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藺草 磚雕 山腳社區的傳承

Img_7748_1 【張家瑜報導】苗栗縣苑裡鎮有著許多美麗的稱呼,「藺草之鄉」、「紅磚的故鄉」、「苗栗的穀倉」,這些都是當地特有的傳統產業,苑裡鎮的山腳社區保存並傳承了這些文化,藺草文化館一頂頂手工精緻的藺草帽子、出沒於社區每一角的紅磚磚雕藝術、利用紫色水稻與一般綠色水稻顏色不同形成的稻田彩繪,每一處都充滿著山腳對於自己在地傳統文化的熱愛。

在苑裡山腳地區許多的田裡種的作物不是稻子,而是三角藺草,是過去歲月中帶給許多苑裡人生計和回憶的重要植物。但是在社會變遷及工商業快速發達之下,藺草編織工藝漸漸勢微,為了紀念這種產業在苑裡的文化影響,經苑裡農會及地方爭取,在苑裡山腳社區的一座舊糧倉改建成現在的藺草文化館。

藺草編織是苑裡的百年傳統產業,編織工藝的起源是清末一名農婦洪鴦,因為年幼的兒子生頭瘡,為防蒼蠅叮擾和太陽曝曬,用藺草試編帽子,在這充滿母愛的傳說下,開始了這段輝煌但帶著許多波折的藺草帽蓆產業。

「苑裡的小姐很值錢,會編藺草就能養活一家六口。」藺草文化館導覽員一句話說盡過去苑裡藺草編織的重要性。自日據時代開始苑裡的婦女使用藺草編織帽蓆,由於當時外銷市場的發展,藺草帽蓆的外銷可說是藺草的黃金時代,婦女每日所得高出男人甚多,尤其是有圖案的蓆子,可以為家裡掙得更多生活費,在當時,只要家裡有人從事藺草編織,就足夠維持整個家庭生計。

「一枝兩枝罔來拎,牙通加阿母嫌無錢。一枝兩枝罔來揪,毋通加阿母伸長手。人做草笠金噹噹,阮做草笠破三空。人做草蓆一級棒,阮做草蓆仔蓋屎仔桶。」一首藺編的歌謠讓我們體會到苑裡母親的辛苦,居民早年的學費都是來自母親那一雙編織巧手,在昏暗燈光下痀僂著身軀,不停揮手編織草蓆草帽的慈母影像,那濃濃的深情是山腳社區共同的回憶。

不同於藺草編織產業是由社區發展協會及農會管理,山腳社區的磚雕藝術產業是以在地產業與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結合,由苑裡地區目前仍有在燒窯的金良興窯業一家公司負責,準備走的是文化產業、社區營造的路線,以產業的轉型讓地方重現生機,讓早期苑裡已經失業的木雕師傅學習磚雕這項新文化,讓他們得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就業。

「磚造社區是我們的近期目標,不但要讓這裡成為紅磚的故鄉,甚至要磚造苑裡,最後是磚造苗栗。」灣麗磚瓦文物館休閒窯業部門負責人李靜宜驕傲的說,由於地質關係,苑裡附近出產的紅磚品質水準都很高,磚瓦也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但是近年來市場對於紅磚的需求越來越低,因此如何凸破這種傳統產業的困境,不僅是紅磚業者的課題,也是許多仰賴工廠生存的社區居民的問題。

一塊塊的紅磚,可以築牆造屋,還可以做什麼?磚雕,結合陶藝與木雕的優點,以紅磚的生胚來雕刻任何圖紋,生胚類的陶土在雕刻時容易下刀,若不小心出錯,只要用水輕輕抹過就可補救。近年來為了讓地方文化和特色產業結合,山腳利用在地生產的紅磚胚土,推廣磚雕藝術工藝,除了和學校結合,磚雕藝術也融入於社區環境改造工作,紅磚特色建築充分展現出山腳社區獨特的文化。

山腳社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屬於自己的在地傳統產業,這些都是對在地居民懷有特殊意義,又與社區發展息息相關的文化資源,藺草編織的經驗傳承、紅磚產業與外國磚瓦的經驗分享、苑裡稻米的稻田彩繪,在未來這些不但是社區居民共同的回憶,更是讓全體居民守護社區文化產業的動力。新的方向,讓傳統的產業找到繼續下去的意義和價值。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