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9日 星期五

張克平 投身原住民服務的建築師  

【生命力記者黃如琦報導】「張先生,你這樣幫我們,你有什麼目的嗎?」有原住民曾經率直地問他,「有啊!我要你們好啊!」張克平說。投身原住民社區營造十八年的平地建築師張克平,他讓原住民從離開部落外出打工,到重回部落看見願景。

十八年前,阿里山茶山教會想要蓋禮拜堂,當時通往茶山的道路仍是碎石子路,所有機具與材料運上山的成本甚至比平地貴上兩倍,找不到建築師、求助無門的茶山原住民透過嘉義市北榮教會的湯牧師,找到能夠提供協助的建築師,因為茶山教會經費不足,所以從申請建築執照、設計圖、到提供機具,張克平分文不取。

茶山的教會興建工程無法負擔外包,因此茶山教會的一磚一瓦都是原住民大大小小付出勞力興建的。當時阿里山鄰近部落山美教會高正勝傳道也在其中。熱情的原住民每次張克平上山探望他們的時候就會大方招待,大家總是一起用餐,而張克平向他們提出社區營造的理想,「都市有的,你們不一定要有;都市沒有的,你們一定要有。」

高正勝對張克平所提出的社區營造感到興趣濃厚,因此邀請張克平到山美部落。張克平發現山美有個美麗的溪谷,達娜伊谷。高正勝說過去他小時候這條溪谷裡曾游滿了「苦花」,又稱「鯝魚」。現在因為族人為了抓魚去賣,炸魚、毒魚的舉動讓魚群大量銳減,過去的盛況不再。

為了讓山美部落的人對社區營造有參與感,張克平先著手的是教會的再興建。他說,原本山美部落的年輕人都必須到外地打工,對他們的部落事務感到絕望。他期許這棟建築物能夠不單單只是一個信仰,更是一個部落的社區中心。當山美部落的人看到教會被興建起來時,就像樹枝又發新芽,那麼一來部落才會慢慢的從每一個人的心裡活起來。

張克平擔任了很多社團的指導,山美教會興建的這段時間,他帶了許多社團,包括學生社團、中小企業社團等前去山美旅遊,發動自己在企業界的影響力,並帶記者上山。讓村民為這些人準備筍湯與竹筒飯,而張克平則在用餐時呼籲大家「如果你覺得難吃,你都不要捐。但是如果你覺得好吃,五百一千我們不嫌多。」因為這樣,教會的水泥、衛浴設備、紅磚、鋁窗等,都是大家奉獻而來的。

當山美部落的人,看到教會竟然可以再興建,還看到自己的溪谷所帶來的觀光價值比抓魚去賣來的更多更長久,原本只有高正勝傳道與他的兒子輪流值班護溪,慢慢的越來越多部落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更多的鯝魚回到達娜伊谷,人與自然找到了和諧的相處之道,達娜伊谷也為山美部落帶來了豐厚的觀光收入。

幫助達娜伊谷進行四、五年後,茶山部落看到達娜伊谷社區營造的成功,約在十三年前邀請張克平也到茶山幫助他們進行社區營造。在茶山,起初的社區營造是要在茶山第一鄰的區域規劃成露營區,計畫進行了幾個月後,賀伯颱風襲台,整個第一鄰被大水沖走,計畫受挫。

不為自然所屈服,不同於山美部落,茶山沒有這樣的溪谷,所以張克平希望能夠從人文的角度出發,讓茶山可以找到更有自己特色社區風格。張克平發現了茶山部落中的涼亭,靈機一動,轉而發展社區美化。鼓勵村民,在門前蓋涼亭,重新擁抱草地,並且在涼亭中擺上水果,發揚原住民好客的精神;接著推廣原住民原有的文化,木雕。每個家庭門口擺上自己刻的木雕,每一個木雕背後都有著古老的傳說,講述著部落的勇士、這個家庭的歷史、還有淒美的愛情故事。

現在的茶山家家戶戶都有一座涼亭,門前都是草地,遊客來時可以隨意進入涼亭休息,並且任意取用擺放在涼亭內的水果。而木雕則讓這樣的旅遊更有深度,茶山部落裡訓練了木雕解說員,為遊客解釋每一座木雕背後的歷史背景,讓遊客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原住民粗獷的雕刻背後,一個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而張克平目前正在積極地投入教育,目前他擔任「私立嘉義市基督教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他們找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裡生活有困難、需要打工的同學,由基督教慈善基金會負責出鐘點費,而國中小的清寒學生免費接受課業輔導,並且加強個別輔導原住民家庭。希望能夠透過教育來幫助平地的原住民脫離貧窮。

「私立嘉義市基督教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提供,兒童青少年保護、老人福利、急難救助、志願服務、原住民關懷等協助,聯絡電話:(05)2784336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