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砸爛我的右臉 紀錄同志心路歷程

【記者錢乃華/生命力報導】獲得第二十五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肯定的紀錄片「砸爛我的右臉」,十月十九日在晶晶藝廊舉辦放映暨座談會。這是一部以身為基督教徒的男同志作為主角的紀錄片,片中呈現男同志如何做出離開或是面對教會的抉擇。

導演陳瓊予和片中主角李人豪都是政治大學廣電系第十屆的畢業生,「砸爛我的右臉」是他們在二○○○年底到二○○一年初,為了畢業展而拍攝的作品。「我們原先沒有想過要拍紀錄片,只打算拍劇情片,」陳瓊予說,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將李人豪在教會的歷程以戲劇方式呈現,另外找演員來扮演他,但是,在看完二○○○年的紀錄片雙年展之後,她發現紀錄片其實也能拍得生動活潑,並非只有劇情片才精采好看。在陳瓊予和李人豪多次溝通之後,他們決定改以紀錄片的方式,由李人豪本人真實呈現,他也藉著在畢業展上放映這部紀錄片的機會,向全系老師和同學坦承自己的同志身分。



李人豪在片中表示,在國高中時代,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當時出於惶恐不安,決定跟著姊姊一同上教會,希望能以基督教的力量改變自己的性向。然而,宗教的慰藉並沒有解決他心中的困惑,他也逐漸感受到所屬教會對於同志施加的壓力。

當時在教會擔任小組負責人的李人豪,還沒有在教會中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當小組內出現有同性戀傾向的教友,教會就會叫他出面「規勸」教友「改正」性向,這一點讓他無法接受,他說:「教會不願意正視同志的存在,也不願意討論同志議題,只是一再試圖改正同性戀這種行為。」

考上大學後上成功嶺受訓,李人豪暫時脫離原先密不可分的教會生活,他在這段時間裡更加確信自己的同志身分,於是決定對教友們「出櫃」,並且離開教會。「教會從來沒有趕我走,」李人豪表示,離開教會是他個人的決定,雖然所屬教會無法接受同志,他還是可以保有對上帝的信仰。

「李人豪原本參加的教會不願意配合任何拍攝活動」陳瓊予說,「這是我們拍攝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教會以「題材不合適」作為理由,不開放場地讓他們拍攝。但是影片中又不能不出現教會場景的畫面,於是他們便向另一名同樣為基督教徒的男同志、政大同志社團「陸仁賈」的前任社長「小草」(化名)求助,到他所參加的教會取景作為代替。

從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的小草,一直維持著上教會的習慣,他認為基督教可以帶給人心靈上很大的安定感,在教會中他能感受到有如家庭一般的溫暖,無論教會對同志的態度是否正面,都不會影響他上教會的信念。對於李人豪離開教會的決定,小草說:「我一直都覺得這樣滿可惜的,教會還是有它的作用在。」

提到片名的由來,陳瓊予說,原先的片名是「The Sinner」,也就是聖經中「罪人」的意思,在基督教的觀點中,每個人生下來就有原罪、都是罪人,此片名象徵片中男同志的基督教徒身分。但由於紀錄片指導老師希望他們能定出一個中文片名,於是他們就引用《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九節所說的:「有人打你的左臉,連右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句話的概念,定下一個具有聖經典故的片名「砸爛我的右臉」。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