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孟婕、謝柏晟/新北市報導】台藝大文化創意園區一間工作室內,陳列台灣特有種動物木偶,如帝雉、台灣黑熊等。六隻大小不一淺棕色台灣野兔佇立在白色木櫃內,紅、澄、黃、綠、藍、靛、紫七色台灣水牛排列在木架上。這些都是木趣設計創意總監沈士傑和設計師符麗娟,為喚起人保育動物而作。符麗娟和沈士傑過去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夜間部,主修木工。二人在構思畢業製作時,因看見德國知名薰香木偶品牌KWO 的作品,除了會吹煙、薰香之外,做的是德國各行各業的木偶,啟發他們以台灣特有種動物為主題,創作系列動物木偶。「這種東西很精緻,為什麼台灣很少見?」木趣設計設計師符麗娟說,台灣過去除了布袋戲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木造玩具。他希望木工不再只是大型家具,而是將工藝結合趣味與創意設計、在地文化,因此創作一系列懷舊、動物系列木偶。二○○九年,國立台灣博物館辦周年慶,想要製作台灣珍貴物種紀念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找到了符麗娟和沈士傑,以微型文創輔助計劃,兩人正式在台藝大文化創意園區中成立「mufun木趣設計」,製作專屬台灣的十二生肖木偶。對於木偶創作的意念與目的,符麗娟說,是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些動物,關懷牠們的處境。台灣的特有種很多,十二生肖是中華傳統文化以地支、動物標記人出生年份。為喚起人們對於本土保育的概念,以台灣特有種設計了十二隻動物公仔 ,藉以保存台灣文化。有別傳統十二生肖,符麗娟說,木趣設計自二○○九年起陸續推出台灣水牛、台灣石虎、台灣野兔、台灣黑熊。未來還有百步蛇、梅花鹿、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帝雉、台灣土狗、台灣野豬、白面鼯鼠。動物公仔除了造型可愛,也都會依照動物特徵而設計。符麗娟說,二○一○年的石虎公仔耳背上有明顯的白斑,即是依照台灣石貓身體特徵而設計。目前未發行的動物公仔都有雛形,未來也都會依照實體動物的特徵再作修正,讓公仔不僅具設計感,也忠於原型。木趣設計不只侷限於台灣特有種,符麗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