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八十歲老人登舞台 演自己的故事

【記者徐政璿、呂紹鋒/台北市報導】小男孩跟爸爸吵完架之後,獨自一人去找住在深山的爺爺,爺爺看見他之後笑了笑,並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以前的年代因遭遇戰爭,求生不易、生活刻苦,家人必須面對分離的痛苦,爺爺希望年輕的小孫子,能體會到情感維繫的不易,不要因為賭氣而離開家裡。這種經過歲月歷練的經驗分享,是「活化歷史生命劇場」給予老人重現生命風采的機會。記者徐政璿、呂紹鋒/製作老人們有非常多人生的故事可以說,可是他們並不知道怎麼表達,也擔心說出來沒有共鳴。由果陀劇場舉辦的「活化歷史生命劇場」─《躲吧!!躲貓貓》輕歌舞劇,透過教導老人說故事與表演,讓他們與年輕世代分享生命經驗,並激發自信與重建自我價值。果陀劇場於一九九八年創團,「果陀」(godot),在梵文中為「希望」之意,創團理念為「做一個一流水準的國際性中文劇團」,自二○○三年起推動「活化歷史生命劇場」,要爺爺奶奶們講出自己的「活歷史」給小學生聽。此劇與台北市明德國小的學生共同演出,導演蔡櫻茹將發生在爺爺奶奶身上的真實故事加以匯整改編成戲劇。平均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們藉由說故事、問問題、共同玩戲劇遊戲等互動,讓新世代的小朋友認識「老」及了解「老」的多元風貌,並透過戲劇的張力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動。對這一代老人而言,戰爭是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經歷,然而,年輕一代卻無法體會,《躲吧!!躲貓貓》劇中的時空穿梭在一九四九年民國政府遷台與二○一二年之間,劇中描述男孩小威因惹爸爸生氣而逃家,跑到山上的爺爺家住,卻意外地幫助爺爺找回小時候因戰亂逃難而失散多年的妹妹,重逢喜悅之餘,小威也學會珍惜當下幸福,把握能與親人相處時刻,鼓起勇氣向父親認錯,兩代人因為溝通而產生了同理心,進而尊重彼此的差異,解決了世代隔閡的問題。導演蔡櫻茹說,這兩個世代透過彼此的經驗,互相支持幫忙,「這是一種愛的傳遞」,雖然在當中沒有直接講出愛這個字,但是她希望看完了這齣戲的觀眾,能對愛這個字有一點點感受。十月六日成功首演之後,蔡櫻茹表示滿開心的,她覺得爺爺奶奶生命的厚度真的支撐了很多事情,搭配上小朋友的活潑,讓這齣戲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在這兩天彩排跟演出的過程當中,她再聽演員的台詞,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關於戰爭的、關於時代的,關於孩子跟孩子之間,關於孩子跟爺爺奶奶之間,她覺得彼此支持、一起創造歷史這件事情很棒。表演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與困難,蔡櫻茹說,最痛苦的事情是爺爺奶奶會忘詞,「一聽到爺爺奶奶忘詞,我的頭髮就亂了」,爺爺奶奶的記性跟不上小朋友,她說下星期就要背熟劇本,可是爺爺奶奶還是常記不起來。談到為何會想參與劇場演出,七十九歲的竹妹奶奶的范竹華說,孩子大了,老公也是走了幾十年了,一個人無聊,對演戲感到興趣,就來參加劇場的演出,生活也因此變得充實;劇中飾演爺爺的郝惠江則變得比較開朗和放的開,「以前不敢做的,像是大叫,現在都敢做了」。對於未來的目標和計畫,蔡櫻茹說,希望《躲吧!躲貓貓》可以繼續加演,也許明年有機會去學校裡面演出,且會不斷以劇場的形式推廣活化歷史。延伸閱讀歡喜臨門...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媒體人分頭並進 搶救新聞專業

【生命力新聞/議題導讀】 台灣新聞界進入多事之秋。九月一日,旺中媒體集團才因圍剿學者,引發記者辭職爭專業、群眾遊行反壟斷;沒想到遊行剛落幕,九月四日就傳出壹傳媒將出售旗下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媒體的消息。新聞記者只能聽憑老闆差遣、任由老闆轉賣、或辭職而去嗎?新聞記者如何才能掙脫老闆箝制、實現專業自主?這一連串問題成了台灣社會熱議的話題。 記者、學者、獨立媒體工作者紛紛提出建言、展開搶救新聞專業行動。蘋果日報員工成立工會,爭取自主權益。(蘋果日報工會提供)記者工會 自主公約許多人呼籲媒體老闆和記者簽署編輯部公約,保障記者專業自主權不受干預。 何榮幸倡議編輯部公約。他是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十八年前發起「為新聞自主而走」遊行,近年擔任旺中集團中國時報副總編輯;他為了抗議旺中圍剿學者而辭職,即使老闆蔡衍明宣稱「拚死挽留」也不回頭。他向蔡衍明喊話: 「如何挽留」比「拚死挽留」更加重要,誠摰期盼旺中集團未來能登高一呼,率先簽定編輯部公約,帶動所有媒體簽定,以具體行動落實專業自主規範,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尊嚴,成為台灣新聞界的重要里程碑。蘋果日報兩百名員工——包括九位副總編輯——也快速籌組工會,九月廿九推選記者蔡日雲擔任理事長,蔡日雲說:...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