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讓生命發光 脊髓傷友站起來

【記者李芷萱、傅婉芸/台北市報導】現年二十四歲的李致翰和二十二歲的陳佳豪,幾年前遭遇到意外,造成半身癱瘓,脊髓神經的損壞,讓他們失去了自由行動的能力,更讓他們的生活跌落谷底,幸而他們事故發生幾年後進入財團法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經過脊髓中心一年的生活重建及職能訓練,李致翰與陳佳豪已經恢復受傷前的生活,能夠自理、能過獨立工作。記者李芷萱、傅婉芸/製作六年前,李致翰在高中畢業前夕,莫名遭飆車族砍殺,身中數十刀,經過搶救才撿回一條命,當他知道下半輩子必須椅靠輪椅、不能自由行動時,情緒非常落寞,十分不能接受,將自己關在家裡兩年。李致翰表示,在家中他大多是一個人,家人必須要工作,而他也意識到自己該走出這場傷痛,這時脊髓中心剛好連絡他,是否願意到脊髓中心接受訓練。李致翰經過生活重建與職業訓練之後,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獨立勇敢的面對人群,也考到汽車駕照,從事網頁設計的職務,也規劃從脊髓中心搬出去,開始新的人生。而陳佳豪則是在三年前當兵放假時,遭違規轉彎轎車撞擊,歷經多次手術及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回來,直到十天後才清醒,在家人的隱瞞之下,以為經歷復健就會好轉,當得知真象的那刻,他幾乎崩潰,後經醫院轉介進入脊髓中心,才重拾信心,現在從事網頁編輯的職務,並且加入脊髓中心的輪椅流行舞社團。脊髓中心安排傷友的訓練有兩種,為期一年不收費用。一是生活重建,中心有輔導師進行心理重建,也安排傷友的經驗分享,李致翰說:「我覺得傷友才能了解傷友的痛,所以從他們的經驗裡,我想通了很多事。」經過生活重建的訓練後,傷友...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到烏來認識泰雅文化

【記者林穎、張方瑄/新北市報導】說到烏來你會想到什麼?一定是溫泉、山豬肉。烏來的特色除了溫泉之外,它還是新北市境內的原住民鄉,現今實際居住的人口以泰雅族為主。到烏來的行程除了泡溫泉,不要忘記還可以到「泰雅民族博物館」參觀,從紋面、編織及建築了解當地原住民文化,並認識泰雅族的歷史、民俗風情。            記者林穎、張方瑄/製作泰雅民族博物館於二○○五年成立,館外有壯觀泰雅圖騰畫像,館內展示是以泰雅族特有的「祖靈精神」為主軸,館內主要介紹族人移居烏來的生態環境、生活風貌、歷史與文化等,讓民眾深入了解泰雅族精神信仰及文化內涵。這裡的導覽員志工幾乎都是泰雅族,透過他們能夠更清楚的向旅客介紹自己族群的多元歷史與文化。導覽員的溫小琪說:「我希望旅客來到這裡,最起碼能學習到我們泰雅族紋面的文化,了解紋面的目的還有意義,這是我們想要傳承下去的重要文化。」           ...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人文國中小不考試 強調自主學習

【記者徐唯庭、黃若婷/宜蘭縣報導】宜蘭縣人文國中小是公辦民營的智能學校,不同與傳統體制內的學校,以主題式的課表、強調遊戲互動、混齡的學習方式,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考試制度、不打分數,以老師課堂上的觀察記錄、成果發表製作成的「生涯檔案」,做為學生的總驗收。記者徐唯庭、黃若婷/製作除了國中小學,以自學概念成立的無學籍人文行動高中,讓學生自行規劃騎鐵馬環台、到東南亞當志工等,透過「行動」學生能開拓視野、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真正想要的目標。學校的特色之一就是混齡,全校共三百多人,二、三和四、五年級各為一班群;六到九年級為大混齡,「混齡的好處是大帶小,學弟妹會視學長姐為學習的對象,營造環境讓大的成為小的模範,這就是所謂同儕間的影響」人文國小學生家長史恬說,家長合夥人的觀念也是很不一樣的地方,家長可以自由的參與學生的課程,或是和老師溝通調整上課的方式;每周還有一堂課是由父母當老師,像是去年有一位媽媽的專長是手工肥皂,她就來學校教孩子,家長用不同的專長來開課。財團法人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秘書林怡伶說,人文國小是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財團法人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很注重學校、老師、家長三方的人力資源,家長可以很彈性的參與學校的任何活動,老師和學生的比例是1:10,學生可以受到充分的照顧;學校成立第九年,有百分之六十的家庭都是外縣市特地搬來的,「爸媽們希望孩子學習的動機是為了自己想加強能力,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這也是學校成立的最大宗旨。在面對外界質疑九年級學生之...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生態工作假期 假日休閒新選擇

