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7日 星期三

陳逢顯毫芒雕刻館 微小看世界

【記者李書琴/生命力報導】

話說毫芒雕刻,最早的發現是在三千年前的中國甲骨文作品上。到了隋唐,應試考生參加科舉考試時,有的考生為了作弊就將小抄寫在衣服上;到了宋朝,藝術家以玉石、果殼、牛骨、象牙等材質,雕刻人物、動物、山水景物的作品;而明、清時期,開始有黃金的微小物創作,由於明清時期戰亂頻繁,導致毫芒雕刻的技巧逐漸失傳,目前在中國大陸、台灣的雕刻家屈指可數,而陳逢顯便是仍在這塊領域中耕耘的藝術家。

陳逢顯小時因作品受到老師的青睞,對藝術漸漸產生興趣,就讀稻江美工科時,學習到了許多工藝方面的技術,之後就進入到中央印製廠工作,負責的工作是在製版部門雕刻印鈔票用的鋼板,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細微雕刻的技術。在工作閒暇之餘,便用雕刻鋼板的工具刻出了他的第一件作品「鳥語花香」,同事們都覺得很新奇,激發陳逢顯投身豪芒雕刻領域的興趣,沒想到一投入就是二十三年。而在這二十多個歲月裡,陳逢顯為能讓更多人了解這樣的藝術,更在新店自家二樓,成立了「陳逢顯豪芒雕刻館」。
在館內陳逢顯的作品依照不同的主題定期的更新,每件作品也都讓大家嘆為觀止。其中最令陳逢顯自豪的就是將「唐詩三百首」,全文三萬多字一字不漏的刻在如瞳孔一般大小的「微小書」上,重量也只有0.三五公克,陳逢顯說:「微小書的製作難度高,一本微小書需要耗時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其製作的艱辛,足以見得每件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另一件作品則是在縫衣針孔內雕刻出六隻熊貓,平均每隻只有沙粒般的大小,在這小小的面積上,每隻熊貓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栩栩如生,也顯示出他微雕技術的細膩。

陳逢顯說:「我的下一個目標是無字天書。」利用微雕工具在透光的紙上,刻劃細微的紋路,以來構成每個字,透過有色的光線照明,才能讓肉眼清楚看出裡面的內容,他說:「雖然很費時、費力,但有生之年我會將他完成。」

由於毫芒雕刻耗時、傷神、傷眼力,在這領域中投注心力的人是少數,但陳逢顯秉持者心中的一股熱誠,堅持在毫芒雕刻藝術中堅持下去,想要讓全世界都看到毫芒藝術,讓全世界給予毫芒雕刻藝術更多的掌聲與喝采。

陳逢顯毫芒雕刻館
台縣新店市安康路一段207巷17號
2212-5794
0935768362


延伸閱讀:

1陳逢顯毫芒雕刻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