的製墨師傅陳嘉德,國小畢業後就到台北打拼,學習製墨。一九九○年代面對大陸低價墨的衝擊,陳嘉德改以製作高級松煙墨來應對,加入梅片、麝香和牛皮膠製成的香墨,成功取代原先的市場,十幾年的好技術更讓他成為台灣國寶級的製墨大師。 危機帶來轉機 獨一無二的香墨 位於三重三和路的大有製墨,是台灣僅存的手工製墨廠。師傅陳嘉德,小學畢業後從嘉義北上,透過別人的介紹到製墨廠學習製墨。陳嘉德說,當時心裡也不清楚未來的出路,就是想把技術先學起來,沒想到一做就是一輩子。不過,陳嘉德的製墨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二十九歲那年,陳嘉德自己開工廠創業,以製作學生墨為主。由於當時原料的缺乏,以及缺少穩定的客源,時常得自己到外推銷,與文具批發店聯繫。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以及不斷的努力,好不容易才做出一番成績。 一九九○年代,大陸的低價墨侵襲台灣整個製墨市場,陳嘉德的生意也跟著受到影響,工廠內十幾個員工都被遣散,陳嘉德也將工廠暫時關閉。歇業一、兩個月,經過不斷的思考後,陳嘉德改以松煙墨反攻,主打高級市場,原料從德國進口,加入梅片、麝香和牛皮膠製成的松煙墨,做出來的品質好,聞起來還帶有淡淡的中藥香。當時台灣市場缺乏高級墨,陳嘉德的轉念帶來空前的成功。陳嘉德笑著說,做了松煙墨後不管走到哪兒,身體總能散發一股清香。 陳嘉德說,製墨這個工作看似簡單,但沒熬個三、五年是做不出來的。許多技術必須靠著經驗的累積,像是原料的調配、敲打,以及揉捏的技巧,都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做出好品質的墨。每個墨條製作時間大約只需二十分鐘,與機器製墨相比,手工墨需不斷地搓揉,因此很容易導致腰痠背痛。陳嘉德說,現在年紀大了,一天做個三小時就準備休息,不再像以往那般拼命。問陳嘉德製墨這個行業需要什麼技巧,他笑著說:「不要怕黑、要有耐心,這樣就差不多了。」 大師的堅持...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彎腰農夫市集 感受對土地的謙卑

【記者陳斯穎、黃涵逸╱台北市報導】看著在農田裡彎腰辛勤工作的農夫,揮灑汗水,不辭辛勞的務農,而彎著腰耕耘正是他們面對作物和天地時表達的謙卑。為了讓每天享受天地與農友恩惠的我們也能一同彎腰學習,從二○○九年十一月開始,一年舉辦一次「彎腰生活節」,直到現在每個月舉辦一次的「彎腰農夫市集」,四年來不間斷的提供一個平台,讓我們有機會接觸農夫踏實的生活態度,並了解與自然萬物共生共存的永續觀念。歷經四年的摸索 彎腰的轉變每個月的第三個周日,總是有個農夫市集在政大公企中心,不畏風雨的準時開張,它就是「彎腰農夫市集」。從一開始的彎腰生活節到目前的市集,四年中歷經許多變化,二○○九年十一月,台灣有機產業促進聯盟、綠色陣線協會、賴和基金會等十一個民間單位與臺大一些系所合辦了第一年的彎腰生活節,包含了「有機嘉年華」、「賴和音樂會」和「臺大綠遊記」三個主題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關心土地與生活。二○一○年,延續對土地及生活的關懷,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臺大學生會等團體規畫了許多活動,像是系列講座、彎腰音樂會等,而與各地友善小農交流的橋梁,「彎腰農夫市集」也在這時出現了。二○一一年九月,為了讓市集能以長期經營的常態性活動舉辦下去,市集開始由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與臺大穀雨社主辦,秉持著友善耕作與綠色生活理念,市集轉為每月在臺大蒲葵道舉行一次。二○一二年初,由於無法繼續租借臺大的場地,市集不得已只好暫停舉辦,幸好經過一個多月的尋覓,三月時市集終於在寶藏巖國際藝術開張。二○一三年,因為考量交通便利性,市集再度搬家了,這次,「彎腰」希望透過政大公企中心的易達性,能更拉近友善小農與消費者間的距離。農友齊心合作...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穀雨社走進農鄉 為農民出力發聲

【記者陳斯穎、黃涵逸/台北市報導】由一群年輕人籌組而成的「穀雨社」,社員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科系,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關心台灣農鄉相關議題。透過書本累積農業知識,並進入農村,親身參與體驗農務,二○○九年至今,他們陸續進入鄉村體驗、訪調,苗栗灣寶、新竹二重埔、彰化二林、台中東勢等地方都有穀雨社的足跡。他們與農友聊天,了解當地人文歷史及生活背景,並參與農村議題的社會行動,希望能更深入理解台灣農鄉的困境,讓更多人開始關心農業議題。台大穀雨社 一群關心農鄉的青年二○○八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發出許多爭議,其中包括大規模開發會破壞台灣農村文化、使得財團有利可圖藉機炒地皮,或是剝奪農民自由處分財產的權利等。一群關心台灣農鄉議題的學生,在二○○九年選擇以讀書會的方式,透過閱讀、討論,或是邀請具有田野經驗的農業實踐者或相關科系教授分享,開始建立起農鄉相關的知識基礎。由於想更進一步理解農鄉的生活脈絡,他們藉由身體與土地的接觸,從校園進入田野,此時讀書會轉型為「農村實踐小組」,持續在農村進行訪調。為了取得更多的資源,小組在二○一一年正式成立社團,穀雨社就此誕生。「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指的是在清明節後的時節,雨水豐沛,幼穗茁壯的日子。雖然穀雨社的成員不一定是農家子弟,卻都對農民的辛勞有深深的體會。目前就讀台大土木系的陳慈愔說,剛開始會接觸到穀雨社是因為姊姊的關係,因為姊姊從還是讀書會時就參與其中,受到姊姊的影響,她也慢慢關心起台灣的農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決定參加社團,與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參加實作的活動,累積農業基本的知識,並親自體驗農事勞動的辛苦。穀雨社成員陳怡君說,參加社團的人不一定都是台大的學生,只要關心農業議題,想為台灣的農業進一份心力的人,他們都非常歡迎。用閱讀獲取知識...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改造老舊住宅 送愛到金城

