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化被動為主動 公民記者林冠吟

【記者陸柔萱、朱庭萱台南市報導】「公民記者是什麼?」,公民記者林冠吟笑笑的說,這是她打電話邀請受訪者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幾乎每打一通電話,就需要再從頭解釋一次。林冠吟以公民記者的身分投入環境議題,從被動的訊息接收者成為訊息製造者,走訪受到污染、災害的土地,並藉由深入報導讓大家認識、了解,在二一二年以「再見大肚溪」獲Peopo公民新聞獎新聞專題特別獎。



參與社會運動 關心不同議題
林冠吟在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時,常常參與各種不同的社會運動、遊行,想要看看這些社會運動是如何運行,而這些參與的人士又在做些什麼樣的事。剛開始,林冠吟只是抱著湊熱鬧心態,感覺遊行很有趣、好玩,但在參加過勞工、移民配偶、同志等種種社會運動歷程中,激起她關心社會的動力。


直到二年國光石化案的發生,林冠吟真正第一次站在第一線,參與多次有關國光石化的遊行,從中知道國光石化的原委,並且了解國光石化案對於環境的衝擊,因此林冠吟願意站出來,成為台灣師範大學舉辦國光石化議題演講的召集人,這次的參與讓林冠吟真實的感受到環境議題對於人們的重要。

三一一日本核災時,林冠吟當下正在打工,朋友打電話給她才知道發生了這件事,當下她想著,在這樣嚴重災害發生的時候,人們四散各處且只能默默的等待著消 息,因此,她明白自己不想要只成為一個被動的社會角色、資訊接收者,要成為第一手接受訊息、主動深度關懷的公民記者,並且以環境議題為自己的使命。



不同的學習歷程 培養採訪基礎
大學時期除了參加社會運動,因為對於影像記錄相當有興趣,林冠吟也在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當志工,跨校到政大選修影像記錄相關的課程。實習的時候,林冠吟被分配到公視的獨立特派員,這個階段讓她漸漸熟悉公民記者的運作。


畢業後,林冠吟在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擔任環境行動小組的研究助理,接觸到更多關於環境議題的知識、案例。二
一二年六月,林冠吟參加由獨立媒體人朱淑娟等人發起的獨立媒體學院課程,林冠吟說,在這十二堂如何成為獨立媒體記者的訓練課程中,能夠補強自己的不足,並且提昇專業度。

獨立媒體學院課程的期末報告,讓林冠吟接觸到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這個平台是台灣第一個非營利調查報導媒合與產製平台,透過大眾的資助和參與,以「你支持,我報導」的原則,補強台灣新聞媒體調查報導的缺乏。


林冠吟透過這個平台提出「為大肚溪發聲河川污染案件的後續報導 提案,獲得大眾的資金募款後,完成這則報導,二
一二年十二月,林冠吟以「再見大肚溪」獲Peopo公民新聞獎新聞專題特別獎。「再見大肚溪」以大肚溪口 廢棄物棄置河川案例,探討台灣的環境議題。大肚溪野生動物保護區在二一一年四月被檢舉大量含有戴奧辛與重金屬的集塵灰,同年五月雖然政府有處理,但卻處理的不完全,依然有這些污染物在大肚溪中隨波逐流。

採訪「再見大肚溪」的過程中,林冠吟說,在面對政府相關單位時,要以公民記者的身分採訪,相較於主流媒體記者有些困難,但她仍然希望透過報導,可以提醒政府單位正視大肚溪的汙染問題,維持台灣的環境生態。


創造風格 成為環境知識翻譯者
公民記者對於林冠吟而言,是社會實踐方式的一種,也是主流媒體下另一種不同的聲音,利用深入的報導,探索不同於主流媒體的社會現象,實際的付出行動。「看 別人的作品就像媽媽煮好菜一樣,只要負責吃就好」,林冠吟說,現在換成自己是媽媽的角色,要如何蒐集、整理資料,用什麼樣的方法呈現報導,大家才會有興趣想看,是她現在在摸索的課題之一。


林冠吟希望自己的環境議題報導是可以親近人的,並且走出自己的風格。在環境議題中常會出現許多艱深難懂的專業名詞,為了讓自己的報導能夠符合老嫗能解的條 件,林冠吟每完成一則報導,都會先請媽媽讀過一遍後給她意見。林冠吟期許自己成為環境知識的翻譯者,讓大家了解環境議題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為大肚溪發聲 --河川汙染案件的後續報導
 


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


獨立媒體學院FACEBOOK粉絲專頁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