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社工陳雅楨 與原住民共創有機部落

【記者楊婕、葉庭妤/台北報導】一群阿里山上的原住民農友,為了守護祖先所留下來的好山好水,在光原社會企業的帶領下,放棄以往的慣行農法,不再使用化學藥劑,而將廚餘轉化成有機肥料來耕耘土地,並且透過各大市場與網路商店賣出辛苦耕耘的作物,一步一步從二〇〇九的四十二頃地到如今百頃地,成就了今日的原住民有機部落。


記者楊婕、葉庭妤/製作


光原社會企業執行長陳雅楨,是打造這片有機土地的幕後推手。在公民新聞平台PEOPO的報導中提及,陳雅楨從大學時代便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從心智障礙、早期療育、老人關懷、受暴婦女到原住民社區工作,都有相當豐富的服務經驗,為了拓展視野,還曾到印度與各大國際志工作交流。其中,原住民生計問題是她最關切的,她看到了年輕勞力外流、教育程度低落,還有酗酒和婚姻狀況頻頻,陳雅楨分析種種因素,將這些結果歸因於經濟狀況使然,陳雅楨說:「因為他們貧窮」。這些原住民沒有財力,就算有農地也不知道該栽種何種品項才能賺錢,更別說是分析市場未來趨勢與選擇通路了。

為了改善原住民經濟弱勢的情形,二〇〇〇年陳雅楨在輔仁大學原住民專案辦公室擔任經理時,即是推動原住民的教育培訓,傳遞農業知識與技術指導,在新竹縣五峰鄉與嘉義阿里山的原住民部落中來回奔走。一路走來,陳雅楨研發許多有機且低成本的耕作方法,例如將廚餘轉作成肥料,並架設有機液肥的機器,使從肥料製作到生產都是有機操作,且能同時讓作物的耕作成本下降,利潤卻是豐沛的。

秉持著讓原住民能自給自足的理念,陳雅楨在二〇〇五年成立了「瑪納有機文化促進會」,是一個非營利的原住民自治組織,幫助農友選擇適當的作物栽培,並規定統一價格,不隨意漲跌,使瑪納成為產品的集散中心。除此之外,瑪納還提供作物的有機認證、免費的農友教育訓練、以及微型貸款等。陳雅楨在組織中擔當秘書長,其他職務則由原住民農友們接掌,互助互利。但是,非營利組織缺少營利機構協助開創通路,所以如何將農友的產品送出市場,便成了一個大問題,因此陳雅禎作了另一項重大的決定━創建一個屬於社會企業的通路機構。

二〇〇七年,陳雅楨先率領團隊參加若水國際所舉辦的社會企業創意大賽,從二百一十二件稿件中拔得頭籌,更在二〇〇八年參與帝亞吉歐主辦的第五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中獲得一百一十六萬元的圓夢金,陳雅楨就此透累積了不少資金,除了發展農田管理與蟲害防治的教育訓練課程之外,還與合夥人王鵬超先生創立了「光原社會企業」,屬於社會企業的通路機構終於在二〇〇八年正式成立。

光原幫助農友掌握市場脈動,提供農友諮詢並協助市場調查,與瑪納合作後,光原營收的百分之一會撥給瑪納,還另外將盈餘的百分之十提供出來支持原住民創業。光原的出現,有效解決瑪納的通路問題,如今通路擴展上不僅在里仁與慈心兩大有機商場皆有據點外,還在網路商城PChome開創網路行銷,搭配土地認養活動,增加消費群,讓更多人注意到那群默默耕耘的原住民。

陳雅楨的努力不間斷,在未來,她更打算讓農友入股,使他們能直接從有機農業中獲利,改善原住民經濟能力,讓原住民在地就業化,使人才不再流失。陳雅楨說:「社會企業,是一種行動,一種理念,我們的目標,是讓公平正義落實在農友、消費者與農地上」。




延伸閱讀:

光原社會企業 培育部落有機農業

社企介紹 農業經營

有機上網領頭人 黃岳永培訓青年社會企業家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