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7日 星期四

教學「零拒絕」 普教特教一起學

【記者薛明峻/生命力報導】

為了使特殊教育學生有受教的機會,目前政府規定學校必須「零拒絕」。身心障礙學生若要報考各級學校,各校不能因學生的身心障礙而拒絕學生入學,如此才能讓他們擁有平等的受教權利。

許媽媽的小孩小龍(化名)是自閉症兒童,許媽媽表示,小龍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到高職的求學歷程都在普通班級裡面上課。在幼稚園時,小龍已經會說話了,但是通常是「仿說」的情況,往往重複別人說的話和廣告中的台詞,並不會形成對話。
台北縣愛智兒童發展中心副主任席芸表示,其實有非常多的自閉症兒童不會講話,大約只有百分之三十會講話,而仿說是他們剛開始說話時會遇到的情況,他們學廣告或別人的談話,可能是因為他們特別喜歡那句話。此外,自閉症兒童的語言使用能力也不好,對於抽象的觀念和代名詞的轉換有困難,如果老師說:「你去拿那個。」學生一來會不知道老師所說的「你」是指他自己,二來也不懂「那個」是什麼東西,因此老師在這方面通常需要特別注意。

隨著年齡漸漸長大,小龍仿說的情況也漸漸減少,許媽媽表示,到了國小,小龍的仿說情況便已經停止,也開始會與別人對話。但下課時間主要還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大與人互動。

席芸說,因為自閉症兒童與人的溝通、互動情況不多,老師應採用引導的情況慢慢教導。因此,席芸提出一些應該特別注意的點,包括班上的人數不能夠太多,以避免忽略他們;老師上課的時間應該比較彈性,不要讓教學的時間過長。此外,因為自閉症的兒童做事嚴謹、一板一眼,所以應該讓他們有固定的作息時間,而自閉症兒童的活動量也比一般的小孩大,所以應以活潑的方式教學。

西湖國中資源班的張老師表示,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教學一定要注意個別的差異。西湖國中目前對自閉症兒童的教學以資源班為主,至於融合在普通班級內的自閉症兒童,學校則採用「結構化教學」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張老師說,結構化教學時,老師會把自閉症兒童所處的普通班中,交友情況中等的那一半學生找出,讓自閉症兒童與這一群同學參與小組活動,使他們可以從活動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並獲得更多的資訊。這群學生回到班上後,除了可以幫助自閉症兒童的生活、學習之外,他們也可以做為另一半普通學生與自閉症兒童溝通的橋樑,更可以在教學上幫助老師,「回去後會形成很大的助力。」

此外,還有一套「應用行為分析」的方法。張老師說,這套方法是先了解自閉症兒童行為的先前預兆、行動與結果之間的關係,之後當兒童出現先前行為時,學校必須有效的阻斷,才能避免不良的後續行為產生。而經由上面兩個方法,如果學校能扮演好輔導的角色,達到預防後續行為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