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 星期二

楊偉中 堅持走社運之路

【盧太雯報導】教育公共連線、台北市教師會及勞動者家長聯盟在今年五月十三日發起「反教育商品化」遊行,其中一名成員楊偉中在遞交陳情書時與警方發生衝撞而被逮捕。隨著媒體大肆報導,這個名字頓時成為搜尋引擎和各大論壇的熱門焦點,他三十五歲的學生身分更是引人側目。

楊偉中目前就讀政大台灣史研究所,同時也是工人民主協會執委、全國自主勞工執行長、紅鼴鼠季刊執行主編。從事社運十餘年,被媒體點名放大還是頭一遭,他感到有些訝異,也擔心五一三遊行的真正訴求因此被模糊焦點

一九八○年代,台灣社會環境轉變,學運正是風起雲湧,當時的學生體察到校園內外劇烈的變化,或多或少都感染了這個氛圍,剛從嚴厲的升學體制進入建中的楊偉中也不例外。他加入建中青年社,並在高一下學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民主中國夢」的文章,但提及批判一黨專政、性別不平等的內容卻觸怒了校方,下令禁止刊登。學生們不滿校方作法,開始在校內散發傳單展開聲援,這次的事件成為楊偉中從旁觀者轉換為參與者的關鍵。

楊偉中與一群來自北一女、中正高中各校的夥伴組織地下社團,開讀書會研究從台大附近的舊書攤挖出來的禁書,不外乎是馬克思、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他們發傳單、開營隊,同時也參加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見證了九○學運的花開花落。

考取台大之後,楊偉中繼續活躍於社運界,參加台大新聞社及左派社,除了發傳單、辦營隊、開讀書會及參加各界社運之外,他開始和同學下鄉展開田野調查,與當地民眾互動,藉此對基層人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學運風潮從一九八一年「大論五人小組」開始延燒,在九○年野百合學運達到巔峰,卻在九二、九三年起了變化。

國會全面改選,「學運世代」陸續進入政壇展露頭角;蘇聯瓦解,冷戰結束,證明民主獲勝,社會主義失敗。國內外環境轉變交相衝突,導致學生對社運不如以往關注,學運逐漸由盛轉衰。面對這樣的頹勢,楊偉中只能重新開始經營,抱持「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的精神理念,繼續在這條路上苦撐前行。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其他人的眼光並不那麼重要。」楊偉中眼裡透著堅定說著。他認為工人是社會的根基,而工人運動是捍衛社會的首要任務。儘管面臨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楊偉中一一克服,並獲得不錯的成績。如二○○三年幫助台鐵公會運作反民營化,帶領九千多名員工走上街頭,儘管背後是動員工協不到二十人的力量沿著台鐵西線一站站做教育和宣傳工作,最後還是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楊偉中表示,未來將把關心的議題放在兩岸勞工待遇問題上。由於台商不斷在大陸設廠,台灣內部因產業外移直接衝擊的是勞工的失業問題,在對岸則面臨工資過低剝削勞力的情形。對這些有可能成真的隱憂,目前的討論並不多。

五一三的訴訟案件仍是餘波蕩漾,楊偉中未來要不斷的接受法庭審理,僅管如此,他還是會抗爭到底,繼續做著他認為對的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