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曉慕/生命力報導】「不要憤世嫉俗,心中就會有愛,就能快樂的過日子」,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擔任輔導老師的戴老師如此表示,在輔導的過程當中,幾乎每天都在看人生負面的事件,於是難免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他表示,雖然接觸的人幾乎都是悲傷的,需要幫助的,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真正的去體會人生的意義,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與周遭的一切。
「我們不會用自身成功的例子來當做輔導求助者的經驗」,懷仁全人發展中心的擔任行政工作的王先生表示。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認為每個人生都有自己的主題面對前來求助的人,他們會從「心」切入,進而提升求助者內心的平靜,幫助他們去面對人生的困境。
王先生表示,來到這裡的人大多都有兩種目的,一是想要追求自我的確認,另一個則是尋求幫助走出困境,而在這裡除了可以透過讀書會、系列座談、研討會、專家導讀等動態活動來解決心靈的空虛之外,也有專業的輔導老師做一對一的個別諮商,讓每個人都能活出自我的意義。他說,像三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時,到災區去為頓時失去親人的生還者做心理輔導,因為人在面對重大災難或是突發的死亡事件時,心理常常無法調適,這時候生死的課題就非常的重要,也是懷仁關心的重點。
在社會的變遷,大環境的改變之下,常常會有不可抗力的壓力產生,因此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王先生說:「每個人的內在都有豐富的生命力,我們可以心理輔導及諮商的方式,幫助他用更健康更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和困境。」或許不能幫助他們改變大環境,就像是人走入了黑暗的小巷子,但是身旁卻有人陪著他。他接著說:「懷仁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不去決定他們未來的路怎麼走,但是我們可以陪著他們走下去,直到度過人生的低潮。」但是內心的看法使求助者找回自身健康的心靈積極的態度,是比較重要的。
提及如何幫助求助者,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擔任輔導老師的戴老師說,並不是給他任何建議,或者是明確的解決方法,最重要的是賦予關心。「藉由全程陪伴及心靈建設來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這裡沒有所謂的結案,因為只要是需要幫忙,隨時都可以回來,持續的關心是我所堅持的。」戴老師說。
對於學員而言,有人認同他可以哭可以發洩可以生病,比聆聽更重要,因為只有認同,才能讓學員知道他所有的表現並非異常。她說,曾經有一位國中生(化名小Q)患有憂鬱症,情緒非常不穩定,常常哭常常鬧,因此人際關係不是很好,導致小Q常有輕生的念頭。由於周遭的人不能理解小Q的種種行為,常投以異樣的眼光,所以小Q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不敢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可是在這裡,我們理解他的所有行為,接受他的所有想法,讓他知道他不是異常,他跟別人沒有兩樣,然後,再慢慢的陪他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身邊的事物,漸漸地走出憂鬱的陰霾。
當然也有輔導失敗的案例,戴老師表示,有些關於親子關係的案例,曾經有一位張女士(化名)由於越來越無法管教孩子,為此前來求助。當戴老師深入瞭解之後,發現問題的源頭是張女士本身的觀念及想法,而影響該親子之間的關係,因此戴老師試著讓張女士改變自己,用更正確的態度去教導小孩,可是,張女士卻還沒「準備」好面對這一層問題,因此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沒有改善。戴老師說:「是彼此輔導的機緣還沒到,也許張女士會有一天懂得如何與小孩相處,也許有一天機緣到了,問題就會解決。」
戴老師表示,藉著輔導的工作,他看到許多社會問題,看到許多無奈,也正因如此,他更懂得如何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他表示,「不要憤世嫉俗,心中就會有愛,就能快樂的過日子」,有時候看到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爭奪名利的人,都會替他們覺得辛苦。戴老師說,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低潮,都會遇到挫折,當不如意的時候,要做的就是接受挫折,承認錯誤,然後找出問題的源頭,積極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憂鬱。人往往都是因為沒辦法接受失敗,才會走向憂鬱,因此,她說:「大方地面對挫折其實就是最好的抗鬱良方。」
延伸閱讀
天主教聖母聖心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