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台北客家戲曲音樂 延續客家文化

【生命力記者程旭珀報導】台北客家戲曲音樂主題館於二○○一年成立,館長巫淑蘭說,以客家音樂、戲劇藝術作為媒介推廣,讓人知道客家文化的所在,藉此讓非客籍民眾了解客家文化,使得台灣的文化能夠多元並存。

巫淑蘭說,客家戲曲音樂主題館以「客家音樂史」作為常設展的主題,以客觀的歷史現象來建構參觀者的基本概念。以最近所舉辦的『客家音樂奇幻之旅』為例,展出台灣日據時期客家音樂藝人林石生、范連生、何阿文、何阿添、黃芳榮、巫石安、彭阿增等,灌錄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張客語唱片,紀錄了富饒的客家地方特色曲調,代表客家音樂豐富的創作生命力,開啟了客家音樂黃金時期。

巫淑蘭說,日據時代是客家音樂的黃金時期,當時的客家音樂種類繁多,包括了喜慶歡樂八音的《一串年》、《犬開門》,八音指的是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等八種聲音,還有溫柔婉約的北管所演奏的《三仙會》、輕鬆的山歌小調《病子歌》、《五更鬧》、傳統採茶戲《茶郎歸家》。流傳於當時村里間的客家歌謠,一一重現於客家戲曲音樂主題館。

此外,客家戲劇、音樂團體由於過去資料保存不足。巫淑蘭說,日據時代是客家唱片出版的高潮期,以《古倫美亞》、《OK》、《三榮》、《美樂》四家唱片公司最重視客家音樂,目前戲曲音樂主題館已經收購《美樂》唱片公司所出產的唱片版權,並將音樂檔案數位化,預計二○○六年一月中將檔案放在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網站,提供民眾試聽。

在推廣客家音樂方面,台北客家戲曲音樂主題館邀請第二屆薪傳獎得主賴碧霞教唱客家山歌,並定期邀請客家歌唱團體演出,藉此由音樂的藝術媒介來吸引民眾了解與認識客家文化。館內的義工曾鳳娥說,他也是看到客家團體的演出,產生想學客家歌謠的動機,每個禮拜都來這邊上課。

巫淑蘭說,多元文化的並存才能使人類文明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才能夠發展強力的文明,延續客家文化的文化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