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6日 星期六

人工電子耳 帶來一線「聲」機


像以琳一樣的聽障者不在少數,目前台灣聽障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八%,約一百六十萬人,其中約二至四千人需要裝置人工電子耳。台北長庚醫院附屬人工電子耳中心的黃俊生(見圖)醫生說:「人工電子耳是極重度聽障者及全聾者重返有聲世界的唯一選擇。」黃俊生是首位自國外引進人工電子耳植入術(Cochlear

Implant)的醫生,被稱為人工電子耳之父,創立了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有近四百個植入電子耳案例的經歷。他表示,前幾年電子耳尚未普及時,有許多先天聽障者未能受益,除了普遍性的問題,經濟上的花費也是一大考量。
 目前台北長庚醫院提供一百多個名額,全額補助五十歲以下,適用於電子耳植入術者,適用者包括:一.先天性失聰之六至十二歲兒童及青少年,有持續配載助聽器並有某種程度的語言能力,經評估適合電子耳植入者。其中十二歲以上的青少年這個年齡層中,因當時沒有人工電子耳,剩餘聽力退化,故未能及時受益。二.從二歲至六歲先天失聰的兒童。三.學語後失聰不超過五年者;或五十歲以下鼓匣電流刺激陽性反應,此類多為因生病或意外事故造成聽力受損者。第三項補助僅至今年十月止,急需者可善加利用。  人工電子耳植入光是材料費就要六、七十萬,開刀住院費用亦不在健保給付內(約七、八萬元左右)。政府對全省開放的補助名額每年約只有四十到五十名,對財務狀況較困難的縣市來說,分到的名額不多,也表示需要手術卻負擔不起的人較多。黃俊生表示,有的人經補助後還差一、二十萬,拿不出來,還是喪失了重獲新“聲”的唯一機會。並強調,經濟因素是很多人卻步的主因。長庚醫院提供人工電子耳植入術的補助,加上人工電子耳中心的設置,不僅可提供民眾諮詢,且有專業的醫師操刀,對聽障者有莫大助益。黃俊生表示,以他的經驗,手術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也無須擔憂併發症或後遺症。

在台灣,每年三十萬個新生兒中就有千分之一,約三百人是極重度的聽障兒,其中有九十%以上仍剩餘聽力。對此類案例,電子耳植入時的年齡越小,在手術後的聽語溝通能力的改善效果越好,因年齡增長卻無配戴助聽器者,將會導致聽神經萎縮,終失去聽能,而最佳植入年齡一歲半三歲。另若大於兩歲,因腦膜炎導致聽障者,則必須在二至三個月內植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有別於助聽器,後者僅為簡單的音量放大器,而前者則是將聲波轉為電波直接刺激聽覺神經,所以效果比助聽器更好。據統計,有七十一%的移植者認為增進他們談話能力為「人工電子耳」,而並不是靠讀唇語。黃俊生說:「後天失聽者,幾乎是馬上開刀馬上好。」但一般案例來說,必須在手術後以聽覺口語法逐步增強溝通能力。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會的聽覺口語老師王純華表示,手術後經過一至二年嚴格的聽覺口語訓練後,大部分的人可以聽、可以說、可與人正常溝通無礙。新生兒聽力篩檢亦頗為重要,王純華表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孩子重返正常生活的機率就越高。黃俊生亦希望孩子在手術後,父母親要多幫助他們做復健,多聽、多說、多練習,才是長久之道。

近年來,人工電子耳已漸漸普及,科技帶給聽障者全新的生命。黃俊生回憶起他的案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原本畏縮的聽障小男孩,手術後,就像電腦開機般跳動活躍了起來;更有原先不會講話的,還在演講比賽中得獎的呢!黃俊生笑容滿臉地說:「人工電子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只要花六、七十萬,改變了一生的命運,終生受用。」聽障兒童口中的黃爺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要有啟聽學校,讓這些小朋友都能回歸主流教育,重返正常、有聲、熱鬧的世界,並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看著孩子成長,是父母親最大的辛慰;不會說話的孩子,能開口叫爸、媽,父母心中的感動,何以復加?一如雅文基金會的目標:「二十年後,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童。」期社會大眾發揮愛心,伸出援手,為聽障兒童搭起一座重返人群的橋樑。


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 02-2719-9921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02-2827-4500

延伸閱讀: 

1.長庚紀念醫院

2.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 3.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