【記者盧易詩、曾冠瑜/台北市報導】結束了一個星期令人疲累的工作,趁著周末到外頭走走吧,拋開所有的煩惱,離開車來攘往的都市叢林,到山上、到海邊、到鄉間田野,呼吸新鮮的空氣。假日的休閒活動又多了一個新選擇,生態工作假期。記者盧易詩、曾冠瑜/製作生態工作假期(Eco-Working Holiday)是一種結合生態環境保護的志工性服務活動,也是近年來興起的假日休閒方式。簡單來說,生態工作假期鼓勵社會大眾在放假期間,參與自願性勞動服務,藉由工作對生態環境做出友善的回饋,並且在工作期間得到放鬆的休閒功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假期小組專案執行許惠婷表示,台灣參考英國「國民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施行工作假期的經驗,在二○○四年時引進生態工作假期概念。透過詳盡的事前生態調查工作,了解哪些環境需要幫助,募集志工在假日時,一同付出勞力,提供生態環境需要的協助。「我們的生態工作假期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我們所作的一切最後都要回饋到在地去,無論是在地的人文環境或是生態環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假期小組專案執行周昭蕊表示,透過參與生態工作假期讓,讓在地人知道所處環境的珍貴價值,認識到生態的自然之美,愛上這裡的自然環境,並且激發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二○○九年開始,台灣資訊協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舉辦「陽明山二子坪生態工作假期」,陽明山國家公園,有著豐富的生態環境和特有種,卻也因為鄰近台北市,環境容易受到人類干擾。由於人們的放生或棄養等原因,陽明山二子坪的池塘內充斥著各種如金魚、...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媒體集團圍剿學者 激起反壟斷遊行

【生命力新聞/議題導讀】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動員旗下報紙、雜誌、電視、網站來圍剿一位學者,激起社會公憤;學生、記者接連走上街頭抗議,形成台灣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媒體改革運動。  旺中集團老闆蔡衍明在兩岸經營旺旺食品公司,成為台灣首富和中國外來首富。二○○八年入主中時集團,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台、時報周刊、中時電子報等媒體;二○一一年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申請併購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若獲准,有線電視市佔率將近三成,學者擔心壟斷,連署反對併購;此外,蔡衍明宣稱六四事件「大屠殺的報導是不正確的」、撤換得罪中共官員的總編輯、又出賣新聞版面給中國政府做置入性行銷,更讓學者質疑他經營媒體的適格性。抹黑學者 砲打學生  二○一二年七月廿五日,NCC排定當天下午審查旺中併購案。上午九點半,黃國昌等十多位學者前往NCC,要求否決併購,十點半離去。下午三點,一群帶著面具、自稱是學生的群眾來到NCC,呼喊反對媒體壟斷口號,旺中集團時報周刊攝影記者拍到有白衣女子發錢給到場「學生」,也就是台灣俗稱的發走路工。七月廿六日時報周刊用封面故事質疑「黃國昌帶頭反旺中,抗議群眾收走路工,誰出錢?」,同集團的中時、工商、中視、中天、中時電子報也火力全開,要求「錢哪裡來?黃教授給個交代吧」。黃國昌開記者會澄清,強調他廿五日上午就離開NCC,與下午的抗議活動無關,對於誰發走路工也毫無所悉;發錢女子也透露,幕後出資者不是黃國昌。但旺中六媒體緊咬不放,連續數日以新聞、社論、談話性節目圍剿黃國昌;並且不斷重播「學生」領走路工畫面,要黃國昌負責。眼尖的網民在電視畫面中發現,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出現在抗議「學生」群中,網民擷取畫面,放上網路。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轉貼這個畫面,質疑林朝鑫在場意味著旺中可能自導自演走路工事件;旺中強力回擊,旗下電視台公布陳為廷個人資料,指控他栽贓林朝鑫;林朝鑫並揚言控告陳為廷。社會公憤...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