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林靜梅 期許成為一座橋

Ap_F23_20091226120343353
【記者趙詩平/台北報導】到二○○九年六月記者生涯滿十年的林靜梅,認為自己會成為環保記者都是無心插柳,靠著好奇心和對新聞的熱情,在公共電視找到自己想要做的新聞,並且以「火蟻大對抗」獲得第四屆電視類卓越新聞獎、「後山路迢迢」蘇花高系列報導入圍第六屆電視類卓越新聞獎。
大學念社會系、研究所念媒體研究的林靜梅說,其實以前一直都沒有把當記者當做生涯規劃,學校畢業後找工作,因為自己愛看電視,所以想做有關於電視的工作,於是進了公共電視台,當了三年「客家新聞雜誌」這個節目的專題記者。

之後調組環保線,林靜梅才真正覺得自己可以朝環保、生態保育這方面深入,親自到第一線去報導,直接採訪像蘇花高速公路這類的大案子,颱風時深入災區實地去勘查,像在莫拉克颱風時,她到小林村第一線採訪,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危不危險,只有想到要把災區的消息及時的讓觀眾知道。她說:「記者的工作雖然很辛苦、在世俗的眼光下不算是個好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她卻捨不得放棄,因為有好多的事情是大眾不知道的,她想要成為一座媒體橋樑,把新聞報導給大家知道,成為傳遞訊息的橋樑。

二○○九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暖化會議,林靜梅被公共電視台派去哥本哈根進行12天地的採訪,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所以無法進入會議採訪,必須自己約訪,林靜梅表示,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也得到很多體驗和學習,不只是會議舉行的報導,可以真的用記者角度去挖掘新聞。

對於目前台灣媒體,時常報導地球暖化等新聞,林靜梅也表示,台灣的電視台報導環保的新聞是比較浮面的,通常都是報導出新聞的現象面,例如冰山融化了多少,因為電視的畫面是最容易理解和最快速吸引觀眾目光的,但是很少有深入的報導影響觀眾讓他們改變和正式環保的問題。
在公共電視台工作比商業電視台的壓力小,可以報導較多社會大眾看不到的事情,面對台灣的媒體環境,林靜梅說:「台灣需要更好的媒體環境,培養有資歷的記者,記者不應該是汰換率高的工作,經驗是需要累積的,專業的記者才能發揮記者的價值,把更多的事情報導出來讓社會大眾知道。」她也再次表示希望自己的角色是一座橋,連接現實和觀眾,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知道和關心台灣的環保問題。


延伸閱讀

火蟻大對抗」獲得第四屆電視類卓越新聞獎

林靜梅部落格 小記者的隨想日記
公視 哥本哈根新聞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