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流浪之美 林滄淯的「台灣田野美學」

001
【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任憑一頭中長髮因風亂飛,隨手撥了撥頭髮的林滄淯,背著一只小學生的帆布書包前來赴約,抱怨了幾句車位難尋,卻又開懷大笑。這是士林社大「台灣田野美學」講師林滄淯,黝黑的皮膚搭上不修篇幅的性格,十九歲從台南流浪到花蓮,四十歲後又流浪到台北。

二十三歲即出版過第一本作品集的他,既是作家、攝影家也是畫家。曾當過電影編導,創辦過花蓮東海岸評論而成為總編輯,也參與過七、八O年代的社會運動,從台灣民主推動到環保議題,從農民權益關心到原住民權利。林滄淯的體內一直存在著一股不安定的基因,把流浪當成生命態度的他說:「狂野寂靜,優雅深沉,尋溯內在的自由與力量就是我的人生創作觀。」
十九歲那年和兩位朋友,從台南搭普通列車北上,沒有目的地的三個人,一邊創作一邊流浪,睡過地下道,也睡過火車,更因偷睡停靠在月台旁的早班列車,一覺起來已從台中到了板橋,三個大男生也就索性第一次離開家到了台北;晚上睏了就睡在國父紀念館裡,白天又繼續搭公路局漫無目的的往下走,輾轉到了花蓮,看到許多黥面原住民的當下,「我好感動喔!」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人生第一次的流浪,為林滄淯注入了創作的動力,也開啟他往後不安定的性格。
帶著流浪性格,林滄淯毅然決然從台南到花蓮定居,又在四十歲時決定流浪到台北,以自己流浪過台灣各地美景的經驗,在文山、士林、新莊等社區大學開設「台灣田野美學」課程,教導學生從讀詩、寫詩和畫畫等創作中思考生命哲學。這門課也在今年得到二OO九年社區大學全國特優課程。
002
為了帶學員創作,他會帶領學員到台灣各地美景繪畫,曾經有次預訂到馬祖的行程,飛機因濃霧而停止起降,眼看行程可能要取消,流浪瘋狂的基因再起,林滄淯臨時決定轉戰花蓮。當場在機場,調派一台遊覽車,從台北開往花蓮繼續完成他們三天兩夜的旅程,儘管臨時要解決三十多人的住宿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學員臉上充滿著不確定與惶恐,但林滄淯依舊老神在在的拿著手機連絡,終於也還是完成了一趟旅行。事後回想,林滄淯發出一慣爽朗的笑聲說:「有什麼好怕的!大不了睡車上囉!」
除了創作,林滄淯也會在課堂上丟出一些名詞,讓學員討論,要求學生丟棄社會化的思考習慣,誠懇面對自己,重新和世界和解。學員們一來一往的激發,不僅常常意外聆聽到許多生命的故事,學員間彼此的緊密關懷,也幫助許多學員走出生命中的痛。「現代人片段生活太多了,因此要學員思考三小時,有時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因為他們害怕思考。」但林滄淯也認為,唯有透過思考與自己內心深處對話,才能誠實面對自己。

藉由這堂課,剛離婚的年輕女學員陳薇娟,開始創作繪本,並進修研究所,以自己故事為軸,創作『門裡門外』繪本,以貓的故事比喻自己,描述一隻養在陽台卻想進屋裡與一隻養在屋裡卻極力想出去的貓的故事,以『門裡門外』為名,體驗生命的尊貴,最終也將自己的心門打開。

而文山社大學員黃素卿,也因受到老師豐富生命故事的影響,開始獨自到世界各地流浪,雖然後來意外在印屬克什米爾的尼金湖溺斃,但林滄淯認為,「相信她是快樂的」。


延伸閱讀

田野美學士林之狼專區部落格

文山社大台灣田野美學部落格

新莊社大生活美學社部落格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