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30日 星期五

「三叉坑」 寫下泰雅部落重建史

【生命力記者龔淬平報導】「三叉坑」是全景傳播基金會九二一地震系列紀錄片之一,導演陳亮丰花了六年的時間駐點於台中縣和平鄉的泰雅族部落,鏡頭下細膩刻劃出三叉坑災民在歷經九二一地震的浩劫後,從全村面臨遷村、重建,到縣府部門遙遙無期地推托下,災民如何在一次次的希望與期盼中落空,內心的煎熬不言而喻。

陳亮丰導演回憶,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地震發生後的一個禮拜,她和其他全景工作人員第一次在台北集會,最後大家都決定暫且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下災區拍片。主要的考量在於,災區一定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地方,而全景是個團隊,十幾年來從事文化工作的教育經驗,讓他們了解到紀錄是很重要的一環,而且透過影像的力量,可以帶給大眾身歷情境的感受。

影片中的林建治是一位泰雅族中生代青年,早年曾到都市接受教育,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他面臨了親人生離死別之痛,便毅然決然地扛起三叉坑的重建工作。導演表示,過去的舊部落,族人只要一打開門窗,即可聊天、串門子,廣大的公共空間,讓小孩們可以一同玩耍。但住進組合屋後,空間狹小,氣溫悶熱,這樣的環境不但住久了會生病,心情也變得鬱悶。

此外,導演認為,政府遷村的計劃原是出於美意,希望藉此重建泰雅族部落的新風貌。然而,卻因為種種政治與經濟因素而遭到拖延。首先,一九九九年,尚屬國民黨執政時期,屬綠色派系的台中縣,似乎遭中央架空,重建過程停滯,之後災民們遭逢鋼筋漲價的困境,原先的房屋重建補助已明顯不足,錯過了建屋的好時機。直到二○○四年七月份,敏督利颱風帶給三叉坑嚴重的風災影響後,這些災民才頓時成為媒體競相爭逐報導的焦點。最後在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積極介入下,才於該年十一月展開三叉坑重建工程。

除了全景外,影片中還有提到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大家一起協助三叉坑的經過。導演強調,身為短暫的工作者,他們終究會有離開的一天,所以在幫助災民前,應該先認真思考,究竟要做些什麼,才能將成果真正留在部落。同時她也希望藉由三叉坑這部紀錄片,可以帶給其他面臨遷村重建的居民們,一個良好的借鏡。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