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邵冰如:動人故事背後的辛酸

【記者蔡妏雪/生命力報導】一九八九年政大新聞系應屆畢業生邵冰如,畢業後兩個月即進入聯合晚報,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現在的工作,十八年來始終如一。期間曾跑過勞工線、消費性產業,甚至於從事別的工作,但最終公益線還是她的最愛,或許和她的個性有關。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跑公益線到現在,十一年的歲月給邵冰如的體會,「太多太多動人的故事背後,夾雜著許多的辛酸與無奈。」

十一年不算短,邵冰如跑過太多動人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時之間很難一一去回想,但最常被提及、網路上流傳最久的莫過於「曹爺爺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那年,長官要求做一個比較大的公益性專題,邵冰如挑選了十個較具代表性又經典的公益人物做專訪,創世基金會的曹慶便是其中一人。

在邵冰如的眼中,曹慶是一個很怪卻很有趣的老爺爺,在公益這一塊領域中,兒童、婦女的部分人們會願意去捐款、去幫忙,但曹慶卻選擇了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植物人這部分。從成立創世基金會開始一路走來,過程曲折辛酸,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寫,邵冰如感性的開關被打開了,整整花了兩天的時間寫出這一篇三千字的報導。

在和人接觸的過程中,邵冰如表示幾乎沒遇過什麼困難或是挫折,但會對很多事情感到無力,像是慰安婦這一個老議題。一九九三年人們開始注意到慰安婦,這一群阿嬤們雖然願意接受社福中心的幫助和救濟,但就是不敢面對世人的眼光,永遠躲在布幕後面,因為在老一輩的傳統保守觀念裡,認為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一九九八年李敖和一群立委發起一個援助慰安婦的公益活動,邵冰如開始接觸慰安婦這一塊,當時李敖站出來幫慰安婦募款,自己也捐出古董義賣,替六十位阿嬤們各獲得一百萬的捐款,這樣的舉動讓阿嬤們的心態有了轉變,他們開始願意走出布幕面對世人眼光,願意站在眾人面前述說當年的辛酸和煎熬。李敖和阿嬤們即使語言不通,但之間的互動卻讓參與整個過程的邵冰如感動,源源不絕地寫出許多相關報導。

到最近日本首相不承認慰安婦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慰安婦的議題再次被世人們從老舊的記憶中翻出來,只是阿嬤們老的老,死的死,有些甚至還是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一直無法被解決的問題存在這麼多年,即使邵冰如想做些什麼也無法,令人感到非常無力。

早期邵冰如或許只知道報導動人的故事,但畢竟跑了十一年,邵冰如體會到公益線記者不只是在於寫出動人的故事,而是要從這些動人的故事中去發現新的議題、新的社會現象,甚至是新的族群,像是近幾年的隔代教養、後天型的發展遲緩兒,到最近新聞炒得很兇的獨居兒童,從一個點延伸成一個面,進而讓世人去注重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

為何對公益線情有獨鍾,邵冰如說:「我喜歡和人有關的東西,喜歡寫故事性的東西,再加上我的文筆又比較軟,剛好那時公益線有空缺,所以我就過來了」。一九九七年開始跑公益線至今已經十一年了,邵冰如毫不避諱地說:「大概是我寫得還不錯,我又喜歡寫動人的故事,從沒想過要換線」。中間曾離開過半年,因為當時有機會進聯合報跑消費性產業,不過才待不到半年,「太瑣碎了,不適合我」,這麼一句話讓邵冰如又回到晚報繼續跑公益線。

邵冰如說,跑公益線並不難,只要你具備感性的一面、好的文筆,和對新聞的敏銳度這三點不可或缺的要素,就可以像她一樣跑起來得心應手,但如果是想追求權力地位的人,則不鼓勵跑這條線,因為公益線在報社裡頭絕不會是一條大線。有人曾對邵冰如說過,對新聞敏銳度很高的她適合跑政治線,不過邵冰如不喜歡和人鬥爭,不喜歡爾虞我詐,她寧願待在公益線這條小線,反而可以讓她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個性是適合這條線的,才會待了十一年之久也不厭倦。

在未來,邵冰如認為,公益這一塊不會被加倍重視,但也不會越來越弱,只是會被扭曲,就如同現在的媒體社會型態走偏鋒,只報導八卦新聞,也就是故事性的新聞,反之論述性的新聞則越來越少,這也是讓邵冰如感到無力,甚至於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的地方。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