【記者楊雯皓、張茗喧/桃園縣報導】「室內設計的專業能力不應該只是為了某一個社會階層而服務,我希望引導學生看見需要服務的人群,並付諸行動。」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陳其澎教授分享初衷。由陳其澎帶領八位大四的學生組成「我愛八德金城社區服務隊」針對金城社區進行社區營造即將邁入第三年,今年更大規模地改造老舊住宅,為馬姓屋主設計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看見需要 改造馬家住宅服務隊覺察金城社區內老舊建築普遍的問題,且因社區人口結構老化,不易由居民自行進行建築修復、更新。嚴重漏水、壁癌的情況在社區內是存在已久的問題,服務隊決定展開行動,結合自己室內設計的專業能力,為社區居民免費改造住屋。為了找尋對象,他們訪問當地的居民,並且公開貼出海報告知訊息,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向服務隊提出,但是普遍居民起初的反應都是婉拒,直到獲得馬家人的同意。從牆壁及天花板的拆除、重建牆面、粉刷上漆、櫃體製作等等,都是團隊一手包辦。他們首先對馬家人進行生活習慣的調查與訪問,並且達成規劃上的共識,經過不斷地討論與修整,最後繪製成設計圖。重新丈量製作櫃體(我愛八德金城社區服務隊提供)榮民馬伯伯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曾購入社區內另一間房子置產,但因為房屋狀況不佳,長期無人居住,幾近荒廢,得知服務隊有這項計畫時,經過雙方的討論後,樂意接受幫助。在前置規畫時期達成共識後,馬家人放心地將房屋交給服務隊改造,在後期修飾的工作中,如牆面上漆,馬家姊弟也有到場幫忙。改造計畫於今年五月初完工,將近廿五天的實際施工時間,背後卻是一整年的努力與堅持。學生團隊每周都會開會兩次,並在每周四的課程時間與老師討論規畫內容,並尋求相關的諮詢與協助。陳其澎與系上老師林文祺與八位學生齊心協力完成改造房屋,學生團隊除了諮詢相關專業知識與資源,老師們也會親自示範專業的技術,並輔導學生許多施工與規劃上的技巧。學生拿起工具,合力拆除牆面(我愛八德金城社區服務隊提供)設計...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天行者協會 促建學校

【記者楊兆元、陳敬言/台北市報導】台北市天行者全人關懷協會去年在台北市議員楊實秋與東北扶輪社的推動下成立。楊實秋自己的孩子也是亞斯伯格症的患者,他表示,亞症兒童的外觀一切正常,所以一般家長常誤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較過動或是叛逆,忽略症狀而沒有就診。楊實秋說,自己的孩子在國中曾因為衣服未紮進褲子,被老師指正後,甚至最後對老師說出不雅的話及比中指。他說大多數的老師不懂得如何與亞症學生相處,容易產生衝突。所以教導亞症的老師必須比一般老師,更有耐心,不帶偏見,試著了解亞症的學生在想什麼。因此楊實秋一直致力於推動亞症學校,培養具備相關知識的老師。情緒、社交障礙天行者是一般對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形容詞,由於他們天賦異秉,但是卻有情緒、學習上的障礙,就像星際大戰中的天行者。協會已舉辦多場課程、講座,不但幫助亞症兒童,也教育家長如何與孩子共處,重點就在於有耐心、不將自己的成見及價值觀套用在孩子身上。例如楊實秋表示,強迫亞症學生紮衣服不是對的作法,而是應該慢慢的、長時間的和孩子溝通,亞症的孩子才會了解為何要紮衣服。一般人對於亞斯伯格症的認識較少,大多是透過電影、小說認識亞症,楊實秋表示,根據統計,目前亞斯伯格症患者接受治療的人數僅佔患者總人數的十分之一。由於亞斯伯格症的問題大多是出在情緒、社交上,價值觀與一般人不同,如亞症患者在意的點常與一般人不同,於是在溝通上往往容易產生誤解及困難。外觀與一般人無異,就連教師也時常沒有發覺,亞症的學生在學校便常會與老師、同學發生衝突,因此較難以管理。楊實秋說:「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兒童,如果能夠妥善處理便會是社會的資產,反之則會是社會負債。」國內外許多天才、成功人士都是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如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曾有亞斯伯格症的症狀,反之,常有槍擊或是自殺事件,也常常可能是亞症的患者,如去年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發生的小學槍擊事件,兇嫌就患有亞症。天行者協會發行刊物(刊物由天行者協會提供) ...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