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1日 星期四

災區孩子的未來 慈濟給希望

【生命力記者/張瀛心報導】國家的希望在教育,而學校是孕育未來主人翁之地,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許多學校,慈濟功德會表示,照顧下一代,是使命,也是責任,於是他們承擔起共五十一所在震災中傾倒中小學的重建工程,目前已有三十八校正式動工。以「蓋自己的學校」的心態,建造現代科技化的學校。

醫院和學校的建築物一定要是最堅固的,因為遇到災難時,醫院是救人中心,學校是避難中心。所以當初要建學校時,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提出了三項原則:第一,用鋼筋水泥建造;第二,綠化建設及水資源回收;第三,自然採光通風,盡量不用空調。

截至目前為止,慈濟基金會希望工程小組,於臺中縣援建十七所學校,於南投縣援建三十二所學校,於嘉義縣援建二所學校;其中,臺中縣有十一所學校動土,南投縣有二十五校動土,嘉義縣有兩所學校動土。

設計南投縣中寮鄉中寮國中的設計師江之豪表示,「人性」一直是他關注的焦點,如何利用非正式的活動空間,啟發學生日後不同學習的可能性,是主要的規劃精神。他表示,校園死角對學生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脅,所以特別注意校園空間的開放性,及活動空間的流暢。

慈濟基金會希望工程委員李瑞華表示,在去年十月初的大愛屋重建階段,看到災區那些倒塌的學校,就有這個重建學校希望工程的構想,而在十一月時教育部列出災區中毀損的學校名單,邀請各民間團體來認養,慈濟才正式來運作這件希望工程。

為了建造更好的學校,慈濟邀請建築界優良的建築師及設計師,請他們配合當地的地形、文化,設計規畫符合學校需求的建設,所以建築師都親自去學校,面對校長、老師、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去了解;目前他們資料已收集齊全,紛紛提出設計圖。

「我們所有的經費都是募款而來的,」李瑞華說,慈濟匯集各方的募款平均的分配給重建的學校,並沒有說某企業捐了一大筆錢就特定先給某一所學校。目標希望慈濟認養的學校能在下個學年完成重建。

1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