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5日 星期四

希望工程 重建塗城

【生命力記者/倪大程報導】創校於民國九年的台中縣大里塗城國小,歷經九二一大地震,校舍幾乎全數倒塌,目前由慈濟的「希望工程」施工中,新校舍則由曾負責建造慈濟「靜思堂」的許常吉建築師設計。預計今年九月,塗城國小師生即可搬回暌違已久的塗城校區。

重建之初,由於校舍毀損嚴重,加上班級數多達九十六班,估計所需經費居希望工程的四十三所學校之冠,後來與教育單位溝通,將班級數減至四十八班,以重劃學區的方式分散學生人數,並將超額教師四十名改調至大里市其他國小。

而學生的上課情形方面,一開始因塗城國小人數過多、簡易教室搭蓋不及,在別的災區學校都已遷入簡易教室復學時,塗城國小仍借用鄰近的光正國中空地搭帳篷。三千七百多名師生,在邊吹風沙邊上課的臨時帳篷裡度過了近三個月,才搬入簡易教室。

而目前遷入的簡易教室地點,也是暫借國軍天山部隊的場地,分成三個校區上課,距離原校址十分鐘車程。簡易教室的環境跟在光正國中相比也是不遑多讓,鐵皮的屋頂,在去年夏日曾是學生的夢魘,由於燥熱使得師生上課都無法專心,在經費不足、無法安裝冷氣機的情況下,校方只好安裝屋頂灑水設備,並運來冰塊置放室內,但這樣做也只能稍減暑氣而已。

在新校舍的動工典禮上,學生代表余佩如就表示,揮別塗城,到風吹日曬、塵土飛揚的帳篷裏上課;以及在酷熱難忍、設備簡陋的鐵皮屋上課的日子,他們都忍過了,為的就是期待「再回塗城」。

為了避免九二一惡夢重演,新校舍的重建品質是台灣建築工程的新標高,知名攝影家阮義忠就曾表示,慈濟的希望工程是以蓋幾十層大樓的SRC鋼骨結構來蓋兩、三層的學校,慈濟本身還有專業人員在現場監工,「如果台灣所有的工程建設都是這樣設計與施工的,那再大的地震也不用怕了」。

在塗城國小的重建藍圖中,預定在新建教學樓與南側校門間留設圓形之「希望廣場」,除作為震災之紀念象徵,更有著「走出悲痛、迎向希望」的積極含意,廣場的地面圖案則徵求藝術家設計,而建築師許常吉有個大概的想法:他取「一滴水向外輻射擴展」的意象,表示震災後形成「志工台灣」的現象,慈濟可說起了帶頭示範,就像是一滴水滴下去生起漣漪,產生了擴散作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