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觀音愛心烘培坊 學員第二個家

【記者楊璨瑜、楊仁翔/桃園縣採訪報導】觀音愛心家園烘培坊是設立於觀音愛心家園之下的一個工作坊,主要是提供適合的「工作」給身心障礙者,除了能讓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家庭能有更正常的生活。在這裡,工作的目的是希望能建立信心以及了解生活的意義,透過勞動的付出也會對自己更有成就感。





 觀音愛心家園位於桃園縣觀音鄉,創立於二○○六年,初期的經營理念僅是希望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在經營逐漸穩定後,便計劃一個讓居住在家園內的學員們可以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獨立工作的工作坊,於是二○○八年便成立了觀音愛心家園烘培坊。家園主任鄭紹可表示,目前約有十到十五名的學員在此工作,除了身心障礙者外,由於烘培的過程有些步驟較危險,因此勞委會也會推薦中高齡失業者或二度就業婦女等職訓人士到此工作。

鄭紹可表示,在家園內有一群輔導老師及護士組成「教保組」,由他們來評估學員們的工作能力,並且在與學員們溝通後安排適合的工作職務。專案經理彭德文補充,對烘培坊來說,在這裡「工作」並不是要利用身心障礙者的勞動力來換取盈餘,而是希望培養他們的工作態度,也會根據他們的工作性質給付「工作津貼」,教保組老師也會利用空閒時間帶學員們到社區活動,讓他們學習如何使用金錢,增加生活經驗。

 烘培坊創立初期,初期是製作手工饅頭,在稍有名氣後便轉型製作當前的蛋糕和手工餅乾,申請到政府的經費補助,在第一年就有盈餘了。鄭紹可說,將蛋糕的製作流程切割後,對學員的負擔較小比較能夠專注,也能使生產線較流暢。目前販售蛋糕的通路主要是電話訂單和網路團購,企業的固定訂單占了兩、三成,其餘則都是一般民眾購買。

觀音愛心家園與桃園當地的社區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地的小學會安排「社區關懷」到家園內參訪烘培坊,由學員親自交導學生如何用奶油裝飾蛋糕,保生國小教導主任徐老師表示,到烘培坊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學生能夠學習尊重別人,了解身心障礙者在努力學習某一專長後更可能成為一般人的老師。

目前約有六十名身心障礙者長期居住在觀音愛心家園內,園內人數已經達到飽和,彭德文說:「在這裡希望讓身心障礙者能有第二個家的感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