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15日 星期四

客家文化推動 年輕人是瓶頸

【生命力記者/黃君鼎報導】「平時我根本沒有機會說客家話,就算有其他客家人,彼此也是以國語溝通,只有在回到鄉下時,阿公阿婆會跟我說客家話。」身為客家族群一分子的小平如此表示。

小平是班上十幾位客家人中的其中一個,班上有將近六十位同學,所有的同學都是以國語和台語兩種語言溝通,偶爾會夾雜著幾句英文,就是聽不到他心目中的母語。


從小在客家人大本營苗栗土生土長的小平,在故鄉習慣用客家話與人交談,一直到高中畢業後到台北求學,才改變習慣以國語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語言。「班上雖然有十幾個客家人,但是他們全部不會說客家話,可能聽的懂幾句,但是要說的相當慢才聽的懂。」小平無奈的表示。

「好笑的是,這些客家同學,台語可能說的比客家話還好,」小平繼續說,「有一次聽到一位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籍同學說笑,竟然是說他阿婆罵人的髒話,這很可悲,通常我們學語言都是最容易學到對方的粗話,現在竟然是『學習』自己的母語。」

與小平一樣是客家族群的人在國內有三百多萬,但是由於長期種族對立以及政策偏失的結果,讓客家人一直沒有抬頭的機會,客家人雖然曾經自豪的宣稱,從滿清時代的洪秀全到孫中山領導革命,再到近代如吳伯雄、許信良、甚至李登輝,客家人在政治上一直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較色,但是並沒有改變多少客家人在台灣社會的地位。

許多到都會中打拼的客家人為了避免遭人另眼相看,選擇不說客家話來面對環境,一直到最近幾年客家人意識抬頭,才逐漸願意在社會中透露所屬族群,擺脫過去「隱形族群」的身分。

客家人族群在去年台北市長的選舉中也備受重視,不論是屬於客家人的馬英九或是閩南族群的陳水扁,都公開爭取客家人的選票,在陳、馬兩任市長的市府團隊中,客家人都相當受到重用,顯示客籍人士有愈來愈受重視的趨勢。

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人員表示,老一輩的客家人基於情感,在情感上依然相當認同族群,但是年輕一輩的客家人,因為環境因素的影響,已經不會說也不會聽,對於客家文化的發展,其實是相當不利的。雖然現在大環境已經有所改變,客家人已經敢站出來,但是仍需要更多的文化流通管道,讓年輕一輩更能能認同客家文化及語言。

「客家人在人數上比原住民多,與外省人數相當,雖然比閩南族群少,但是客家人並不是弱勢族群,」小平補充說道,「只是面對台語的強勢發展,客家人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在大環境中被同化了而不自知。」他的看法,也許是客家文化在年輕一輩客家人中,目前發展最大的瓶頸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