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萬芳啟能中心是以能力來作為班別劃分的標準,而不是障礙的類別。」中心職場組組長張義發表示,由於中心是以就業作為目標導向,所以將重點放在學員生活自理及人際互動上的能力,「因為同時對於各種障別提供服務,所以我們進展的速度也許比較慢,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一種學習與突破。」
民國八十七年,萬芳啟能中心以分部形式在萬芳開始服務,本部位於台北市光復北路,後來因為納莉風災,才全部遷移到現在的萬芳活動中心。因為地處偏遠、交通較不便,所以志工的人數便大幅減少,只剩下六、七位。
中心職場組組長張義發表示,中心的學員大約有六十位,且招收的障別極廣,只要是設籍在台北市的身心及多重障礙者,皆可參加。中心還安排陶藝、繪畫及電腦等職業訓練,請到外面的老師到中心來授課,張義發說,指導老師往往都以極大的耐心與學員溝通,雖然時常要放慢速度或利用紙筆和學員交談,但在看到學員們認真學習的態度與最後的成品,便感到極大的欣慰。
張義發說,學員在中心接受職業訓練的費用不但全免,若住在較偏遠的地區,中心亦會補貼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交通費用。張義發表示,主要是希望身心障礙者能盡量利用中心的資源,透過職業重建訓練及庇護安置,幫助他們在生涯發展過程中,能獨立自主、發展自我,甚至也能如同一般人回饋社會。
「萬芳啟能中心是以能力來作為班別劃分的標準,而不是障礙的類別。」張義發表示,由於中心是以就業作為目標導向,所以將重點放在學員生活自理及人際互動上的能力,「因為同時對於各種障別提供服務,所以我們進展的速度也許比較慢,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一種學習與突破。」
身心障礙者在就業時,容易遇到許多困難。「情緒掌控的不易,只是人的本性。但身心障礙者很單純,因此便很難去應付一些情況,而他人也不容易理解他們。」張義發表示,「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會有人際關係上的危機,只是身心障礙者他們可能被更容易被貼上標籤,因為他們在先天上就可能被認為『不是很好的』」。
張義發表示,目前也有學員成功就業的案例,但因為整個大環境的不景氣,所以身心障礙者想要進入職場也就更加的困難,但是,他說,中心的工作團隊並不會因此停止努力,「畢竟我們的立場就是盡量去創造,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的工作機會。」
「因為沒有其他的外務,身心障礙者往往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像繪畫班的學員除了白天在畫畫之外,晚上也畫。為了突破畫法,他們也會不斷的要求自己,並期待中心能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引導,他們是相當主動、積極的。」張義發認為,「他們甚至可以畫的筆許多普通人還好,而他們努力執著的精神亦讓人非常感動。」
張義發表示,中心目前的收入,有一小部分來自學員繪畫販賣的所得。除了一般展售外,目前在汀州路有一個餐廳老闆,主動提供場地,作為學員作品的展示場,並且掛畫販售。目前萬芳啟能中心預定十二月份,在重慶南路與忠孝西路口的台開大樓舉辦展覽,現場展售學生的繪畫與陶藝品。
「目前中心仍是以教導學員增加工作能力、職業技能為主。」張義發表示,由於考慮到中心的條件以及能力,只招收在生活上已懂得自理,工作上需要再加強的學員。
「雖然外界對於我們一直都有許多的肯定,但我們直到現在還不敢說我們做的很好。」張義發表示,「這是因為我們服務的對象太多元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再加強,中心與學員都一起在成長。」
台北市萬芳啟能中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